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名企
蘋果公司,原名蘋果電腦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手機生產商,是全球最大的PC廠商,也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其核心業務是電子科技產品。蘋果的Apple II于1970年代助長了個人電腦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續發展。最知名的產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電腦、iPod音樂播放器、iTunes商店、iMac一體機、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等。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而聞名。2012年2月底,蘋果市值在派息預期的刺激下大漲,一舉突破5 000億美元關口。
公司十分注重設計對環境無害的產品。要求供應商在所有產品生產基地使用對環境負責的制造流程。一直以來,Apple竭盡全力將產品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蘋果是第一家報告整個碳足跡的公司,也是極少數能夠堅持做到這點的公司之一。在管理整個碳足跡方面,不僅全面評估并報告生產和產品開發的影響,同時還與供應商協作,幫助其將碳排放量減到最少。
名人鏈接
盡管史蒂夫·喬布斯在對待那些全身心為他工作的人時有點不顧情面,苛刻至極,但他仍是我們這個時代企業家的標桿。他深具遠見,鼓舞人心,才華橫溢,卻又反復無常。
或許,關于喬布斯最讓人驚異的事實是,他認為市場調研和小組坐談會只會限制人的創新能力。當被問到蘋果公司推出iPad之前進行了多少市場研究時,喬布斯的著名回答是:“完全沒做過。消費者們沒義務知道他們想要什么。如果消費者從來沒有見過哪怕有一點點近似的東西,很難(讓他們)告訴你他們到底想要什么。”
事實上,真正讓蘋果公司如此與眾不同的是喬布斯的直覺,他有著雷達一樣敏銳的感覺,能夠感知新興科技及其結合有望產生的“偉大至極”產品。對于去年于56歲英年早逝的喬布斯而言,直覺絕非本能。它是“連點成線”,正如他在斯坦福大學(Stanford)畢業典禮演講中所述,這段經常被人引用的話閃現了互異的人生經歷和科技變革之間的關系。
完全可以想見,如果喬布斯高度依賴消費者研究,就不會有蘋果公司后來的熱賣產品,從麥金塔電腦(Macintosh)到iPod,再到iTunes。
湊巧的是,喬布斯推出麥金塔電腦當天,《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的一位記者曾經問他,蘋果公司進行了怎樣的市場研究、確保這款電腦有市場。喬布斯以近乎生氣的語調反問:“亞歷山大·格雷漢姆·貝爾發明電話機前做過市場調研嗎?”
規劃指導
專業揭秘:信息技術包括科學、技術、工程以及管理等學科,還要研究這些學科在信息的管理、傳遞和處理中的應用,相關的軟件和設備及其相互作用。學校開設此類專業,主要是為培養熟練掌握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操作及開發技能,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和溝通理解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同學們可報考網絡技術、軟件技術、電子商務等專業。有部分高校的軟件學院,會在新生入校一年后進行選拔,不限文理科。
企業門檻:IT行業內的各個公司,會根據自身發展而招聘各個崗位的畢業生。就大企業而言,除需要應聘者具備相關崗位所必須具備的技能外,也很看重英語技能和創新能力,畢竟這是一個屬于年輕人的領域,只有不斷創新才不會被淘汰。由于項目性的工作較多,因此為完成某個項目而加班是家常便飯。因此,加強英語學習,平時多訓練自己的創造力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