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和闡述了我高等院校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薄弱的原因,增強工科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途徑和措施,學習工藝知識與增強工科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關系,認為建立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使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與理論很好的融合和交叉,細化實習、實訓的具體任務、具體目標和具體方法,設計一些典型的項目,配套有針對性強的問題和說明,使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接受實踐的熏陶,定會使學生在增強工程實踐能力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工藝知識 工程實踐能力 融合和交叉 理論 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c)-0181-01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當前,學生工程意識、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1 問題的提出
當前,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往往是高等院校,特別是一般本科院校的薄弱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認為,當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存在創新力不強,主要表現在實踐教育和工程設計環節缺失;工科教師隊伍非工化趨向嚴重;學科老化,知識的融合與交叉欠缺。實訓類教材的內容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發展及培養目標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實驗、實踐教學投入不足。針對這些制約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不利因素,開展和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與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熏陶,這對培養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工程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 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
如何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呢?本人認為,就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來講,其核心要素一是要有一支有多年生產實踐經驗且由較強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的教師隊伍,一是制定出一套針對專業特點的人才培養體系,在這個體系當中針對此專業的特點,研討課程學習的一系列問題,創造良好的實習、實訓環境,讓學生多接觸工程實際問題,增長學生的工程背景知識,建立工程意識。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是新辦專業,其專業方向主要是模具設計與制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綜合性、實踐性很強專業,屬機械工程學科,實踐性強。對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來說,學生畢業后,主要將從事產品設計、生產工藝制訂、新產品開發及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這就要求學生對所需要生產的產品,從設計、生產工藝、加工工藝方案的制訂到最終產品的形成有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學實踐中,盡管制定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并通過所設置的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來促進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但知識、能力、素質還是不能很好的協調統一發展,這就說明這些知識的積累,能力、素質的提高僅僅靠與實際脫離的理論課堂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對有些理論知識常常難以理解,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往往只能是死記硬背,帶來的是只知其然,有些學生恐怕只知其然都做不到,這在學生做軸系結構分析、模具拆裝、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和專業課程設計時,問題顯得非常突出。那么用什么辦法能夠讓學生真正了解和熟悉工程實踐知識,認識機械加工的特點,真正理解什么是機械加工工藝流程,什么是機械加工工藝、什么是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真正理解工序、工步、工位、安裝、基準、精加工、粗加工、工序留量、加工精度、配合等概念,裝配是怎么回事這些理論知識呢?只有開展廣泛的現場教學,輔以綜合練習,才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這些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生才會有學習興趣。真正理解和熟悉了這些知識,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才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會有真對性的思考,進而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溶解,只有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融合才會使學生在學習中知其所以然,在專業用語的表述上才不會隨意編造,創新意識、工程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才會得到增強和提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不是一句空話。
3 學習工藝知識、增強工程實踐能力
簡單來說,工藝就是生產加工的技巧和經驗。工程實踐能力是工程師實踐能力的組成要素之一,其核心內容是個體運用不同學科知識、技術手段和實踐經驗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加工任何物品的手段很多,有車、銑、刨、磨、鉆、沖壓等冷加工,有熱處理、鍛造、鑄造和焊接等熱加工,還有特種加工和先進制造技術等。理解和掌握了機械加工制造的相關知識,才可以知道某個產品加工的要求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加工,用什么刀具、量具,用哪種加工設備加工最簡單、成本最低、速度最快、質量最好。在設計圖紙的時候就不會出現許多諸如選材、結構設計、尺寸標注等不合理的現象。比如軸上用平鍵分別固定兩個零件時,設計時鍵槽應在同一母線上,對過盈配合件設計時應考慮拆裝方便,與過盈配合件相配合時,設計時應有軸肩、凸臺、軸環等定位結構,沖壓件標注尺寸時應考慮沖模的磨損等。又比如在加工軸的過程中,為什么要有修研中心孔這道工序呢?如果學生真正了解了軸的加工過程和熱處理后出現的現象,那么對這個問題就很容易明白。又比如說到加工孔,看起來普通,實際不然,加工前要考慮的問題還不少,如要看是加工小孔還是大孔,在薄板上還是在厚板上加工孔,所要加工孔的母體是什么材質,是普通材質還是特殊材質,是否經過熱處理,硬度如何,尺寸、形位公差怎樣,表面粗糙度多少,是盲孔還是通孔?這些只是例舉了一些簡單的并且是學生在學習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如果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的學習中真正理解了一些簡單工藝知識的實質,自然就會增強自身的工程實踐能力。
4 結語
基于以上分析和論述,建立一支具有多年生產實踐經驗且有較強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的教師隊伍,使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與理論很好的融合和交叉,細化實習、實訓的具體任務、具體目標和具體方法,設計典型的項目,配套有針對性強的問題和說明,使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接受實踐的熏陶,使學生對工藝知識更易于理解,使學生在增強工程實踐能力方面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偉民.以實踐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設計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6
[2] 趙秀紅.中國教育報,2009.
[3] 王永止,鄭家森.略論現代工程意識的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