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后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太原市近六成的在校大學生愿意接收降低工資的要求。即使是從事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他們認為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之下應先就業后擇業。文章將從大學生對單位認知、環境認知與自身認知三方面分析其擇業觀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指導性的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 當代大學生 擇業觀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c)-0239-02
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其影響之廣、之深遠遠超出了金融領域。對本來就存在嚴重就業壓力的我國大學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然而,這一切才剛剛拉開序幕。在隨后的兩年里,大學生的就業現狀更是每況愈下。在此情況下,我們對太原市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在后金融危機時期的擇業觀進行了調查,從而揭示當今大學生對擇業的普遍心態,并給出相應的指導建議與意見。
1 調查設計
(1)研究問題:《后金融危機下大學生擇業觀念調查》
(2)研究對象:該課題針對太原市六所高校的1500名在校大學生,其中男女比例為559:690。
(3)數據統計:小組成員積極到各大院校進行分發問卷調查表,并及時收回討論分析,進行實地審核。共發出1500份,收回1301份,其中有效為1249份,有效率為96%。
2 結果與討論
目前,影響大學生擇業觀念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2.1 單位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擇業過程中出現多元化,復雜化傾向,集中體現為對單位認知的變化,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擇業標準:“工作穩定”高居榜首,被學生看作擇業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薪水較高”,“社會地位較高”,“工作比較輕松”、“社會關系和感情因素”排名最后,被認為是畢業生擇業最不看重的。許多學生都認識到,一個單位的發展前景決定了它能給員工提供的發展空間和學習機會。他們希望單位能給自己提供一個挑戰自我、發掘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調查同時顯示,男生擇業時最看重發展機會/職業前途,而女生則看重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
(2)擇業地域:當被問及擇業地域時,僅有3%的人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選擇“就學所在地”和“出國”的分別占14%和3%。愿意到沿海開放城市或經濟發達地區工作的人到達41%,機遇、較好的待遇以及良好的個人發展的前途將是他們考慮的主要因素。學生最終選擇在哪里就業,首先是看是否有發展前景,沿海地區最有吸引力的是開放意識和先進管理制度等軟環境。統計結果反映了學生們在當前制度下的現實選擇而不是思想問題。原因為同學們作為勞動力的流動成本太高,社會成本太高。
(3)擇業類型:事業單位成為大學生的首選,國有企業卻有所降溫。從大學生的就業選擇也可以感受到社會發展趨勢的強烈影響。比如,選擇私有企業的人數較多,顯然與國家招聘人才的優惠政策分不開的。目前三資企業因效益不太理想所以不被大學生所看好,這也說明大學生在擇業時是非常現實的。
2.2 環境認知
當今時代,不僅就業市場日益復雜,傳統觀念的影響,就業指導工作的不成熟以及就業環境的嚴酷,都對大學生的擇業觀念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1)他人因素:由于當代大學生對父母的多度依賴和對職業了解甚少,有些學生缺乏自主擇業的勇氣,因此大多數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時主要受父母的影響。部分大學生由于父母的從業狀況或能力欠缺等因素而選擇聽取對自己較有影響力的人的意見。此外少數同學還會受到身邊同學,男或女朋友的影響。
(2)學校因素: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理念落后,市場意識缺乏,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符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失衡的結構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并且對此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往往在快畢業時才進行。這種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介紹,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脫離實際的泛泛而談。
(3)社會因素:針對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式,許多地區出臺了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新政策,這使得許多大學畢業生多了很多的選擇余地。
(4)企業因素:隨著我國每年大學畢業生數量的急劇增加,就業市場供過于求的現象也十分明顯,企業占了主導地位,對于畢業生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在本次問卷調查的結果中有1012名同學認為企業非常注重大學生的能力水平,其次是工作經驗和個人品質,而對于學校知名度個人的外貌風度關注度較低。調查顯示,大學生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綜合素質、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以及實踐經驗等各項素質,在求職過程中才能受到企業的青睞。
2.3 自身認知
一個優秀的畢業生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一個優秀的畢業生可以靠整體素質贏得社會的認可??梢哉f畢業生自身素質是就業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畢業生自身因素包括畢業生個人素質、個人期望、個人信譽三方面。
(1)個人素質:經調查表明,相當一部分同學不善于推銷自己,自信心不足,面對困難缺乏一定的應變能力和足夠的心理準備。另外,部分同學沒有明確的個人職業定位和職業發展目標,對就業的主動性并不高,做決定時猶豫不決。被調查的同學中,在關于當代大學生最需要的能力這一問題上,大多數人認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8.50%認為是人際交往能力,28.18%人認為是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極少數人選擇表達能力。從這一方面來講,大學生對用人單位的需求都有一定的了解。
(2)個人期望:在調查中被問及是否愿意降低薪金要求時,61.8%同學仍然選擇了愿意。這說明了大學生降低了自身的要求,很多人并不是好高騖遠,自視過高。并且愿意從事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
(3)個人信譽:主要表現在誠實守信方面,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員工對用人單位誠信度降低,直接影響到用人單位的生存與發展。然而相當一部分畢業生的工作穩定性,在用人單位花了大量財力、物力進行崗前培訓之后,語言用人單位背心違約,打亂用人單位的用人計劃,給用人單位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與損失。
最后,在調查中顯示,為了應對就業的巨大壓力,同學們也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來了解更多的就業信息,增強自身的能力。46.8%的同學在金融風暴過后,已經開始考慮在畢業之前就著手了解求職的信息或者公開求職,以盡快確定就業方向或就業。找工作的方式也更加的多樣化,其中職介、招聘會、網投、學校推薦人際關系占的比例較大,小部分同學也有考慮畢業后創業,這種精神是很值得鼓勵與支持的!
