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學科,同時信息技術較之傳統學科有著較大的區別,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中不能簡單沿襲傳統評價方式。使用合理的實施教學評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還能提高幫學生的信息素養,并且還能夠提高信息技術教學人員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但是,正是因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缺乏普遍的統一的評價標準,再加上許多教師均是按照自身的愛好和理解制定教學評價體系,這使得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存在較大的片面性以及弊端,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根據信息技術所具備的學科特點,制定完整的、科學的和良好的教學評價體系,已經成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1.忽視學習過程,重視學習結果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對學生的日常作業進行評價時,他們按照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簡單的、片面的評價和判斷學生,以此為依據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進行甄別。此類不重視學習過程而重視學習結果的評價方法,缺乏的是對全面評定學生作業完成過程當中創造能力、興趣愛好和情感態度,教學評價嚴重缺乏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主交流和自主參與意識,更談不上教學評價激勵作用和鼓勵作用的發揮了。
2.過度強調評價指標的完備和教學體系的嚴密
傳統的教學評價過度強調評價指標的完備性和教學評價體系的嚴密性,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從課堂教學的效果、進度、內容和目的,到課堂教學的多媒體運用,甚至教態、板書和提問等,求全責備、面面俱到,嚴重忽視了實效性和針對性的評價課堂教學,嚴重偏離了從學生發展、從學生學習需要出發的評價目的。
3.未明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傳統的教學評價觀點錯誤認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師,教師不僅是知識的代表、權威和化身,同時也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的教學水平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生僅僅需要嚴格的遵循社會及學校所沿用和制定的習慣、制度和對知識被動的接受即可,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所以,教學評價的關鍵就是對教師教學行為的審視,需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作用和主體地位,并重視培養學生學習評價能力。
二、加強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有效途徑
1.有機結合生活實踐和評價內容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諸多評價之間是存在一定聯系的,比如定位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等。這些評價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層層推進、互相影響。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將這些聯系進行有機融合和貫穿,而不是簡單的采用單一的評價方式取代其它的評價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完整的教學評價系統構建起來。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加入學生實際生活當中的評價內容,比如設計黑板報,應當讓學生借助于電腦來對黑板報進行設計,形成作品以后,教師應當正確的評價學生的作品,這樣不僅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結構的多樣化和豐富化,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區分性評價”研究,讓學生按照自身的具體情況,完成學習任務,并且采用“設計師”、“工程師”、“操作員”等不同的稱號,以此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榮譽感。
2.引入作品測評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作品測評能夠有效檢測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作能力。作品能夠很好的體現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使學生不斷迸發出創造的火花,能夠使學生發揮出自身的創意,因而引入作品測評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信息技術的課時相對較少,一般學生無法將一份作品單獨的完成,這便需要教師在教學規程中采取小組合作分工的方式,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作品。在測評學生的作品時,除了對學生作品的內容、講解演示能力進行小組互評自評以外,還應當對小組成員的客觀評價作品的能力及合作能力進行測評。比如,在測評網頁制作時,教師可以對講解演示測評的方法加以運用,有幾個學生組合,將一個專題網頁分工完成。小組之間進行自評、互評,再加上教師的適當點評,并且在測評當中要使學生學會“評頭論足”作品,提高學生的作品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還應當重視鼓勵學生的創新作品和特色作品,增強學生自信心,強化教學評價的公正公平性及有效性。
3.重視形成性評價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當中,形成性評價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是重要的一個標準評價環節,形成性評價有著深入、全面、靈活和及時等諸多特點,始終貫穿在每節教學課程中。形成性評價不僅切實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也隨著評價信息的完善而不斷的提高。比如,就學生的平時成績而言,很多信息技術教師經常性采用相同的計算方法來對基本分進行確定,并且通過綜合性的打分評定學生平時的表現情況和學習情況,教師在新學期時便會對此類登記表格進行詳細的規劃,與學生進行討論,在學生一致認同的前提下,評價學生的具體表現。因此可以說形成性評價是至關重要的,在完成評價以后,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采取學生自評互評、自動批閱、人工批閱或者人工抽查等形式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評價,盡可能的保證全面和客觀的評價學生。此外,教師還可以對Word軟件加以采用,利用Word軟件設計評價表格,細化到課程任務表現、課堂中提問、作業中點評及課前提問復習等,將評價的結果公布給學生,促使學生找出與他人之間的差距,確定努力的方向,從而激發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結語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教學評價方式均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弊端,而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已難以與新課程改革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相適應,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已逐漸進入多元化時代,除了需要評價學生的信息能力外,對學生對作品的點評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均成為教學評價的重點內容。所以,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和測評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創建科學的、特色化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體系,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和學習熱情,不斷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新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