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以高中物理課程為研究對象,在分析現存教學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對策,以此希望能夠為高中物理課程課改和教學質量提高提供微薄的借鑒與思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 創新能力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c)-0163-01
1 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我國現行的應試教育模式曾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富有犧牲精神的人才,創造過無數的成功和輝煌,但也存在著嚴重缺陷:一是評價體系是靜態的應試指標。對教學效果和學生能力的評價考核采取規范性評價方式,通過標準性、規范性的試卷來考核評價具有能動性和創造力的教師和學生,從而抹殺了教師和學生的創造性。二是教育方式采取灌輸式。教師整堂課講解,學生一字不拉地速記。這種上課方式缺乏信息反饋和民主氣氛,灌輸有余,啟發不足。三是學習方式是以記憶為主。學生對教師講解內容的消化方式是記憶,被強迫讀死書,死讀書,復制有余,創新不夠。
創新能力是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創新能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經濟競爭的核心;當今社會的競爭,與其說是人才的競爭,不如說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
針對高中物理課程,在教學中具體存在以下的問題:第一,平鋪直敘多,創設情境少。教學導入無懸念、無疑惑、無問題、無情境,簡單直接,很少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新舊知識銜接與鋪墊,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第二,教師講得多,學生活動少。教師的講解充斥課堂,老師以“講”得好為最大滿足,很少關注學生的感受、體驗和需求,忽視了學生思考的過程、說的過程、寫的過程,多是依靠課后的強化訓練和重復操練來加以鞏固,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第三,隨意提問多,激發思維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關注了師生互動,往往問的問要么用“是”與“不是”來回答,要么是讓學生照著課本找段答案讀出來,設置的問題沒有可思考性、沒有可質疑性。第四,重復作業多,分層布置少。作業千篇一律,不能針對學生的學習層次因材施教的布置作業,導致學生對作業沒興趣或者沒能力。如何集針對高中物理課程現存問題開展課改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需要我們不斷的思考與探索。
2 對策研究
2.1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所學知識產生了研究創新的濃厚興趣,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就會如饑似渴地去學習和鉆研。因此,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地去調動和激發學生對科研創新的興趣,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第一,這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具有清晰、生動、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也要求教師精心備課,準備豐富多彩、圖文音像并茂的教學課件和層次鮮明的板書設計和優美的文字書寫能力。第二,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要把過去以“教師單方面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培養他們在自主的基礎上增強創新能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以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其思維活躍,善于動腦筋,能夠解決各種問題。第三,要求教師在思想上關心、尊重學生。教師要掌握并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遵循教育教育的基本規律,并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在學習方面關心、尊重學生,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適時鼓勵和肯定。
2.2 鼓勵學生勇于質疑
古語云:“學起于思,思其于疑”。質疑是探求新知識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識的動力。求知欲、創造性往往是從“質疑”,也就是提問題開始。學生提問題是一個求知的過程,會不會提問題體現了學生求知的能力。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課內到課外,應該鼓勵學生提問題。通過培養學生質疑來從而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多方面得到發展。
2.3 分層設計綜合性的作業
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布置作業時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全部學生做一樣的作業。這樣做老師自己是省事了不少,但是從學生的發展來說,這種做法是存在弊端的,不會的學生只能互相抄襲。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針對班級內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分層作業的方式,基礎好的學生要求必做+選作,基礎差的學生要求必做,選做題目可以是難度系數比較高的作業,必做題目可以是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運用。通過實踐證明,這樣操作,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增加,抄襲現狀明顯減少。另外,從作業的內容上看。大量的抄書是沒有必要的,大量的練習題又回到了應試教育的起點。我認為,可以布置一些綜合性的題目,最好是實踐類的作業。當然,這需要教師們多動腦筋思考,也需要學校的場地和設備儀器的支持。
2.4 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其特點之一就是實驗比較多。教材中提到的驗證性實驗,老師應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甚至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途徑感知事物,這樣掌握的知識更牢靠,難學的東西轉化為易學的東西,從而增加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實驗,可以把學生帶入科學探索情景中,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新知識,親身經歷尋求并發現知識的過程,使他們的創新潛能得到開發,創新意識得以培養。有了創新意識,才能激發創新精神,產生積極的創新思維,從而引起學生探索和親自動手欲望,為創新提供了前提條件。
2.5 開放實驗室,提供學生成長空間
物理實驗室是學生獲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的重要場所,如果實驗室只是用來做一些課堂實驗,其利用率是不高的。由于人的個性差異,有些學生往往不滿足于課堂上所看到的或書本上所接觸到的實驗,他們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動手欲望。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學校部分實驗室和實驗設備可以在課外時間面對學生開放。還可以開展科研小組、興趣小組、科研小競賽等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實踐與創新。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向實驗興趣小組的學生推薦一些課外實驗讀物,配合實驗讀物的指導,并可定期舉行實驗競賽講座,開闊他們的實驗知識,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的視野。通過開放實驗室,采取多種多樣的實驗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生的興趣驅動下,必然會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從而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基礎教育的物理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盡力創設問題情景,引發學習動機,激發創造性思維火化。
參考文獻
[1] 呂世虎,肖鴻民.中國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
[2] 褚遠輝,輝進宇.新課改教學方法的特點[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