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大凡重視誦讀。古人孫洙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學習古詩詞誦讀的必要性。古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重點,古詩詞以簡練、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給人以藝術上的熏陶,審美上的愉悅。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通過誦讀引領學生走進藝術的殿堂,于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情感的潤澤、文學素養的提高等不無裨益。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發現“以讀代講”這種古詩詞的教學方式,是古詩詞教學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誦讀能使學生體味古詩詞的音韻和意蘊
古詩詞語言的內涵極其豐富,而表達的情感又極為微妙。詩詞的內涵與情感僅靠教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須借助誦讀,讓學生通過誦讀去感悟、去想象、去把握。古詩詞的顯著特點是意境美,而意境美是通過“音韻美”等來實現的,如《詩經》中的《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币繇嵑椭C,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讀著讀著,學生自然漸漸知曉這首詩的意思:一位君子在河邊聽到關雎鳥在河心小洲上鳴叫;循著鳥的叫聲,看到了一位身材苗條、相貌姣美的姑娘在河邊采摘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態給了他一個難忘的印象,愛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時夢時總思念著她。由此可見,古詩詞通過誦讀不僅能使學生體味到其音韻美,還有助于學生體味到其中的意蘊。
二、誦讀古詩詞能激起學生的想象,獲得詩的意境,從而體悟出作者的情感
誦讀是一種富有想象、富有情感的朗讀。誦讀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想象力,從而獲得詩歌的美感。古詩詞語言優美、凝練,通過反復誦讀能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根據已有經驗構筑詩的意境,并運用想象去感知古詩詞的深刻內涵,去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美感。如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睂W生在反復誦讀過程中,教師稍加點撥,學生就會想象出當時北京邊境特有的異域風景:在秋天,邊塞的大雁過早地向衡陽飛去,毫無稍事逗留之意。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了城門。當此時,聽聞到風吼、馬嘶,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梢娺吶幕臎?、寒冷及戰事的緊張。“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痹谏掀饩车幕A上,學生反復誦讀就不難體會到下片中作者的慷慨悲涼之情,以及作者和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報國之情,就能使學生在沉浸詩的意境中的同時,獲得內心情感的體驗。
三、誦讀有助于基礎知識的積累,有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
學生通過誦讀古詩詞,能夠積累許多古詩詞中的名句,能幫助學生獲得審美的語文素養。在誦讀過程中,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充分運用所積累的古詩詞名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許多同學就能在寫作中運用到它:遇到困難時,緊皺眉頭,冥思苦想,終于獲得了解決的辦法。再如《春夜喜雨》中的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句詩的意境,現在許多學生就能運用到:老師對同學的知心話語,潤澤著他們的心田。由此可見,通過誦讀積累,把古詩詞滲透到作文中去,能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濃厚興趣,從中吸取語言精華,獲得寫作素材,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在古詩詞教學中,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獲得更有效的教學成效,誦讀是必要的。通過誦讀能夠使學生體味詩歌中的語文,能直接把學生帶入詩的意境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拓展視野,進而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感,凈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通過誦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讓他們在學習中獲益良多。
(作者單位:安徽省馬鞍山市薛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