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以其藝術特點,在素質教育中,起著歌唱與語言所不能表達的廣泛概括性和表現性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舞蹈 實踐 生活 社會素質教育 音樂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3-0197-02
舞蹈是人類最早誕生的藝術形式之一,它是一種表情性的時空藝術,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的進程,它原本就是一種生命存在的表現形式。舞蹈以身體動作來展示心靈、抒發情感,一方面源自日常生活,用其特有的體貌姿態、表情語言集中展現;另一方面則又來自對肢體力量培育、精神品質操演的提煉。兩者從不同方面奠定了舞蹈動作所具有的高度概括、寬泛的表現性質。正如朱載堉《樂律全書·呂律精義》:“《詩》序曰: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蓋樂心內發,感物而動,不知手足自運,歡之至也。此舞之所由起也。”由于舞蹈是用千姿百態的舞蹈動作為語言來塑造藝術形象,借以抒發感情,而人的情感則是由外界客觀事物所引起的,舞蹈所表現的情感則是那種用語言和歌唱所不足以表達的情感,為人體動作的藝術。因而,在當前素質教育的旗幟下,將舞蹈教育融入藝術課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舞蹈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舞蹈教育是學習音樂教育學生接受藝術美熏陶的人體美的基本素質,學習舞蹈藝術可使其獲得最基本的動作協調能力;領悟舞蹈藝術的基本特點和規律,可使其獲得在舞臺上的完美表現能力。
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將生活中美的事物以音樂的藝術形式展現出來,它包含自然景致中潺潺流水的聲音、百鳥朝鳳的鳴唱;它闡述著戀人間細膩的情感交流、人類博愛的寬廣胸懷……欲將之展現,必起源于創作。“如何喚起創作熱情、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將音樂藝術提高到更高的水平”,這就是藝術教育的目標。而舞蹈創作正是培養創造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1.置身實踐,提煉精華
文藝作品是生活的教科書,源于各自生活的實踐,我們通過豐富的社會生活,了解無數多樣的人生和情感變化,從而形成了自身的行為規則。作為藝術創作者,就是要把所了解到的生活細節,通過自己的認知,加以雕飾,巧妙地運用到舞蹈創編,再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如我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就是通過舞蹈的形式向人們展示其民族生活的特色。云南省有很多少數民族都有搶親的習俗,愛伲人是西雙版納至今唯一保留“搶親”習俗的一個民族。舞蹈《搶親》正是以地道的民間舞表演民間故事,民族特色鮮明,人物生動,情節有趣。作為藝術創作教育,我們就是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挖掘基本動作創作素材,即:“動作來源于生活”。
2.融入舞臺,抒發情感
舞臺是在劇院中為演員表演提供的空間,是演繹藝術作品的平臺,它可以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于演員的表演,并獲得理想的觀賞效果。心有多大,舞臺就會有多大。學習舞蹈不僅增強了學生在舞臺表現中的協調能力,適宜的舞臺動作還可以豐富在音樂表演過程中的表演方法和表達方式,提升自身表演的綜合素質。因為舞蹈的手段就是通過人體動作來敘述故事和傳情達意的。舞蹈在音樂劇表演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精湛的舞蹈動作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能充分表達音樂劇劇中人物的情感起伏變化;其次,音樂劇對演員在形體藝術技巧方面的特殊要求;再有,舞蹈可以使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將形體動作與心理動作相融合,從而更精準地詮釋劇中情節。
二 舞蹈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首先舞蹈是一項才藝,可以給人增加氣質和魅力;其次對形體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幫助。它有著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替代的社會功能。它帶給人們的已不僅僅是藝術的享受,而是對美的追求,更是人們在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中對美的事物的精神需求,人們已逐漸領悟到了其中的真諦。它可以舒緩情緒、陶冶情操、修煉氣質、美化心靈、促進人民的身心健康……當清晨和煦的陽光灑落大地,在大大小小的廣場上,我們可以看到早起的人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的身影,他們在自身形體有節奏的律動中,充分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自我顯示的形體之美,在自娛自樂的同時,也增強了體質,使身心得到滿足;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培養,特別是女孩,為了孩子能有良好的形象、優雅的氣質,大多都選擇實力較強的舞蹈培訓班,讓孩子去學習,讓她們在學習中通過優美的動作、造型、節奏、情節,產生對一個時代生活中美的理想和愿望、感情和幻想。
舞蹈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發展,舞蹈已不再是一門單純的藝術課程,它是社會生活、思想、風尚的一種反映和表現;但它又反過來給予社會生活以影響。如張繼剛作品——說唱舞劇《解放》,說的是女人從纏腳到解放的故事。其中有很多以腳為題的舞蹈,此劇正是將巧妙的構思融入舞蹈演員精湛的表演,將劇中小小裹腳的經歷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深深地打動了所有的觀眾。在帶給人們震撼的同時,也使人的精神境界變得更美,鼓舞著人們為更美好的生活而進行奮斗的勇氣和信心。
作為藝術品種之一的舞蹈,具有可供人們欣賞愉悅,陶冶情操,進而達到提高審美和認知的作用。優秀的舞蹈作品在培養觀眾的審美能力、提高藝術修養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觀眾通過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體地認識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對這種生活現象的審美評價。觀眾在欣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往往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激發起記憶中有關的印象、經驗。使人通過欣賞得到某一方面的生活知識,受到某種思想情緒的感染,這就是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
人類文明離不開文化的傳承,社會的進步需要教育,現代教育需要素質教育。舞蹈由于它概括性和綜合性的特質,在素質教育中成了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不僅可提高人們的音樂素質,更最大化地提高了人們的社會素質,它來源于生活
又服務于生活。舞蹈以其特殊的藝術范疇,存在于人們的生活當中,賦予人們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起到鼓舞人、團結人、教育人、服務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隆蔭培、徐爾充著.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2]于平、馮雙白、江東著.傳統舞蹈與現代舞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劉青弋.淺談歌唱中的呼吸方法[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2(3)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