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英語與學科英語、學術英語等用英語學習的科目緊密掛鉤的發展趨勢,使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轉型發展時期,面臨了巨大的挑戰。本文針對這一時期大學英語教師效能感普遍低下的現狀,從培養教師的專業素養著眼,提出了四條提升教師效能感的建議性舉措。
關鍵詞 教師效能感 大學英語轉型時期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1 轉型時期的大學英語教學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經歷了從“早期以語言共核為內容,以幫助學生能夠打好語言基礎為目的的教學”(蔡基剛,2007),到現階段的基于現代化教學理念之上的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 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階段。 其從統一性和規范性向個性化和多元化的轉變,正體現著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不斷發展與完善的一個重要轉型階段。 轉型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將逐漸與某一個方面的知識或某一個學科結合起來,與學科英語、學術英語等“用英語學習”的科目緊密掛鉤。依據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新特征,國內著名學者蔡基剛教授(2007)總結出了大學英語轉型時期的三個重要特征:(1)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專業英語的界限逐漸模糊;(2)大學英語的基礎英語教學正在松動;(3)規范的統一教學正在向多元化教學發展。
轉型時期大學英語以上特征的出現使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對象發生給了改變:由于高中課程改革的要求,學生在高中畢業時要求掌握的詞匯量非常接近大學英語四級的要求,而許多剛入校的大學生英語水平確實有了明顯的提高,統一的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他們對學科英語甚至專業英語和學術英語有了需求。眾所周知,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對象的改變勢必也要教師做出相應的改變,教師們不僅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還要不斷更新自己英語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的學科知識,才能以更個性化的教學適應大學英語的時代轉型。
2 轉型時期大學英語教師效能感
教師對自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能力會有一種感知和信念,即通常所說的教師效能感。一般是指教師對自己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業任務完成的信念或主觀判斷(王淑燕,2008)。教師效能感影響著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和積極性,影響著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投入度和關注度以及影響著教師在遇到問題時克服困難的堅持程度等。不難看出,教師效能感的高低會對教師的教學有反撥作用,但是影響教學效能感高低的因素確是多方面的,從學校層面而言,學校的層次類型、人文氛圍等會影響教師的效能感;而從個人層面而言,教師自身的價值觀、學歷層次以及教學能力等也會讓教師知覺到不一樣的教師效能感。
而就轉型時期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而言,它的高低直接受轉型時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影響。大學英語課程改變給大學英語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很多學校在大學英語基礎階段之后開設后續課程、選修課,這些課程涵蓋文化類、通識類、語言技能類和學術用途類的課程,還有的高校在保留少量大學英語基礎課的同時,還要求各專業院系開設與專業相關的英語必修課,甚至有的高校采取讓學生自主選課形式,由學生自主決定學習哪個課程來繼續他的英語學習。因此,英語教師的壓力很大,不僅要擔心因為課程沒被學生選上而面臨沒有課上的局面,還要擔憂是否能夠勝任各類型的英語后續課程、選修課以及專業英語課程等。而對于很多英語專業出身的英語教師而言,既要精通英語又要熟悉其他學科知識,這無疑是巨大的職業壓力。相應的,大學英語教師所能感受到的教學效能感也越來越弱化。
3 轉型時期大學英語教師效能感的提升策略
(1)形成教學團隊,集體協作教學: 轉型時期大學英語基礎教學階段逐漸在削減,而文化課程、專業英語課程、學術英語課程等個性化課程慢慢出現,要鼓勵大學(下轉第145頁)(上接第127頁)英語教師全面了解自己的知識結構,并結成對子,在部門內形成方向相對一致的學科類別團隊,如商務英語團隊、學術寫作團隊等,每個團隊由有經驗的副教授以上的教師帶隊,從研究到課程開設,都由團隊集體完成。同時,學科團隊可以就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組織同學科教師進行教學研討,甚至教學觀摩活動,讓大學英語教師在團隊的力量下積累成功經驗。當教師親身體驗到教學與管理的成功時,自信心就會不斷加強,教學效能感也會隨之提升。
(2)利用校本資源,完善合作教學: 轉型時期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特點就是大學英語越來越與其它學科結合,故對于有專業學科背景或者是有類似專業愛好的大學英語教師,建議教師個人利用院校內部資源,旁聽學習相關課程或積極與專業教師開展合作教學,在學習和合作中提高并發展自己;建立專業教師和語言教師之間的跨學科合作,這有助于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ESP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當教師的業務能力自身得到提升時,教師所能感受到的教學行為也會積極一些,從而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而好的結果又能起到強化作用,促進教師效能感的提高。
(3)完善教師進修制度,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能感受到的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能否真正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有關,當教師對該學科知識掌握系統而全面時,教師的教學信心無疑會得到提升,反之,教學信心會受挫。轉型時期大學英語教學與其它學科知識的結合,對英語專業畢業的英語教師而言是巨大挑戰。 很多英語教師對其他學科知識知之甚少,更妄談有系統而全面的了解,針對以上現狀,完善教師進修制度不失為一個適時而必要的舉措。這對短期內提升教師的學科知識,增強教師的業務能力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進而對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有促進作用。
(4)強化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實現科研帶動教學: 轉型時期的大學英語教學更多的是與某一學科結合,教師應該根據已經取得的知識和已經具備的條件,去探求大學英語與其它學科的客觀規律,并在此基礎上獲取新知識。教師通過參與科研,可以不斷學習或者建構新的教學和學習理論,提高自身對教育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教師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靈活運用教與學的基本原理,成功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這必然會把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層次。這樣,大學英語教師對學科英語或專業英語的駕馭能力會更熟練,教學自信心會更增強,教學效能感也會相對更高一些。
基金項目:2011年度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大學英語教師自主對應用型人才自主發展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2011377)和2011年院級教研項目“大學英語轉型發展時期教師教學效能感研究”(項目編號:20113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蔡基剛.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1):27-32.
[2] 王淑燕,楊磊,申魯軍.影響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08(7):164.
[3] 王曉紅.試論高校教師自我效能感及其提高策略[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