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路徑
7月18日,美國著名的做空公司渾水發布了一份長達96頁的報告,并給予新東方“強烈賣出”的投資評級。這份報告激起了市場投資者對新東方的恐慌情緒,新東方股價暴跌37%。盡管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及時澄清了有關信息,阻止了股價狂跌,但這份報告仍舊引起公眾對中國英語培訓市場的強烈關注。
200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摧毀了靈格風、瑞來等老牌英語培訓機構。自此之后,中國英語培訓市場風起云涌。2010年,新東方的主要競爭對手、雅思培訓的領導者環球天下在納斯達克上市,一年半后,這家公司選擇被培生集團收購,從納斯達克退市。俞敏洪在公眾面前,不止一次表示后悔上市。上市,曾經是中國英語培訓機構的一個終極夢想,可一旦上市,這些大佬們不約而同地吃起了后悔藥。
為了讓報表更漂亮,它們在上市之前像八爪魚一樣四處出擊陌生的領域,大肆擴張,急劇擴容,甚至不惜開放加盟連鎖。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僅讓企業上市后的股價狂跌,而且引起投資人質疑。新東方之所以被渾水攻擊,很大程度上歸結于其在加盟連鎖上的嘗試。在大多數投資人的眼中,加盟連鎖是以犧牲品牌為代價的短視行為,投資人用賣掉股票表達了對這一經營方式的擔心。
其實,無論是新東方還是環球天下,在上市之前都有著充沛的現金流—它們手中擁有眾多學員的預付款,即便不上市,也能活得很好。對它們來說,上市的好處無非兩條:抵御競爭風險,實現資本回報最大化。但除此之外,上市給它們帶來了更多的痛苦:高管們要不停地接受投資者問詢,將企業的秘密事無巨細地暴露在公眾面前。這對習慣了家族式管理的企業家來說,無疑是一種束縛。從這個意義上看,不上市不見得是壞事,至少俞敏洪現在是這么認為。
任何行業在熱得發燙的時候,通常會出現一次大洗牌。2009年金融危機是一場大洗禮,許多英語培訓機構在這場持久的危機中被淘汰,行業話語權日漸集中在少數幾個巨頭手中。擁有高端英語培訓機構華爾街的培生集團并購環球天下后實力大增,一躍成為能在國內與新東方抗衡的英語培訓機構。培生集團與新東方這一洋一中的雙寡頭局面悄然形成,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中小培訓機構如何生存?差異化競爭也許是一條出路,英孚用“職場英語”的差異化定位為其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和令人艷羨的高毛利,而羅永浩、李陽則用極富創意的營銷實驗為自己帶來了快速發展。新東方為規模化擴張的惡果埋單之時,也許是羅永浩們實現彎道超越之機,而差異化正是那一腳踩下的油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