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課堂導入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起始環節中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式,向學生引入新知識,使學生迅速進入新課學習狀態的活動方式,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關。良好的課堂導入往往是“未成曲調先有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故事趣聞、情感熏陶、名言名句、問題情境、聯想想象、多媒體、關注生活等導入方法,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眼球,達到提升課堂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第一印象”。
【關鍵詞】教學導入 導入方法 教學效果
課堂導入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起始環節中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式,向學生引入新知識,使學生迅速進入新課學習狀態的活動方式,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關。時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學中的第一個環節——課堂導入,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對于一名語文教學工作者來說,應依據語文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特色,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自身特點等因素,創造性地導入新課,促使學生注意力迅速集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從而完成啟迪學生心智的教學任務。下面,筆者淺談幾種課堂導入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討學習。
一、趣聞導入
即針對學生愛聽奇聞軼事的心理特點,在導入時引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趣聞,從而使學生思路開闊,興趣變濃。教師若能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因素,使學生的好奇心變為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講授《競選州長》時,先講了馬克·吐溫的一件軼事:馬克·吐溫發表了《競選州長》的小說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紐約州州長霍夫曼。霍夫曼對這位小說家極端仇視,說:“馬克·吐溫,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東西最堅固嗎?什么東西最銳利嗎?我告訴你,我防彈轎車的鋼板是最堅固的,我手槍里的子彈是最銳利的!”馬克·吐溫聽了微微一笑說:“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樣呵。我說世界上最堅固最厚實的是你的臉皮,而最銳利的呢?是你的胡須。你的臉皮那樣厚,可你的胡須居然能刺破它長出來,還不銳利嗎?”聽完這則小故事,學生在快樂的笑聲中明白了馬克·吐溫的語言是多么幽默辛辣,那么讀了《競選州長》這篇課文,就更能了解馬克·吐溫小說的幽默語言和諷刺手法,更想學習《競選州長》這一課來體會馬克·吐溫小說的幽默語言和諷刺手法。
二、情感導入
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真正體現出語文課堂的人文色彩,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比如《我與地壇》,上課前我就問學生:“你覺得父母愛你嗎?”“你感覺到父母的愛表現在什么地方呢?”學生的回答當然也不可能統一。教師可適時點撥:“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不管多么豐富多彩,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父母都是愛你們的,為你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為你們的將來作了長遠的打算。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情感。你們的父母同樣如此。”這樣,點燃了學生學習的激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課文偉大而神圣的情感中。在輕松的氣氛中就完成了新課的導入,課后我布置了《感悟親情》的作文,一周后,學生寫出了大量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文章。
三、名言名句導入
教師可提前準備一些能表現主題的詩歌名言,用飽含情感的語言傳送給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比如《獲得教養的途徑》導入可以作如下設計:我們都知道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都是離不開書的。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高爾基也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俄國社會學家皮羅果夫也說過:“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書就像是源泉,就像是船只,就像是顧問……今天,讓我們一起步入黑塞《獲得教養的途徑》。
四、問題情境導入
呂淑湘曾經說過:“文學最能喚起人們的聯想、想象,因為它本身就是作者運用豐富的聯想、想象進行創作思維的產物”。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可以從情感入手,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進入釀情、入情、動情的情感美體驗活動中,讓他們盡情地去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教師要進入課文角色,創設情境,帶著學生一起去體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這種感情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的欲望,鼓勵他們大膽提出疑問,自主學習,這是探究學習的基礎。
《新課標》認為: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論,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如教學《燭之武退秦師》,可讓學生自行質疑,“燭之武是誰?”“他有什么本領能退秦師?”“他在什么社會環境下走上歷史的舞臺?”疑問讓學生有了探究欲望,這種疑問會讓學生集中思維和注意力,教師加以引導,學生沿著線索積極思考從而找到答案。“有疑則思,進而解疑”這個過程會讓學生充分體驗“夢里尋她千百度”的執著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久而久之會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五、聯想想象導入
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時,就有關美妙音樂的描寫,啟發學生聯想到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聯想到劉鶚的《明湖居聽書》中王小玉的演唱,聯想到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中聽唱的描寫,再聯想到巴金的《家》中覺新吹簫的描寫。在教學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時,當讀到“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時提問:“李白一生‘愛月’,想象明月是可以問訊、追攀和攬摘的,甚至可以解孤獨、寄鄉愁,請背誦李白詩中有關描寫‘明月’的詩句。”
六、多媒體導入
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教學掛圖、模型、錄音、錄像、FLASH動畫等教具,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視聽上分類,教具可分為視覺型、聽覺型、視聽型三種類型。
視覺型教具如掛圖、模型、實物、幻燈片等。現代科學證明:人大腦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過視覺獲得的,視覺性教具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獲得較深的感受,因此在講寫景文章時,就可使枯燥的講解變得生動。如講授劉白羽《長江三峽》可事先準備好幾幅“三峽”的景物掛圖,新課導入時將掛圖一一掛出,并輔以介紹,這樣學生很快就會被圖片中優美的景物所吸引,對三峽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趁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就不會感到課文的枯燥無味了。在講授《祖國山川頌》時,我們也可以借助圖片來對課文的描述進行直觀且形象的學習,并能使學生對祖國的壯麗山河產生自豪之情。
聽覺型教具如錄音。錄音有課文朗讀帶和與課文相關的樂曲,朗讀帶既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朗讀技能,又能讓學生沉浸在朗讀者所創設的情感氛圍之中。樂曲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調。如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時,可先讓學生聽崔健的《父親》,在聽歌時讓學生思考父親給自己的感覺,悠揚的旋律會讓學生想起生活中的情節,感人的歌詞會在學生內心深處激起層層波瀾。聽完歌曲自然就會積極談論自己的感受。
視聽型教具如錄相、FLASH動畫等。視聽結合,更能增強教學效果,語文教材中所選作品有不少已拍成影視片,不少樂曲也制作成FLASH 動畫,運用視聽型教具,會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內容中去體會、去領會、去把握。觀看一段豪放痛快的“安塞腰鼓”錄像后再講《安塞腰鼓》;學《非攻》之前放一段有關《墨攻》的電影片斷等,這樣能夠藝術地導入課題,又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七、關注生活導入
時事洞明皆學問,生活處處是語文。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電視、電腦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視與完善。這些渠道所傳輸的信息量非常大,且豐富多樣,價值觀念千差萬別,在每個學生那里呈現不同形態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視。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有敏銳的視角和開闊的視野,留心學生關注的焦點話題,并能信手拈來,認真提煉。這樣的開場白,能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能順理成章地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從而使語文課真正地和課外聯系在一起。
教學的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因此,導語設計也不能刻板單一,應力求花樣翻新,多彩多姿。在新課導語設計上,除上述例示外,還有介紹背景導入、針對語病導入、點出人物導入等。這里,要強調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種導語設計,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課的內容緊密相聯,自然銜接。具體來說,一是力避落入俗套,給學生以新鮮感,造成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二是不故弄玄虛,嘩眾取寵,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收獲。三是開宗明義,單刀直入,用簡潔、生動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
總之,導入是課堂上要走好的關鍵的一步,是氣氛的調和劑,是整堂課情緒感染的開始。導入應以學生為主,因時而變,因勢而改,因文而生,把課堂導入變成展示學生多方面才藝的舞臺。這樣就能真正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