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l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接受式教學現狀,探究式教學成為這次語文課程改革的熱點,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發展。
關鍵詞:學習語文 探究式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c)-0200-01
傳統課堂教學過分強調認知性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礎教育課程改革普遍受到重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學習。關注學生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的養成,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施行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倡導學生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自己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注重學習經驗,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1 探究式教學模式基本概述
國外關于探究式教學的研究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紀,在我國最早的有關教育體系論述的專著《學記》中就提到:“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p>
理論基礎是支撐起語文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奠基石,語文探究式教學模式主要體現了以下教育理念:
教育學理論基礎。它有包括終身教育理論,這是貫穿一個人生命過程的全面教育,它提出四種方法:自我教育、小組學習方法、創造性和非指導性方法,認為必須從學習者本人的實際出發,教育要遵循興趣原理;主體性教育理論,其根本目的是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將促進教育教學民主化和個性化放在中心地位,旨在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
心理學理論基礎包括皮亞杰的認知結構發展理論,強調原有知識經驗、認知結構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強調原有知識經驗、學習者的主動學習以及發生有意義的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觀是一種新的學習理論,具有社會性;注重互動、合作的學習方式。
初中語文教學應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陣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讓探究式教學走進課堂,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真正體現 “我會學”的語文教育觀念。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在于能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且克服學習意志薄弱等不利因素,增強學生學習的獨立性;探究式教學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彌補了教師個別輔導的不足,并有利于轉化差生;探究式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給學生提供學習的目標和思維的空間。
所謂探究式語文教學,就是以探討研究為主要方法的語文課堂教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有特點是在探究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主體的參與;具有明顯的開放性;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
2 初中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及策略
教學預期是指教學活動所要期望達到的結果,語文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教學預期包括情感預期、認知預期、過程預期。挖掘語文中的情感因素,應要求學生掌握的是最基本的知識、規律和技能,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影響和熏陶。其具體教學步驟基本經歷四個階段:建教學情境,提出探究問題,學生自主探究,師生合作探究。
初中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具有明顯的時間性、順序性、可操作性。要立足用活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向課本挑戰,讓學生在“讀中悟”在“做中學”;明確陳述教學目標,選定探究觀點,營造探究氛圍。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激發其主體意識的有效手段,教師應善于創設學習情境,充分利用教學目標的作用,營造出濃郁的探究學習氛圍,激發學習的動力,調動其學習的內驅力。
深入研讀教材,開展討論交流,相機引導,釋疑解難。學生的交流討論是課堂的高潮,教師適時、恰當的指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探究學習的具體實踐環節。教師的相機引導包括導向、導路、導疑和導難。針對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探究的思路,提供給學生分析和解決的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學習語文,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
進行開放性、多元性的評價。探究式教學對評價的要求較高,評價機制必須是開放、多元性的,重視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評價,使探究式教學活動得以有效開展,使探究式教學活動得以有效開展,學生潛能得以全面激發,利于學習目標的達成。
3 初中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初中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探究興趣。確定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引起學習興趣的內在動力。要堅持以知識為載體,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將學習置于真實的、復雜的情境中,以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習慣的養成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為指引,使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能有更為廣泛的遷移,科學合理、有側重地進行探究式教學,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實現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精心設計探究問題,激發探究切口。必須根據創設的情境確定問題,教師必須把學生要學的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問題情境,精心設計提問,要利用問題的系統性,設計多個“臺階式問題”,在提問時不拘泥于“教師提問,學生舉手回答”的模式,要注意問題必須與創設的情境緊密相關,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的思考,使全班同學都能參與探究活動,達到全體學生的發展。
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要培養探索世界的積極態度,教給方法要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幾種常用的方法為抓題眼探究,對反復出現的詞句進行探究,在修辭處探究,題材拓展法探究和評價性探究。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集思廣益,合作探究。在探究式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學生探究學習的合作者,教師的地位是平等的對話伙伴。合作探究的形式包括生生合作探究和小組合作探究兩種。合作探究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去,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只是綜合大家的提問,從提出的問題中指導學生篩選一兩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組織小組合作探究,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很好的充當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將小組合作探究的成果進行展示性交流。
激勵評價,拓展探究。注重對學生探究精神、探究方法與能力、探究行為的激勵評價,教師還要盡可能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把局限于課堂的時間與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創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健康而充分的發展。引導學生到圖書館、閱覽室,到社會生活中去探究。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探究,培養出更多有思維有能力的創造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陸素萍.有關初中語文探究式教學的幾點思考.語文學刊,2007.5.
[2] 趙江南.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例談.教學探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