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做好學生就業工作對確保社會穩定,衡量高校辦學水平有著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就業率成了各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筆者從事就業工作多年,對就業難的原因、促就業的措施、就業工作中的問題,進行了一些總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就業 高校 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1 就業難的原因
1.1 市場對白領需求不足
由于高校擴招,幾年內,大學畢業生人數大量增加,但是相應的就業崗位卻沒有相應增長。并且,由于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處于國際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勞動就業崗位,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就業崗位,使得中國就業上呈現“白領需求不足”的狀況,這是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1.2 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極不合理,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另外,起薪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讓大學生確實受不了。同時,用人單位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拒絕的理由有動手能力差、 需花費培訓費用、穩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單位在招人時追求實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視和心態浮躁的情況。
1.3 高校專業設置錯位
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于需求。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一些學生高分低能。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
1.4 文科教育質量低下
由于教學內容,幾乎不針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現實,學生經過大學數年的學習之后,對于現實社會的狀況仍然是十分隔膜,這也嚴重不利于學生的就業。大學擴招過程中,教師的知識結構仍然是非常陳舊,授課內容政治化空洞化。
1.5 學生缺乏就業培訓機會
不少企業拒絕承擔大學生就業后的“在崗培訓”費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數年工作經驗”。事實上,一個理工科畢業的大學生,需要在畢業后的工作崗位經過一定時間的繼續學習,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工程師。要達到這一要求,只能是大學生個人和家庭承擔,而如果把“在崗培訓”轉移到學校里面去完成的話,在時間和金錢上都將是非常不經濟的。
1.6 學生仍然期望過高
近八成的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
2 就業工作的主要措施
2.1 領導掛帥,全體教師參與
學校應當動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到就業工作中來。因為,各專業老師往往在自己的領域內有大量的社會關系,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業務關系推薦畢業生就業,提供不少就業崗位。為鼓勵教師積極為畢業生介紹工作崗位,學校可以從經費中拿出一部分補助提供就業單位的教職工。
2.2 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
(1)成立畢業生就業學生服務小組。服務小組成員由學生黨員、班級干部組成。在就業專干的統一安排和指導下主要負責網上、社會上、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就業信息收集。負責信息的傳達,通過飛信、QQ群等形式第一時間向全體畢業生同學發布。
(2)對學生擇業因素進行調查與分析。在大四上學期畢業生找工作前期,給畢業生發放 “畢業生就業去向調查表”和“學生擇業因素調查問卷”,并對問卷回答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就業指導工作的方向與重點,使就業工作能夠具有針對性,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廣大同學的需求,立足學生,服務學生。 (下轉第221頁)(上接第197頁)
(3)提高就業率的重點是做好就業困難學生的工作。提高就業率的重要工作就是做好就業困難學生的工作。筆者所在的學院共4個工科專業,就業市場都不錯,每年都有充足的工作崗位提供給畢業生,但是,還是有少數畢業生在離校之際不能就業。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情況:①態度不端正,部分畢業生依賴思想嚴重,依靠家人安排,老師介紹,自己不主動。②后進生,就業困難。③性格內向,就業困難。④貧困生。
針對這幾類情況,我們努力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態度、建立信心,幫助他們找出自己的優點,做好細致的心理輔導、就業推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重點向就業單位推薦。
2.3 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分為兩個內容。一是,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或者開展就業指導類的講座,注重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合理的設計職業生涯,為走向社會做好思想準備;指導學生撰寫推薦材料,招聘、面試技巧,等針對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各專業教研室老師,從本專業出發,針對大學生的就業困擾,有的放矢地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對于本專業的就業領域、行業,薪資水平,歷屆校友資源等,專業老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 不足與反思
(1)確保人才質量是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應在今后的培養過程中,始終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推進就業的主要手段。就業的競爭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筆者在就業工作的實踐中體會到,確保人才質量是提高就業競爭力的核心與關鍵。優秀學生單位搶著簽、部分學生就業難的情況在就業工作中表現尤為突出,這一情況再次說明只有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2)部分學生自我認識不夠,對就業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一些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誤區。一部分畢業生同學及學生家長的擇業觀念還沒完全轉變,對就業形勢認識不夠,過高或過低的評價自己。少數畢業生依賴心理嚴重,缺乏進取精神,消極等待,自己不找單位,等靠的思想嚴重,過分依仗學院推薦,等用人單位上門,或者靠家長、親戚聯系單位,導致就業困難。在這些情況下,今后要加強這方面的思想教育,做好畢業生就業觀念的轉變,教育學生愛崗敬業。結合省內外就業形勢,教育引導學生調整就業期望值,確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思想。
(3)建立往屆畢業生的信息庫,發掘歷屆畢業生的價值。努力加強與往屆畢業生的聯系,及時完善更新數據庫,大力發掘往屆校友的潛在價值。通過歷屆畢業生收集更多的就業信息;并鼓勵在校學生與歷屆畢業生建立聯系,獲取就業信息和就業經驗。
(4)加強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努力促成全程化、系統化工程。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的建設。充分利用各種大小會議,分年級、分專業,多途徑、多樣化地開展指導工作。但由于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學生輔導員指導專業水平較低,再加學生工作日常事務繁忙。因此,目前的就業指導依然主要集中在畢業生就業前以報告、講座、座談行形式集中進行,且大都政策性強,針對性不強,學生不樂意參加,就業指導的效果不佳;另外,因為大多數院校都是到了四年級才進行就業指導,因此大多數學生對個人職業規劃及職業發展感到迷茫,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成才十分不利。因此,要逐步將“就業工作從新生開始”的設想付諸行動,加強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使就業指導貫穿大學教育的始終,全過程促就業,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和職業觀、人生觀的樹立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莫云仙.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嚴峻的主要原因及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09(11).
[2] 李山崗.關于大學生就業難的幾點思考[J].晉中學院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