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評價湖南省2010年基層醫療衛生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 方法 湖南省衛生廳提出了“缺什么、補什么”的“一對一”培訓模式,通過基層醫療衛生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經結業考核(操作考試+理論考試)檢測培訓效果。 結果 969名學員參加了基層醫療衛生全科醫生轉崗培訓,951人合格,合格率為98.14%。 結論 轉崗培訓后學員能夠掌握全科醫生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培訓模式可行。
[關鍵詞] 全科醫師;轉崗培訓;評價
[中圖分類號] R197.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4-0122-03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是指對具有專科背景的從業人員進行全科醫學的崗位訓練,即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中現有的專科醫生,通過轉崗培訓,使其具備全科醫學知識并取得全科醫生的執業資格,從而完成身份和執業的雙重轉變。湖南省衛生廳根據國家六部委下發的《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中的明確要求[1],2010年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施方案》,明確了湖南省全科醫生培養目標為每所鄉鎮衛生院1名全科醫生、城市每萬名居民擁有1~2名全科醫生,過渡期內分三年對基層醫務人員實施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本文通過對湖南省2010~2011年首批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情況的回顧和經驗總結,為下一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提高培訓質量提供參考。
1湖南省2010年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制度
湖南省于2010年啟動了首批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根據全科醫生工作要求、全科醫學基本原則和衛生部《全科醫學醫師培訓細則》[2,3],提出了“缺什么,補什么”。由一名指導老師負責1~2名學員的“一對一”培訓模式,制定了《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制定了“2010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計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可進行部分調整,提出適合本市的培訓方式[4],這些切合實際的調整,發展和完善了湖南省全科醫生的轉崗培訓工作內容。
1.1培訓基地
湖南省14個地州市各確定1所三級綜合醫院為“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基地”,參照《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基地認定管理辦法》執行。轉崗培訓基地由省衛生廳發文認定。
1.2培訓對象
培訓對象為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具有正規醫學中專以上學歷,從事社區衛生服務、鄉鎮衛生院和基層血防站的基層執業(助理)醫師。
1.3培訓師資
培訓基地要求指導老師有6年以上工作經歷,有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所在醫院擇優選拔“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指導老師”,報當地衛生局下文確定,并報省衛生廳備案。
1.4培訓內容
根據國家衛生部《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大綱》的要求,湖南省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內容包括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傳染科、急診科、兒科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基本知識。同時包括了社區預防、社區保健及康復課程。
1.5培訓方法
采用“缺什么,補什么”、由一名指導老師負責1~2名學員的“一對一”的培訓模式。轉崗培訓分理論學習、技能操作和臨床實踐三個階段。
為緩解工學矛盾,理論學習分為自學和集中授課兩個階段,課程統一安排由學員選修。臨床實踐形式采取集中理論培訓、個別面授、臨床觀摩、參與查房與病案討論、手術帶教等。帶教方式采取課堂授課、舉辦講座、遠程教學、基層現場指導、互聯網視頻等。學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與指導老師形成“一對一”的教學關系,雙方共同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完成培訓內容。
1.6網上問卷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在網上問卷。調查主要內容包括:學員基本情況、培訓途徑、培訓原因、培訓方式、培訓時間、培訓場地、對全科醫生的了解、工作中最棘手的問題、對培訓醫院各科室專家的了解、是否愿意從事全科醫學等。
1.7考核和結業
考核分為科室考試和結業考核。
科室考試增加了學員在科室內的學習壓力,出科考試合格后,才可以進入下一個科室學習。入科考試主要為理論考試,出科考試包括理論考試和實踐技能考核,入科考試和出科考試均由培訓基地相關科室組織。
結業考試內容分為實踐技能考核和理論考試兩個部分,實行百分制,按6∶4的比例記入總成績。實踐技能考核由市州衛生局組織,對學員要求掌握的技能操作進行考核記分,操作成績在60分以上者才可以申請結業參加理論考試。理論考試由國家衛生部建立試題庫,統一命題,采用“人機對話”的形式,對學員進行考試。操作和理論考試的總成績在60分以上為合格,取得湖南省衛生廳頒發的《湖南省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合格證》。結業總成績低于60分者,可在3個月后,申請理論考試補考一次[5]。
2湖南省2010年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情況
2.1培訓基地
在全省14個地州市各選擇了一家三級醫院作為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基地。
2.2學員情況
湖南省衛生廳計劃2010年在14個地州市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招收轉崗培訓學員1 000名,實際招收985名,其中男671人、女314人,其中16人中途放棄。
2.3師資培訓基地
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師資培訓基地確定為湖南省人民醫院[6]。
2.4問卷調查結果
