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以探究性學習為標志的新課改中,課堂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了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不能脫離具體學科教學。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在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本文就此分析了初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
【關鍵詞】初中化學 新課改 問題情境 創設
現階段,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得以滲透和完善。在以探究性學習為標志的初中課程改革當中,化學課堂教學是以“問題”為中心的,而學生的學習過程則成為不斷發現問題、不斷分析問題以及不斷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過程。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不能與具體的學科教學脫離開來,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初中化學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怎樣在初中化學教學這一化學學習最初階段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以提高,并且有效地解決化學問題,這就需要化學教師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方案。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及深化,為了與改革的潮流相適應,并且切實響應國家發展的號召,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化學教師應當徹底地將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高度重視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
一、初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則
1. 針對性和誘發性原則
針對性和誘發性是指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不僅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應當針對學生發展現狀,去解決當前教學中的問題,同時將能夠引發進一步學習且與當前問題有關的問題情境加以創設。問題情境的創設應當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要有助于學生自主的思考和自覺的回味,促使學生自主的發展,進而達到全新的水平,著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在對濃硫酸的特性進行學習時,教材中將濃硫酸和蔗糖的反應給出,并且給出了蔗糖變高、變黑的實物圖,對于這個問題情境,“濃硫酸的多種特性”是其應答域,有著很大的思考范圍,這便使得學生感到茫然失措、無從下手。而如果化學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為“沾有濃硫酸的小木棍變黑”,那么其應答域便成為“濃硫酸的脫水性”,這樣便能夠將思考的范圍縮小,從而使得學生間探究的方向明確,更易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進而展開積極的探討和分析。
2.合理性原則
化學知識的學習并非是被動的對信息加以接受,而是主動建構知識、加工信息和理解信息的過程。在設計化學問題情境時,初中化學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充分的進行考慮,要對合適的“臺階”和“路徑”進行設計,以便于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方法遷移到問題情境中去,進而將問題加以切實的解決。比如,在混合加熱二氧化錳和氯酸鉀制氧氣的化學實驗當中,此實驗所涉及到的問題有很多,化學教師不能簡單的將全部的問題均設計成問題情境來解決和研究問題,如二氧化錳對氯酸鉀的反應機理和催化過程等,但化學教師可以設計小的問題情境加以探索,如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或者不加二氧化錳對氧氣產生速度的影響,二氧化錳加入后所生成氧氣的質量變化,以及氧氣制備實驗完成后如何回收二氧化錳等,以便于促使學生逐漸的將催化劑的概念形成,加深對化學實驗和化學知識的理解。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途徑
1.通過實驗演示,創設問題情境
在最初接觸化學知識時,學生往往會帶著望而生畏的不良心理,因而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化學教師可以多設計趣味性的實驗,比如“空瓶生煙”、“點不燃的手帕”等,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感受到化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愉悅性。比如在對《水的組成》這個課題進行學習時,化學教師在向學生們演示電解水的實驗在驗證水電解所生成的產物是氧氣及氫氣以后,學生便能夠深刻的感受到化學知識的奇特,并且將化學變化的實質領悟,對由水獲得氫氣的理想能源獲得初步的認識,使學生意識到化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此外,初中化學教師還可以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結合其他相應的演示實驗,通過與問題情境的結合,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目的。
2.通過家庭小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在初中化學教學當中,家庭小實驗是一種輔助形式,同時也是學生較為青睞的一種形式。借助于家庭小實驗,能夠對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加以培養,能夠對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加以培養,最終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的得以加強。比如,在對碳酸鈣的性質進行講解時,化學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里自己動手做實驗進行觀察:將洗凈的雞蛋浸泡在醋酸當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將浸泡在醋酸中的雞蛋放置三天以后,然后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結束實驗以后,讓學生們分別談談雞蛋殼的性質,學生便能夠發現周圍的雞蛋殼產生氣泡,然后雞蛋殼會逐漸的變軟直至消失,這種意外的發現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情趣,產生強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然后通過自主的網上查找或者查閱課外書,不斷的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不但了解到了雞蛋殼的相關知識,并且也對碳酸鈣的性質進行了自主的學習,進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更加堅定了學習化學知識的信心和興趣。
3.通過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初中化學探究性學習的開展,應當對生活實際緊密的加以結合。所以,初中化學教師應當以常見的生活現象、事例及物質將課題引入,對問題情境進行合理的創設,使學生能夠切身的感到生活與化學的聯系,讓學生們知道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進而促進學生的探究學習。比如,在對“分子和原子”的知識進行學習時,化學教師可以將校園中盛開的花朵拿入課堂中,學生在對花香進行享受時,教師可以隨即將問題提出“是否聞到了花香?為什么能聞到花香?然后教師將幾滴紅墨水滴入到半杯水中,接著提問學生“觀察到什么現象?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這樣便能夠使學生帶著較強的疑惑,這時教師就可以將課題引入,使枯燥乏味的原子及分子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對于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課題進行,將學生放置于實際的問題情境中,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和探究欲望,同時從諸多的問題中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結語
問題是將思維打開的鑰匙,情境則是將思維放飛的舞臺,而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思維的碰撞能夠產生創造性的火花。所以,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趣味性、探究性的問題情境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化學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性格特點將問題情境加以創設,把學生領入精彩十足的問題空間,使學生盡情的在問題情境中想象,從而提升化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寧. 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景的創設[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12).
[2] 徐偉. 問題化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J]. 上海教育科研,2007,(03).
[3] 范曉偉. 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6,(12).
[4] 宗月華. 創設問題情境 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初中化學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 中學教育,2002,(03).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新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