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級崗位任職教育直接面向基層部隊、面向崗位任職,如何把握初級崗位任職教育特點規律,不斷推進院校教學與部隊訓練的有機結合,促進戰、訓、教統一,是初級崗位任職教育院校推進教育轉型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教育訓練 崗位培訓 部隊任職
中圖分類號:E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c)-0245-01
1 抓住結合“關節”,創新訓教一致的教學內容
初級崗位任職教育院校要直接為部隊服務,實現“教為戰、學為戰”,就必須按照部隊作戰訓練需要什么院校就教什么的思路,首先解決教學內容設置問題。
(1)緊貼部隊實際,構建課程體系。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體系,是初級崗位任職教育院校創建新型教學內容體系的重點。緊緊圍繞部隊軍事斗爭準備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緊貼作戰任務、作戰對手、作戰環境、武器裝備、部隊實際,把與軍事斗爭、現代化建設密切相關的課程確立為使命課程,構建以作戰指揮為“龍頭”、特色課程為支撐的課程體系,使課程設置充分適應部隊軍事斗爭準備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確保在教學內容主體上與部隊訓練相一致。
(2)緊貼崗任任職,設置教學專題。培養初級指揮人才必需的作戰指揮、組織訓練、政治工作、管理教育、研究創新等崗位關鍵任職能力,按照課題式設課、專題式教學的思路和要求,把部隊一體化作戰、合成訓練、基層管理教育、訓練改革創新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突出戰法、訓法、管法、政治工作方法和創新方法等“五法”教學訓練重點,確保院校教學研練重點與部隊作戰訓練難點相一致。
(3)緊貼訓練發展,更新教學內容。院校教學具有相對穩定性,部隊訓練具有突出動態性。促進院校教學與部隊訓練的有機統一,院校必須緊跟部隊訓練發展形勢、緊隨訓練改革創新步伐、緊隨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及時把部隊訓練急需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成果、新經驗、新技術充實到教學之中,確保院校教學方向與部隊訓練發展相一致。
2 搭建結合“橋梁”,創新協調相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實現的程度和效果,是推進院校教學與部隊訓練有機結合的重要環節。
(1)創新“三段式”組訓模式,統一教訓路子。創新院校組訓模式,使院校的教學組訓方法與部隊的訓練路子協調相適。要根據基層部隊訓練通常采用基礎訓練、分業訓練、合成訓練、綜合演練的訓練路子實施的實際,著眼與“合訓分流”接軌、與部隊訓練接合,統籌調配全期教學流程,按照前期打牢能力基礎、中期強化能力培養、后期突出能力運用的思路,創立并實施“三段式”組訓模式,加大院校教學與部隊訓練結合的力度。
(2)建立“多樣化”教學基地,夯實聯合訓練基礎。建立“多樣化”教學基地、深化聯合訓練,是把院校的教學內容與部隊的訓練內容有機統一,提高院校教學實用價值的重要途徑和方法。院校要根據不同教學課程需要,在不同方向、不同兵種、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部隊或訓練區域,建立多內容、多課題、多規模的教學基地,利用部隊的訓練環境和條件為學員提供實習平臺,與分隊共同實施兵器操作、單兵戰術動作、輕武器射擊等共同科目基礎訓練,共同組織分隊攻防戰術合成訓練、實兵、實裝實彈軍政綜合演練,利用基層部隊的高新武器裝備、訓練改革成果開展實地理論教學。通過一定內容、一定規模、一定區域的聯合教學、聯戰聯訓,把院校教學與部隊訓練有機結合起來,為提高學員任職關鍵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3)開展“多課題”訓練研究,提升融合起點;受軍事變革的推動、現代戰爭的牽引、軍事斗爭準備的促進,軍事訓練始終處于創新發展中開拓創新是軍事訓練的永恒主題。要確保院校教學始終與部隊訓練相協調、相統一,初級崗位任職教育院校必須立足現實緊跟形勢、與時時俱進著眼發展。開展“多課題”訓練研究,不斷提升融合起點。一方面,院校要經常組織教員、學員到部隊調研見學,掌握新動態、明確新要求、分析新問題、開拓新思路。另一方面,要采用召開研討會、學術講座、研討式教學、專題輔導、課題研究等方式,研究掌握部隊軍事訓練的新特點、新規律、新內容、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徑,把理論研究與實踐運用、立足現有條件與著眼未來發展、聯合攻關與聯合訓練統一起來,結合起來,從而使院校教學與部隊訓練在思想觀念、理論把握、實踐運用等方面同。
3 強化結合“主體”,整合優勢互補的教學力量
教員是院校教育的主體,在教學雙邊活動中發揮著主導性作用。要有效促進院校教學與部隊訓練的有機結合,必須深化開放教育、拓展師資渠道、整合教學力量。
(1)調整結構,換崗代職,整合教學力量。隨著學歷教育向任職教育轉型,教員隊伍也必須由軍政文教員并重向以軍政專業教員為主體轉變。一方面,初級崗位任職教育院校應以提高學歷、豐富閱歷、增強能力為指導,把有部隊任職經歷的教員放在主要教學崗位上,讓更多的熟悉部隊情況、掌握部隊軍事訓練特點規律、具有較強組訓能力的教員擔負專業教學任務。另一方面,要增大教員到部隊代職鍛煉的力度,提高教員隊伍到部隊代職(任職)的比例,確保教員隊伍熟悉部隊發展變化、熟悉作戰對手、熟悉作戰環境。此外,要強化在職培養,形成任職教育教學能力。可采用在職培訓、送學深造等辦法,使教員及時學習新理論、掌握新動態、培養新技能、研究新教法,不斷增強院校教學與部隊訓練有機結合的教研能力。
(2)流動設崗,聘用任教,整合教學力量。促進院校教學與部隊訓練有機結合,在發揮院校主體作用的同時,還必須發揮部隊的輔助作用。初級崗位任職教育院校,在設立教學崗位時,既要以校內常備教員為主,設立穩定崗位,又要以校外聘請教員為輔,設立流動崗位。一方面,加大工作協調力度,爭取更多的基層部隊優秀主官到院校代職代教。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客座教授制度,把作戰部隊領導、訓練專家或骨干、優秀基層主官聘請為客座教授,擔負課程教學任務,開展有關軍事訓練的學術講座、專題輔導。
參考文獻
[1] 朱如珂.軍事教育學[M].解放軍出版社,1987,7.
[2] 董會瑜.現代軍校教育學教程[M].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5.
[3] 蔡民基.走向新軍事[M].解放軍出版社,2005,3.
[4] 胡光正.當代軍事體制變革研究[M].軍事科學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