網上調查采用一人一卷的問卷方式,發出969份,收到有效答卷664份。從問卷調查表的結果統計看出,學員近兩年培訓次數統計中培訓1次的最多,為277人,占42%;培訓時間3個月以內的最多,為420人,占63%;學員希望通過培訓實現自我提高的有370人,占56%;表明基層醫務人員的培訓機會少,培訓時間短,希望參加培訓的愿望強烈。工作困惑統計中認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困惑的最多,為489人,占74%;愿意參加由政府出資的培訓有959人,占99%,說明學員對學習培訓有現實的需求。這次教學內容基本滿足衛生技術人員系統學習全科醫學知識的迫切需要,課程安排符合當前培訓需要,培訓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符合培訓對象的需求。培訓后學員對全科醫生的了解比率為97%,愿意從事全科醫生的532人,占83%;有固定病友群的518人,占78%。在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與帶教老師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對建立雙向轉診網絡有幫助。愿意與指導老師保持聯系的921人,占95%;經常把患有嚴重疾病的病人轉向上級醫院的有486人,占75%;偶爾接受上級醫院轉回的康復患者291人,占45%;說明雙向轉診的渠道還不順暢。學員每天工作10 h以上的最多,為260人,占39%;周工作日統計中工作6 d的最多,為354人,占53%;出診次數統計中以隨喊隨到的最多,為490人,占74%,表明學員在基層起到了“健康守護神”的作用,把服務對象的健康放在了首位。目前的培訓費用由政府負擔,學員不用為學費發愁,問卷調查中認為參加學習影響個人收入的有355人,占53%,這可能是制約基層衛生人員參加轉崗培訓的主要因素,下一步制定政策時應發培訓津貼,適當彌補損失以提高參訓積極性。
2.5 臨床技能操作考試成績
在湖南省14個地州市進行了操作技能考核,抽考了體格檢查、外科無菌技術、急救技能、兒科體格檢查等,實際參加考試人數969人,0人缺考。考試結果顯示90分以上(含90分)112人;80~89分(含80分)415人;70~79分(含70分)297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9人,操作合格率為99.3%。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衡陽市、婁底市、永州市、懷化市、常德市、益陽市、張家界市、邵陽市、湘西自治州合格率均為100%,郴州市合格率均為96%,長沙市合格率為94.7%。
2.6 理論考試成績
實踐操作考試中9名學員不及格,因此有資格參加理論考試的人數為960人,其中4人缺考,實際參加考試人數956人。考試結果顯示90分以上(含90分)161人;80~89分(含80分)351人;70~79分(含70分)254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54人。理論考試不合格人數占5.6%,說明要加大對基層醫務人員的理論學習與培訓,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操作考試和理論考試通過率見表1。
2.7 合格達標率
臨床技能操作考試成績與理論考試成績按6∶4的比例計入總成績。有的學員雖然理論考試不及格,由于操作考試成績的比重大,兩項匯總后仍可達標。本次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參加學員969人,考核考試合格的學員為951人,合格率為98.1%。
3 討論
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可以改善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7]。截至2009年底,湖南省共有縣級醫院291個,鄉鎮衛生院2 390個,村衛生所44 39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92個。全省社區衛生人員7 773人,鄉鎮衛生院人員61 053人,村衛生室人員50667人,占湖南省衛生人員總量的34.02%。全省執業(助理)醫師105 800人,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機構的執業(助理)醫師分別為4 995人、28 400人、3 537人,分別占全省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4.72%、26.84%、3.34%[8]。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匱乏,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執業醫師尤其是全科醫師數量嚴重不足、服務水平不高、從業人員不穩定。湖南省規劃到2020年,經過多種途徑培養12 000名全科醫生,近3年以轉崗培訓為主要途徑[8]。湖南省2010年首屆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在2011年完成,參加培訓的人數為969人,培訓后合格達標的學員為951人,合格率為98.1%。
湖南省首批參加轉崗培訓的學員文化程度以中專和大專學歷為主359人,占54%;資格統計中執業助理醫師最多,為378人,占57%,反映湖南省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人才匱乏,亟待加強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和學歷提升工作。這次轉崗培訓工作,有的市州未完成招收任務,學員總數差31名。主要原因在于工學矛盾,只有緩解工學矛盾帶來的壓力,才能提高學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培訓效果。
湖南省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采用“缺什么、補什么”、“一對一”的培訓模式,重在培訓基層全科醫生必備的醫學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滿足基層醫療隊伍專科醫生向全科醫生轉型,開展基本醫療和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改委,衛生部,中央編委,等. 關于印發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發改社會[2010]561號) [Z]. 2010:13-14.
[2] 呂兆豐,郭愛民. 全科醫學概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6-82.
[3] 衛生部畢業后醫學教育委員會. 全科醫學醫師培訓細則[Z].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10:10-15.
[4] 王誠麗.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組合拳[J]. 中國醫院院長,2011,8(2):80-81.
[5] 湖南省衛生廳. 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考核管理辦法(試行)(湘衛科教發[2010]20號[Z]. 2010:3-8.
[6] 湖南省衛生廳. 湖南省衛生廳關于確認首批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學轉崗培訓基地及師資培訓基地的通知(湘衛科教發[2010]16 號)[Z]. 2010:3.
[7] 連建平,朱蓉,馬艷紅,等. 湖南農村鄉鎮醫療衛生現狀及對全科醫生需求的分析與對策[J]. 改革與開放,2011,19(10):39-40.
[8] 湘發改委,湖南省衛生廳,湖南省編委,等. 關于印發湖南省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實施規劃(湘發改社會[2011]354號)[Z]. 2011:2-5.
(收稿日期:201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