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獨立學院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體育教學,特別是體育選修課教學,對大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完善,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本文從日常體育課堂教學出發,探索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中的功能,研究體育教師通過課堂體育教學過程,滲透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可行性。倡導通過開設體育選修課程,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自信樂觀、善于合作、樂于助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預防和減少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促進大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獨立學院 體育選修課 大學生 健康心理品質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階段,產生了獨立學院這一在中國教育史上跨時代的產物。獨立學院是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規范后的公有民辦二級學院。據教育部《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目前,全國共有309所獨立學院。獨立學院的生源大多為高考成績不理想或者高中學習不盡人意的大學生。他們具有憂慮、孤獨、自閉、自私、自卑等心理傾向。與此同時,大學時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獨立學院大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培養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突出問題。
時代要求大學生具有積極向上、自信樂觀、善于合作、樂于助人的心理品質。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應運而生,是大學生依據個人愛好自主選擇的體育課程,不具備必修課的強制性,恰恰迎合了大學生自我自主,彰顯個性的需求。由于在以思維活動為主的學科教學中,學生的心理意識及外部行為不容易表現,因此,以理性的說教為主的課堂中,大學生的主體參與水平處于較低的活動階段,也就難以實施有針對性、及時性的教育和訓練。
開設多種體育選修課,教師可以選擇相應的項目和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大學生進行健康心理品質的教育和訓練,來調整和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生健康身心的鍛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見,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成為是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重要陣地。
1 體育選修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功能
體育選修課有群體性、競技性、娛樂性和緩釋性等特點,是社會活動的一個縮影,又是社會活動仿真模擬,當學生沉浸在各種體育運動中,能夠感受到豐富多變的情境,體驗到和社會活動基本相同的磨難與心理沖突體驗。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把培養大學生的健康意識與健康行為相結合,讓學生充分地體驗、領悟,并內化為自我意識,在實踐中付諸行動。
1.1 訓練感官,提高認知能力
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中,各項活動都要求參考者做出迅速準確的判斷與感知,從而快速協調自己的身體以保證活動中動作的完成。從事長期的運動能促進大學生的知覺能力的發展,提高大學生的反應速度和知覺判斷能力,使大學生在活動和運動中,變得積極主動、敏捷靈活。
1.2 輕松釋放,親身體驗愉悅
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能給大學生帶來歡快、釋放的情緒體驗。在選修課活動中,大學生能忘我地投入到運動中,同時,會產生來自于活動過程帶來的興趣和情緒體驗,這是一種在學習、寫作、交際中所無法產生的情緒狀態。用力的運動可使人減少情緒上的負擔,也能減輕因精神壓力的偶發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負擔,使身心得到舒適的體驗,產生良好的情緒狀態。
1.3 協調合作,增進溝通交流
隨著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及大學生自主安排時間的增多,許多大學生會感到缺乏適當的社會聯系和人際交往。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恰恰彌補了這一缺陷,在群體互動、游戲追逐中,大學生接觸的形式豐富多彩,不僅增加了交往,增進了友誼。同時,大學生在活動中共同鍛煉、相互競爭、團結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個體忘卻煩惱,祛除疲勞,消除孤獨感,實現人際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1.4 身心互動,防預心理疾病
在心理疾病中,孤獨、焦慮、抑郁和自閉是大學生遇到的幾種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擾,嚴重威脅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許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有益的活動能有效地降低個體的抑郁情緒;經常進行身體活動,不但可以降低特質性抑郁,又能降低狀態性抑郁的發生。長期參加身體活動者精神病患病的概率極低,可見,體育運動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對預防和治療大學生心理疾病有著一定的價值。
2 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的具體實施
在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中,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緩解學生心理矛盾、消除學生憂郁和焦慮等各種心理問題,從而幫助學生調節心理活動、維持良好狀態,促進健康發展。
2.1 豐富多樣的內容,培養全面心理品質
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是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挖掘其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有目的地改善和調解大學生的精神狀態,使學生適應繁重的學習生活及來自各方而的壓力,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質,培養學生自強、自立、自重和自愛的健康人格,為成功走向社會打好基礎。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培養學生不同的意志品質,在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中,高校教師要根據學生所參加的體育項目,以及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訓練,因材施教,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使大學生得到身心全面發展。
