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城鎮建設是我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環境在小城鎮的發展過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當前小城鎮水污染問題突出,如何利用水資源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擺在人們面前的重大課題。本文通過分析小城鎮水環境面臨的問題,探討了保護小城鎮的對策,旨在加強對小城鎮水環境的保護。
關鍵詞:小城鎮 水環境 保護方法
中圖分類號:F299.27;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c)-0151-01
1 小城鎮水環境面臨的問題
(1)急于擴張公共設施如公園等對濕地河湖肆意改挖。人口積聚需要公共活動場所,城鎮發展到一定限度后開建公園,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做法。跟大城市人口越來越崇尚大自然不同,剛從農村聚集到小城鎮的人,對農村的天然風景已經沒有多大興趣,城市元素對他們更具吸引力。地方官員對城鎮模式的理解之一是圈起園子有水有草地,加上收取公園門票費的沖動,城建必然瞄準有水有樹木的地方規劃公園,然后不顧河流的原始走向,不顧濕地頻臨干涸,不顧里面的野生動物,強行辟路,建餐飲娛樂場所。不以完善的基礎設施為小城鎮奠基,而以破壞生態環境作為起點。
(2)居民環保意識差。不可降解或難以降解的生活垃圾,是現代化和城市的產物。因此,廣袤的中國農村以往不存在、農民也沒有必要具備這方面的環保意識,偶爾的非環保作為完全可以由大自然自行修復或克服。進入城市后,集中生活和包裝物的頻繁出現,與原有亂丟亂倒生活垃圾的行為聯系在一起,又缺乏常規的處罰措施,居民的這種行為必然會成為水環境的巨大破壞因素。
(3)大規模土地硬化。面子工程和五臟俱全式的盲目擴建,是中國城鎮化過程中的普遍現象。工業園、示范區、大廣場,以及各種文化街、商業街等等,不管需要不需要,有沒有人氣,都想樣樣俱全。地面硬化除了影響地下水的補足,還伴隨著取石挖沙毀林等破壞水環境的行為,從而造成河流被污染,水源因植被遭破壞而斷流等現象,導致區域水環境急劇惡化。
(4)缺乏管理。在目前的GDP魔方中,衡量地方政府的指標,就是無論如何都要轉到同色的一面。不論多么強調水環境的重要性,但舉區域之力集中提高GDP,自然會冷落矛盾暫時可能不太突出的水務。小城鎮管水治水資金不到位,人員不足,工程質量差,污染水環境的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干預,等等,都是普遍現象。更有甚者,搶占有限的水資源附近發展房地產和餐飲業,獲取額外暴利,是這些年屢見不鮮的現象,如果這種對水環境破壞的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遏制,其中的危害以后將會得到集中爆發。
(5)水利設施老化。中國是一個重視水利的國家,新中國建立以后,更是將水利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來抓。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和水環境的惡化,水利工程的老化成為普遍現象。表現之一是遭遇毀壞和年久失修,失去了原來的功能;表現之二是位置和形式不當,比如昔日水環境已經不再;表現之三是事實證明這些工程不符合科學,如大壩和小型水電站,等等。凡此種種,打破了以往水利工程的規劃和布局,需要重新測量、調研、規劃、修建,以符合現今的水環境條件。
2 對策探討
治理水環境的難度實際上取決于現行體制,而非事情本身,是利益問題和權力博弈。水資源市場化和缺水與水質惡化之間,目前已經到了必居其一的嚴重時刻。就目前小城鎮的政府力量而言,顯然不能做好此事,建議從以下各方面入手。
(1)成立統籌監管的地方水務領導機構。水環境是一個綜合系統。如果不能將為生、環保、工程監管、企業入駐把關等影響水環境的工作整合在一起,保護水環境和治水就是一句空話。只有各種相關力量協同作戰,才可能見效。這是對地方水務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必然牽涉到利益之爭。但這一步必須推進,不然就沒有出路。
(2)確立水權,市場化運作。治水和保護水環境,必須明確責任人,給予其物質利益。當直接能夠運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的水資源越來越稀少時,包括污水在內的水資源都變得珍貴。天然水的凈化和供給、雨水收集和處理出售、污水處理等,是未來水資源的主要來源,目前的小城鎮除了在意自來水質量,別的方面多沒有顧及,浪費、污染并存的局面持續延續。只有借助市場,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才能較好地處理這些問題,保護和改善水環境。
(3)廁所普及中水。過度取水和過度排污,是水環境惡化的最大原因,在各種居民家庭用水中,沖廁用水顯然占據首位。而根據現行標準,直接用自來水沖廁,成本低于中水。所以即便在大城市,不少樓盤也直接用自來水沖廁,從而導致水資源用一次就變成中水,水環境惡化。短期看來,這只是一個金錢問題,從長遠來看,對中國這樣一個缺水國家,這種做法貽害無窮。許多地方已經迫于壓力實行“廁所革命”,這需要付出不少人力物力財力,小城鎮如果一開始就解決好,是最經濟的選擇。
(4)推廣節水器具。小城鎮生活水平低,水器具質量差,加上水價不高,公民節水意識較弱,這些成為水資源浪費水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通過政府采購方法以批發價引入節水器具是不錯的選擇,并對相關業務投保,防止營私舞弊。透明的競標加上政府水利資金的補貼,讓公眾用得起,同時能起到保護水環境的作用,幾方都能獲益。
(5)推廣垃圾有償征收。毫不含糊地說,生活垃圾是惡化小城鎮水環境的重要禍根之一。在解決這方面問題方面,國內外都做出過有價值的探索。如浙江海寧早在2008年就全面覆蓋了交3元錢由保潔工上門收垃圾的做法,成效顯著。一些國家做得更完善,如巴西生態城庫里蒂巴市1989年由政府發起名為“讓垃圾不再是垃圾”的運動,動員全市各家庭從垃圾中分離出可回收利用的物資,市政府指定公司用卡車,居民用分類好的垃圾換取食品。巴西的民間公益組織“包裝再生利用促進會”對拾荒者們進行公司化管理,在保護水環境方面都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
(6)貫徹落實水法和環境保護法。盡管中國的普法過程充滿艱辛,但法律畢竟是最后一道屏障,同時具有科學方面的權威性。正是由于如此,才從理論上對破壞環境和水資源的行為有最強的約束力。即便有人以身試法,對于不良后果也可以確定責任人,以便做出補救。而且從長遠看,當前的小城鎮狀況,是短期內的現象,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對資源和環境保護必要性認識的加深,如今需要由法律來規范的不良行為,最終會變成自覺行動。
3 結語
總之,中國縣以下的小城鎮目前已達兩萬個左右,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城市化的進一步推廣,數量和人口還將有所增加。解決好它們的水環境問題,是中國保護水環境的重要工作,任重道遠但必須得做好,因為這關系到中國水環境的安全和過億人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 關學東,趙洪民.重視小城鎮發展中的水環境建設[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9,(02).
[2] 王莉.小城鎮水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2).
[3] 于峰,林建光.我國小城鎮水污染治理措施探析[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