3 應對措施
就目前的就業情況而言,伴隨全球經濟化進程的日益加深,很多腐朽落后的思想逐漸侵蝕了大學生的心靈。同學們采用的方法雖然會在他們的擇業上有所幫助,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通過查找資料,咨詢老師,組員之間的相互討論,我們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措施:
3.1 樹立正確觀念
客觀評價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調整好擇業心態,合理地確定就業期望值,擺正自己的位置,爭取在就業競爭中處于主動地位。同時,在找工作前應建立明確的職業定位,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與目標,并制定相應的計劃,避免就業盲目性,降低就業失敗的可能。學生進入職場之前必須明白,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主觀目標與客觀目標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大學生,固然在擇業題目上受社會影響因素較多,但應確立起主體意識,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人云亦云,應對自身條件和社會需要做出判定,擺脫對父母的依靠關系,逐漸樹立自主、自立、自助、自擇等適應市場經濟的新觀念。
3.2 提高自身素質
在校期間,一定要學好自己專業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是終身受用的。因而在大學期間,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努力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買,扎實基礎。在如今就業形勢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掌握一門技能,就等于掌握了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生存的一種本領,一個大學生有了一門過硬的專業技術,就等于在以后就業過程中多了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對于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此外應盡量鍛煉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專業素質,使自己成為一個全面型人才。同時不可以盲目自大,要有虛心學習的心態,有接受挑戰,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這樣的專業人士是各類招聘單位都樂于接受的。
3.3 擴展人際關系
戴爾,卡耐基就說過: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專業知識,85%靠人際關系。由此可見,人際關系比專業知識更重要。如果一個人不會處關系,那么你的事業就吃不開,做不大。如果一個人會處關系,那么即使你能力一般也一樣有人幫你,有人扶你。所以有關系的人比有能力的成功要快得多,輕松得多。因為處關系的人是在借助別人的力量成就自己,沒有關系的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就自己,然而,個人的力量再大,也不如別人的力量來得輕松。所以人際關系好的人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緊跟時代步伐
社會需要、市場需要,就是就業選擇的方向。首先,一個職業的前途是與社會需要息息相關的,只有準確把握社會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選擇的職業才有發展潛力,個人在職業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會增值,個人才能獲得比較大的發展空間,自我發展才會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職業選擇本身還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過程,個人選擇單位,單位選擇個人。一個人在做職業選擇時,還要考慮用人單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這樣才能跟單位配對成功。再次,職業選擇還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和需求來選擇職業。所以在選擇職業時,不能完全憑主觀意志和愿望行事,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
4 結語
現代社會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然而也是一個就業遭遇巨大困難的社會,大學生畢業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在家待業的現象屢見不鮮,所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不僅僅是關于大學生這一群體切身利益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問題。怎樣是自己適應這樣一個充滿挑戰的殘酷的時代也顯得尤為關鍵。因而大學生的擇業觀念也隨之發生了重要的改變,呈現出多元化,復雜性。很多不符合當代畢業潮流的不良的觀念仍然存在,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分析出的這些建議,希望對他們能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王樹巖.大學生就業難的自身原因及應對措施.中國青年研究.2009.06.92-93.
[2] 郭鵬,沈超.大眾化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就業觀念的演變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0:93-95.
[3] 吳新偉.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常態性與就業觀分析[D].山東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