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校企合作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體現陳鶴琴先生活教育思想之課程論的精神,校企合作聯盟是總結合作經驗、提升合作理念、擴展合作空間、加強合作深度、創新合作機制的新事物,是相關高等職業院校與合作單位按照“以市場為導向、以專業為龍頭、以項目為載體、以聯盟為形式”的理念共同組建的、旨在校企聯合培養各專業人才的職業教育聯合體,從而成為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
關鍵詞 校企合作 活教育 校企合作聯盟
中圖分類號:G46 文獻標識碼:A
當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剛要》關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校企合作強調的是高職院校的學校教育與行業、企業事業單位的結合,體現了陳鶴琴先生“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思想。校企合作是活教育課程論在當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形勢下的新體現。
1 校企合作聯盟的總體目標和合作原則
校企合作聯盟的總體目標是在各個相關高職院校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基礎上,以專業或專業群為基本單位,聯合當地經濟發展區域的行業、企業事業組織和機構,成立校企合作聯盟,通過組織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運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新平臺,探索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新機制,有力推進教育教學質量工程建設,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校企合作聯盟是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下進行的。
2 校企合作聯盟的組織機構
校企合作聯盟可以由校企合作聯盟成員大會或代表大會、理事會組成,按照專業群成立專業合作聯盟。
3 校企合作聯盟會員單位的互利共贏關系
作為校企合作聯盟的成員,必須具有互利共贏的條件,才能夠使合作可持續發展。一般來講,行業企業等聯盟會員單位可以通過校企合作聯盟獲得以下主要權利與利益:
(1)有相關高職院校建設與發展的信息知情權;(2)參加聯盟組織的各種合作與交流活動,應邀出席相關高職院校重大活動;(3)與相關高職院校共同進行各種形式校企合作項目;(4)優先使用科技成果;(5)優先選拔相關高職院校畢業生;(6)評聘兼職教師;(7)在相關高職院校設立企業獎學金;(8)使用相關高職院校的教育科研場所;(9)享受招生選擇性計劃名額;(10)在相關高職院校校園網、校內公共教學科研場所宣傳企業與企業文化。
與此同時,行業企業事業單位合作方可以為相關高職院校提供必要的幫助,例如承擔相關高職院校師生實習實訓基地義務;向相關高職院校推薦兼職教師;協助相關高職院校各相關專業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等教研活動;贊助職業教育基金;優先錄用相關高職院校的合格畢業生等等。
4 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
4.1 教學模式
基礎模式是指相關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指導方案,共同培養高技能人才;合作中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到校兼課;相關高職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頂崗進修,了解新技術、新工藝,改進教學;雙方共同評價教學效果。其合作可延伸到共同開展企業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和技術攻關以及相關高職院校教學項目研究等領域;企業可向相關高職院校提供實習設備和原材料,改善相關高職院校實訓、實習條件。
4.2 基地模式 (下轉第29頁)(上接第8頁)
為保證培養的高技能人才適應企業需求,選擇設備先進、技術力量較強的企業作為學生進行生產實踐的實習基地,使學生就業前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的運營環境和節奏,提高崗位適應能力。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建立由相關高職院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的實訓(實習)基地。
4.3 訂單模式
院校與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按照企業人力資源配置計劃和技術要求,對學生實施量身定制培養。實施訂單培養的班級可以采取冠名制管理形式。
4.4 創業模式
院校與企業以各自的優勢資源為資本,就一個創業項目進行合作投資,共同管理,共享效益。
創業項目可以是一個企業(如工作室、旅行社、咨詢公司等生產經營性實體),以校辦企業形式開展工作,可以享受校辦企業的相關政策。創業項目還可以是一種研發產品或技術,校企專業共同開發,共同享受高校科研項目支持,共同享受科研成果所產生的經濟效益。
5 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
(1)培養方案,校企合作研究制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課程開發,校企合作研究開發相關專業課程,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共同實施課程教學工作;(3)實習實訓,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學生專業實習實訓方案,共同指導學生的實習實訓工作,共同參與對學生實習實訓任務完成效果的考核與評價;(4)科研開發,校企專業共同進行產品研發和技術革新工作,共同享受科研成果所產生的經濟效益;(5)職工培訓,利用相關高職院校專業教育教學的優質資源,定期對合作企業的職工進行職業素質與能力的培訓,培訓工作可以共同進行。(6)師資培訓,利用合作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的優質資源,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對相關高職院校的教師進行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培訓,提供掛職鍛煉(訓練)機會;(7)聯合創業,相關高職院校與企業以各自的優勢資源為資本,就一個創業項目進行合作投資,共同管理,共享效益。(上述聯合創業模式)(8)頂崗實習,學生以實際員工的身份定崗參加合作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9)訂單培養,通過企業命名方式設立專業班級組織,運用企業的文化、技術、素質要求形成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學生,為企業輸送合格的畢業生;(10)設立獎勵金,以企業命名的形式設立經學金、獎教金,通過獎勵金的評比活動,宣揚企業的文化和精神,鼓勵優秀的師生爭先創優。(11)社區服務,校企合作以雙方的資源優勢開展對企業、相關高職院校和社會的技術、咨詢等方面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義務的;(12)實習實訓基地,校企共同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13)就業基地,通過合作,吸引和鼓勵企業定期接受相關高職院校一定數量的畢業生,在合作企業建立就業基地;(14)校企文化建設,利用校企雙方的優質資源,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提高相關高職院校和企業的文化品位,使學校教學科研場所和校園建設更加具有職業文化特征,使企業更具人文科技的精神特征。
課題:本文系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陳鶴琴教育思想在高職教育領域的理論探新與實踐構建(項目編號2011SJD880037;2011;課題主持人:沈明)和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陳鶴琴活教育思想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登記號ZCG39;2010;課題主持人:沈明)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