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路透社在芝加哥舉辦了糧食與農業峰會,相關人士和專家在峰會上表示,全世界有30%至50%的食物沒有被食用,最后被扔進垃圾桶里。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指出,每名美國人平均每個月扔掉約4.5公斤的食物,總價值40美元。換句話說,每名美國人一年內扔掉約55公斤的食物,相當于一只雄性大猩猩的重量。
美國農業部估計,23%的新鮮雞蛋最后的下場是被扔進垃圾桶里。報道指出,農業不僅是全球耗水最大的產業,且生產、運送以及在垃圾填埋場腐化時,還會消耗大量能源與化學物質,并排放大量溫室氣體。
在富裕國家,有些可食用的蔬果最后被扔進垃圾掩埋場,原因是它們的外觀不夠漂亮,達不到零售商的標準;又或者是在家里的冰箱內腐爛,或是餐館剩下的。
至于發展中國家,由于路況不佳或缺乏冷藏設備,許多食物還沒送到市場已經在途中爛掉了。
大蔥漲價,不必過度解讀
《甘肅日報》刊登時評說:近期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市民突然發現,一向作為炒菜配料的大蔥突然價格高漲,一些市民反映花10元錢僅能買到兩根大蔥。
蔬菜價格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大蔥價格突漲,自然引起人們的關注。不過,據記者在山東部分大蔥主產地采訪發現,種植面積減少、產量降低引發的供求失衡是導致大蔥價格暴漲的主因。可見,當前的大蔥價格上漲,是供求關系在市場上的正常反應。對此,應客觀看待,不必過度解讀。
物以稀為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供不應求,漲價自然在所難免。山東章丘市是全國大蔥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大蔥價格在2010年和2011年都出現快速下跌,2011年4月跌到每公斤不足0.2元,基本沒人要了。連續兩年的低迷行情導致蔥農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2011年,全國大蔥種植面積大幅減少,章丘市減少了30%左右。今年,大蔥種植面積再度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大蔥價格不可避免地要出現波動。
走私凍肉屢禁不絕
據《南方日報》報道:3月9日,廣州番禺區大羅塘村,在恒鋒冷凍品交易中心A區招商辦對面一家凍肉批發公司的展廳門口,女店員在南方日報記者面前熟練地打開一盒15千克的巴西進口雞翅,而產品包裝的里外都沒有見到有進口食品必備的檢驗檢疫證明。
“沒有檢驗檢疫證明,極可能是走私貨。”另一位同在大羅塘做生意的批發商告訴記者,多年來,從外省流入廣東的走私凍肉屢禁不絕,不僅危及食品安全,而且會引發疫情甚至拖累整個食品行業。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指出,目前走私最多的,不是電腦、黃金、寶石,而是肉類。有記者了解到,去年光執法部門在大羅塘查獲的走私等問題凍肉就多達千余噸,其中數十噸被確認來自疫區。
這些肉品,多由越南走私到廣西,然后再運往廣東銷售。盡管有關部門一直高壓整治,然而,在暴利驅使下,違法活動停歇一段時間又會死灰復燃。一位打私人員告訴記者:“高峰期,每天從廣西那邊過來的貨柜就有兩三百個。里頭有多少是走私品,誰也講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