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麥面加工界,有這樣一個人:十年時間,他讓棗陽麥面加工走出湖北,名揚全國。為此,業內評論人士說:現在湖北麥面看棗陽,棗陽麥面看三杰,三杰要看掌門人孫揚久。
孫揚久——湖北三杰糧油食品集團董事長,既有魄力又有親和力,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久哥”,曾獲評為“中國糧油創業十大風云人物”,因而在業界又有“面王”之譽。
“久哥”和他的團隊創造了農產品加工行業的“三杰速度”,每年都有1至2個新的生產項目建成并投產。實力雄厚的湖北三杰糧油食品集團,一舉躋身“中國小麥粉加工五十強”之列,在湖北省內僅此一家。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孫揚久1952年出生于鄂西北崗地——湖北省棗陽市楊垱。14歲時,他就跟父親一起給生產隊里趕馬車,往返奔波在城區與楊垱間40多公里的泥巴路上。艱苦生活的磨礪,造就了他堅強不屈、永不服輸的性格。18歲時他丟下馬鞭,在生產大隊副業隊當起了打面機手,從此與米面加工結下不解之緣。
22歲時,黝黑結實的他到鎮里糧管所辦的米面加工廠當了一名臨時工。臟活累活搶著干,他愛琢磨學習,很快掌握了技術要領。別人摸瓜他尋藤,別人摘葉他問根。干了幾年,機械設備壞了,他自己維修。遇到困難和任務,他一帶頭,工人們像一群猛虎一樣往前沖。還是臨時工的他當上了加工廠的副廠長。接著,轉正,當廠長。建設新的面粉、面條車間,完善管理制度,中層干部競聘上崗,楊垱米面加工廠在他的帶領下越干越紅火,成了聞名全省糧食系統的“鄂西北明珠”。
“久哥”的能力往往是在危難之際顯現出來的。
1993年,城區虧損嚴重的市米面加工廠瀕臨倒閉,糧食局領導第一個想到他。臨危受命,摸清米面加工廠情況后,他燒的第一把火是“堵漏”。
以前廠里銷售人員可以隨時向外賒銷貨物,貨款不及時收,收了也很少往廠里交。孫揚久要求銷售人員在限定時間內收回貨款,收不回的人員須向廠里打欠條,逐月從工資里扣除;并規定以后銷售必須先款后貨,長期穩定的客戶才能采用“上搭下”的方式銷售。由此,大大降低了經營風險。
出口扎住了,還要抓增收。孫揚久嚴抓細管,改進生產工藝,優化原料配方,面粉、面條產品的質量不斷提高,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米面加工廠終于扭虧為盈。但他沒有小富即安,而是從銀行跑來貸款,新上了日處理200噸小麥的專用粉車間。投產后由于質量好,迅速占領了湖北省和湖南、陜西、四川等地市場,等貨的汽車從倉庫門口排到了兩公里以外,隨州的一個客戶為了早點拉到一車面,找到了市委書記給孫揚久打招呼。1999年,市米面加工廠更名為湖北金華麥面集團,生產的“章陵”牌面粉、面條,其產量、銷量、銷售額、市場占有率,連續3年雄踞全省第一。在他的帶領下,湖北金華麥面集團、楊垱米面加工廠第一批被評為農業產業化省級和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由于貢獻突出,他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棗陽市“十佳人民公仆”。
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由于工作需要,孫揚久從金華集團調任棗陽市糧食局副書記、副局長,后來又從局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
2001年3月,“久哥”投資幾十萬元創辦了河南正陽三杰食品有限公司。他把正陽的廠交給大兒子孫云杰管理。從河南回到湖北,他聯合了更多的合伙人,帶領著艱苦創業時的大部分骨干,重回棗陽開始了第三次創業。
2003年初,三杰麥面有限公司200噸專用粉生產線建成投產;2005年至2007年,三杰麥面有限公司掛面一車間、二車間先后建成投產;之后,三杰糧油食品有限公司120噸大米生產線和全省農產品加工行業中第一條谷殼生物質發電生產線分別投產。2008年,200噸專用粉生產線的建成,將企業生產能力擴大到300噸,同年,三杰禽業合作社飼料生產線建成投產。
2009年8月,湖北三杰農業產業化有限公司500噸專用粉生產線以及掛面三車間的建成,使企業一舉成為湖北省單線加工能力最大的企業。
