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技術本科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的主要區別是實踐教學環節,根據機械類應用技術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對各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分析,提出了從實驗、實訓、實習等環節來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合格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機械類專業 實踐教學 實習 畢業設計 應用技術本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c)-0206-01
應用技術本科是高等教育多樣化形態之一,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與普通本科有著本質的區別,應用型技術人才必須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技術應用型本科教育要形成由認知實踐到綜合性的實踐模塊,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強調工程技術實踐、職業技能訓練與和新技術應用。
1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應用技術本科機械類專業由于專業的適用性廣,近幾年就業形勢較好,特別在三峽庫區更明顯。我校在做了用人單位調研、人才市場調研及兄弟院校調研之后,對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方面進行了深入地探索和思考,制定了比較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環節的學時占總學時的50%,做到每一學期均有實踐環節。
1.1 課程實驗
機械類專業中存在著一些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專業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中學生反映內容多、抽象、難學,沒有系統性,與就業崗位較難聯系起來。針對這一問題,圍繞機械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對理論性較強的部分,仍按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教學,以保證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對實踐性較強的部分,以理論教學加上實驗、實際操作等方式。機械類專業中如《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技術》等課程具有較強實踐性,如在《機械設計》課程中的機械傳動系統創意組合與性能分析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在《機械制造技術》課程中對車刀幾何角度測量,加深對車刀角度標注方法的理解,掌握萬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熟悉車刀刃磨及車刀幾何角度的測量方法,了解車刀幾何角度對加工質量的影響。實驗內容盡量減少驗證性實驗,多做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實驗,突出專業能力的訓練,真正提高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1.2 實習
實習是實踐性教學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強化理論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實習質量的優劣對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了保證實習效果,實習指導老師聘請的是一些企業中的工程技術人員,實習內容根據實習目的確定。在學生學習的四年中,共安排了以下三種實習,保證每一年都有實習。
1.2.1 金工實習
金工實習主要學習車、銑、鉗、拆裝、焊接等加工工種。我們在大一的下學期安排了四周的金工實習,分四個工種,一周一換工種,每一工種必須單獨記成績,各占總實習成績的25%,每一工種以工件或報告形式體現,指導教師聘用工廠具有一定專業技術技能的師傅。實習零件盡量選用常用機械零部件,使學生盡早了解常用機械零件的結構,常用的測量工具的使用,了解機械制造的一般過程、金屬加工的主要工藝方法,拓寬專業視野,增強就業競爭力。
1.2.2 專業實習
專業實習分兩次完成,第一次是大二的上學期且最好是上課10周以后,時間為五個周,所選企業最好是能看見某一機器的完整裝配過程,能夠熟悉更多的常用機械零件、熟悉常用的工程材料和熱處理方式,因為這學期一些專業技術基礎課已開設,所以我們選擇在汽車制造行業和發動機制造行業等企業作為實習基地,學生從汽車和發動機的制造過程認識一些常用機械零件和機器的組成,為后面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次是大三的上學期,時間也是五周,這時已開設了機械制造技術、液壓傳動、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等課程,所選實習企業要具有機械加工的常用設備,要求學生要進行各類普通加工設備的操作和一些簡單的機電方面的故障診斷與維修。通過生產實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與所學專業有關的基本知識,印證、鞏固已學過的專業課和相關技術基礎課內容,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先進制造技術及現代企業的生產組織與管理,為學生畢業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1.2.3 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最好是帶著畢業設計題目到企業,也可將畢業實習安排至工作單位。通過畢業實習,使學生加深本專業在工業各領域應用的感性認識,開闊視野,了解相關產品、設備及技術資料;使學生認識社會,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所實習的工廠應具有中、大型規模和現代化的技術水平,擁有較多類型的機電一體化設備,生產技術較先進。學生應認真完成實習內容,按規定記實習筆記,撰寫實習報告,收集相關資料。
1.3 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教學過程中最后階段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也安排在最后一學期。為了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畢業設計題目一般應來自于生產第一線的或具有工程實際背景,能夠使學生做到真題真做,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為學生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提供機會,是院校同企事業單位合作培養人才的有效途徑。
1.4 其他實踐環節
在大四的上學期進行了為期六個星期的數控機床的操作、數控機床的故障診斷與維修,二周的CAD/CAM、UG實訓等,通過這些實訓,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以及對工程案例的整體處理能力,為畢業實習和今后從事數控領域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另外,大一開學入學教育的一個內容就有三天的專業認知實習,到校辦工廠、相關企業進行參觀;開設創新實驗、挑戰杯、技能競賽等;《機械制圖》、《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技術》等課程開設課程設計。學生必須持畢業證和至少一個技能等級證書畢業。
2 結語
以上實踐教學的環節的構建我校已運行了近四屆畢業生,反映效果非常良好。這種相對獨立的系統化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實施培養應用技術本科機械類專業人才目標的基礎,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是培養企業一線所需要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的保證,是提高人才素質與能力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王麗芳.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探討.九江學院學報,2007(6):105-105,110.
[2] 楊蘭芝.確定“應用本科”定位,培養實踐動手能力.中國校外教育,2009.8:316,253.
[3] 莫惠林,楊近,婁斌超,等.對技術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的思考.中國高教研究,2008(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