2011年,四川省在農產品市場流通與開拓工作上扎實工作,開拓創新,取得了新進展和新成效。
精心籌備,第九屆全國農交會成功舉辦
由農業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九屆全國農交會于2011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成都圓滿成功舉辦。在本屆展會上,四川省突破按行業和市(州)行政區域設置的慣例,以“現代農業新成就,綠色生態新農村”為主題,采用“1+6”條塊結構,精心打造了1.15萬平方米的“四川農業精品館”,創下了農交會歷史上省級展館的最大規模;設立了面積為1.15萬平方米的四川特色農產品交易館,組織了700多家企業參展;另還設置了3100平方米的現代農業裝備展示區。有境內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家采購商參加交易和洽談,參觀展會觀眾近30萬人,實現貿易成交金額602億元,比上屆增加40多億元,超越歷屆農交會。其中四川省組織省內農業企業實現投資簽約項目70個,簽約超過331億元,貿易合同成交達114.8億元,參展企業數、投資和貿易簽約量、銷售成交額等在各參展團中居首。
努力開拓,農產品大市場加快構建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及時下發了《關于做好2011年農產品市場開拓工作的意見》,提出了任務與目標,要求各地抓住機構改革的有利契機,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市場開拓的組織領導,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安排工作經費,制定目標任務,健全考評制度,形成農產品市場開拓工作的長效機制;要求各地農業主管部門理順各方關系,協調相關部門,打破條塊、行業和部門的分割,通力合作,共同推進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大營銷格局形成。
舉辦了第二屆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優質農產品迎春大聯展、四川暨川藏高原優質農產品綠色食品北京展銷周、第二屆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中國·四川泡菜國際展銷會等專題宣傳推介“川”號農產品的大型展示展銷活動,組織四川農業企業參加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等國際性會展。涼山州“苦蕎茶”,廣元市蒼溪紅心獼猴桃、青川黑木耳等“七絕”產品,瀘州的“真龍柚”、“合江荔枝”,“峨眉山茶”、“蒙頂山茶”、“宜賓早茶”、“蒲江雀舌”等“川”字號農產品,紛紛擴大國內市場份額,搶灘國際市場,全年農產品銷售突破500億元。農產品營銷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針對全省部分蔬菜出現不同程度滯銷情況,第一時間發布了預警信息,及時下發了《關于切實抓好當前四川省蔬菜產銷工作的緊急通知》,并先后抽派人員深入到涼山、瀘州、成都、廣元、廣安等地調研蔬菜產銷對接情況,組織了蔬菜生產重點縣的8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采購商等,與龍泉聚和等大中型批發市場、家樂福等大型超市開展了“農市對接”和“農超對接”,暢通了農產品流通渠道。
加強價格監測,提升服務農產品市場流通能力
堅持農產品市場價格監測為農產品市場流通服務的工作思路,一是開展了主要農產品從“菜園子”到“菜籃子”的全程價格監測,新增了9種蔬菜、7種水果、5種糧食、2種油料的產地價格和零售市場價格信息指標,完善了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采集工作,上報周期也由周報改為日報,加快了上報頻率,加強化市場監測。二是著力辦好《農產品市場熱點信息》專刊和農業快報——《農產品市場信息監測增刊》專刊的編報工作,注重成果資料的轉化應用。全年共撰寫發布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監測分析33篇,農產品市場熱點信息39篇,為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提供了決策參考的第一手資料,增強了農產品價格信息引導農戶生產的作用,提升了農產品價格監測服務于農產品市場流通的能力。
2012年,將進一步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一是加快培育市場流通主體。加強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支持產業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就地建設農產品加工、包裝、冷貯等配套設施,發展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大力發展農民營銷大戶、營銷經紀人,壯大農產品營銷隊伍。二是抓好市場開拓。組織動員相關企業參加全國農交會、西博會、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迎春大聯展、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中國·四川(眉山)國際泡菜節、天府農業日韓行等國內外大型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繼續開拓“川”字號農產品省外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展國際合作交流,促進農業國際貿易。三是打造農產品品牌。全省將以“三品一標”為載體,著力做大區域公用品牌、做強企業品牌。深入打造“大涼山”、“大巴山”、“川藏高原”、“四川泡菜”、“峨眉山茶”、“川派盆景”等區域品牌和“竹葉青”、“吉香居”等企業品牌。計劃在2012年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00個、綠色食品150個、有機農產品50個,登記保護農產品地理標志10個。四是著力抓好產銷對接。大力推行農超、農校、農批、農市等對接模式,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促進產銷市場直接對接,改善和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讓市民、農民雙受益。
進一步健全主要農產品從“菜園子”到“菜籃子”的全程價格監測。一是進一步豐富農產品價格信息采集。在采集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和交易量的基礎上,將啟動蔬菜、水果、糧食和油料等4大類共49個品種的產地(田間)價格監測工作;同時,價格信息采集還要擴大到成品糧價格、農用生產資料價格、原糧品種價格、畜水產品價格、主要經濟作物價格等5大類共57個品種,構建起從“菜園子”到“菜籃子”的完整農產品價格信息采集鏈。二是進一步增強市場價格監測的服務能力。進一步抓好農產品價格信息發布工作,增強市場信息引導農民“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市場需要多少就生產多少”的作用,避免生產盲目性和市場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