孫揚久意識到,企業要發展,產品不能單一,他們的農業產業化公司品控研發大樓建成投入使用,人類營養不可或缺的小麥胚芽系列食品研發成功并投入生產。經過“八年抗戰”,每年都有新的生產項目建成投產。他創造了驚人的“三杰速度”。
2010年,湖北三杰糧油食品集團成為全省農業產業化十強龍頭企業、糧油食品加工十強企業、農業科技創新示范企業、消費者滿意單位;產品被評為湖北省名牌產品、著名商標,被全國、全省糧食行業協會評為“放心面粉”、“放心面條”、“放心大米”稱號。孫揚久由此被評為“中國糧油創業十大風云人物”,第五次當選襄陽市人大代表。
獨秀非春百花滿園
“久哥”深知,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根在農村,建產業基地以惠民。從2003年秋播開始,三杰公司便在環城、楊垱、太平等地建立核心基地,與5000多農戶簽訂了訂單合同,建立優質小麥基地2萬畝,同時還實行了包小麥供種、包技術指導、包小麥收購、包加價收購的“四包”保姆式服務。目前,公司優質小麥、稻谷基地已達70萬畝,每年為農增收2000萬元以上,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優化了農村的種植結構,糧食不斷增產。
辦糧食銀行以便民。借鑒上世紀80年代“兩代一換”的做法,孫揚久引入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模式,興辦“糧食銀行”,開展“代農加工、代農貯存、兌換米面”業務,并將300多家便民店開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農民收獲后按市價把糧食存入三杰集團。如果上漲,則按上漲價格結算;若是下跌,則按存糧時的定價結算,“糧食銀行”不得降價結算,價差損失部分由集團公司彌補,決不讓存糧農民吃虧。興辦“糧食銀行”,讓農民避免了貯糧中蟲蛀、鼠害、霉變等減少6%的損失,省去了保管、晾曬等諸多鬧心的雜事。
作為民主推選的棗陽市糧食加工行業商會會長,孫揚久致力于推進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做到信息共享、優勢互補,經常交流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例如,谷殼生物質發電綜合利用項目在全市甚至全省起到很好的示范引導作用。率先使用的面條加熱能綜合利用技術,三杰集團公司使用后在全市普遍應用,可節煤30%—40%,每噸面條節約20元,一年全市就能節約400多萬元。
在三杰糧油食品集團的影響下,棗陽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越來越多,串成線,連成片,扎成堆,抱成團,棗陽市農產品加工業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在董事長孫揚久的引領下,湖北三杰糧油食品集團在“十二五”時期的開局之年出手不凡。
湖北天五糧油有限責任公司、棗陽市天華麥面有限公司、棗陽市東航塑編有限公司加入三杰集團,三杰旗下公司已達8家,成為國內一流的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集團。
三杰集團將進一步做深做透做大做強面粉主業,重點用小包裝向一線城市的商超進軍。今年,將投入1.9億元,在棗陽食品工業園區征地120畝,將人類天然的營養寶庫——小麥胚芽加工成系列食品,滿足人們對營養健康食品的需要,提高小麥加工的附加值。
記者在同“久哥”的交談中得知,他在生產隊干了8年,在楊垱米面加工廠臨時工干了8年、廠長干了8年,在湖北金華麥面集團公司也干了8年。如今,他在三杰干的第一個8年結束了,又進入了第二個8年。他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心血,都交給了心愛的麥面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業。
“面王”久哥的產業情結,于此可見一斑。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們深信并祝愿: “十二五”時期,湖北三杰糧油食品集團在“久哥”的引領下,將產生更大更廣的帶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