(1)增強團結協作的群體心理,培養果敢剛毅的心理品質。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中,不少是群體性活動,教師可以通過要求大學生奮勇拼搏,團結合作,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良好心理素質。針對性格比較內向、不合群的大學生,教師可讓他們多參加一些集體性活動,如足球、籃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并多采用激勵的方法,提供發言和練習的機會,以改變孤僻的個性,逐步適應與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勢。針對猶豫不決、缺少果斷決策的學生,教師可讓他們多參加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跨欄跑、擊劍等反應靈敏性活動項目,并在練習中提出嚴厲的硬性要求,以培養其堅強的意志,果斷和百折不撓的品質。
(2)培養不怕困難的個性心理,形成自信膽大的心理品質。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中,開展田徑運動項目,能夠培養學生的堅毅果斷、堅忍不拔、奮發向上、吃苦耐勞等良好意志品質。游泳、滑冰、跳馬及雙杠等既具有表演風格又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這要求大學生不斷克服怕摔跤和怕擔風險等膽怯心理,來戰勝困難,越過障礙。對膽小保守、缺少風險意識的大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游泳、滑冰、滑雪、拳擊、摔跤、平衡木等開放性的活動項目,以培養他們勇敢無畏跨越障礙的精神品質。
(3)鍛煉穩定謙虛的心理特點,練就冷靜沉著的心理品質。太極拳是一種輕靈、緩慢、沉穩的項目,其運動風格是“運動如抽絲,邁步如貓行”,達到“以意領氣,以氣運身”的境地,練習時要求動作、呼吸、意念三者合為一體。運動中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明顯提高太極拳鍛煉者“自我”意識的增強。對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沖動的大學生,可以通過讓他們參加游泳、騎自行車、太極拳、慢跑、遠足、射擊等持久耐力性活動項目,來鍛煉他們自我控制能力,從而改變他們易急躁、好沖動的心理傾向。
2.2 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促進健全人格形成
獨立學院選修課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針對學生群體或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或問題,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幫助學生改善心理發展狀況,形成健康品質和健全人格。
(1)小組互助學習法促進大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小組互助學習法,是在獨立學院選修課教學中,將大學生分成幾個教學小組,各小組為一個團隊互助學習,與另外的小組形成競爭關系。這種方法加強了對責任感、創造力、協同意識、競爭意識的培養,極大地促進了大學生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2)心理暗示法可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從過去高考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同時可以使學生在潛意識中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比如,可以用語言提示,心理默念,播放音樂等具體的方法,實現短期的既定目標。心理暗示法可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適應及調節能力。
(3)創設情境法能夠獲得真實的感受和積極的體驗。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中,創設情境法可以激發大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其獲得積極的感受和認識,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并最終內化為認知結構,培養出良好的思想品質。
(4)音樂調節法可幫助大學生舒緩情緒,緩解疲勞。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中離不開音樂,不同教學階段選擇相應的音樂,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準備活動的音樂動感輕松,激發體育熱情,便于熱身;基本部分的音樂要求鏗鏘有力,富有節奏,強有韻律,可使大學生張弛有度,動感奔放;而結束部分的音樂則需要舒緩柔和,它可平復大學生的緊張心情,緩解大學生的躁動情緒,因此,音樂是調節大學生心理的一種極好方法。
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在培養大學生的健康心理品質方面所體現的獨有價值,成為我們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實施和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所在。我們可以根據獨立學院體育選修課運動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種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過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方法,從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計劃地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達到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使獨立學院大學生能夠生動活潑的全面發展,為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任長順.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調查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2.
[2] 李安民等.集體項目和個人項目運動員自信心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4.
[3] 劉衛民,李平.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
[4] 于勇.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體育科技,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