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時代,我們的執政能力遇到了一些新的課題,我們要學習什么?是觀念、素養、知識、經驗、能力。能力,是處理一些突發事件的工作技能;經驗,是在長期工作和生產勞動中積累的文化上和工作哲學上的執行力;知識,是解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問題;素養,是在各個行業領域都能施展才華的本領。而觀點,是一扇窗戶,只有把觀點打開,才能形成知識、素養、經驗和能力的理解力。
網絡執政能力
2008年,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網考察時指出,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我們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換句話說,在瞬息萬變的網絡世界里,網絡輿情應對能力正在成為黨政機關執政能力的集中體現,不斷提高應對網絡輿論的能力和技巧,已成為各級黨政機關施政過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
所謂網絡執政能力,是指政府部門及領導干部在網絡與新媒體傳播環境下民主執政、科學執政、依法執政的能力。這里要明白兩個概念:政府組織,廣義上說,是掌握社會公共權力的各種國家政權機關的總和,包括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狹義上說,是國家政權機關中的行政機關。政府組織形象,所謂政府形象是指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權威機構的整體素質、綜合能力、施政業績等客觀實在,作用于公眾的思想感情而獲得的一種主觀認知和評價。
網絡熱點事件的演繹路徑
這里,我要舉一個例子來演繹網絡熱點事件的發展路徑。2010年,在南京地鐵3號線建設中,市政府計劃在沿線除市政府站和浮橋站之外的11個站點處移走600多棵樹木,其中200多棵是1950年代種植的懸鈴木,其余還有樟、臭椿、高桿女貞、欒樹等。2011年3月初,南京地鐵3號線開始大規模動工。大行宮站附近長江路、太平北路一帶有49棵懸鈴木被砍去枝干,移植到江寧區麒麟鎮某苗圃。
在發現長江路、太平北路等處的懸鈴木遭到鋸伐后,部分南京市民開始在網上關注此事,而后市民對這一破壞綠化的行為表示抗議。NGO南京“綠石組織”將在街頭采訪的南京市民對砍伐樹木的意見發布到網上。3月19日下午,通過微博的號召,上千南京市民在南京圖書館前集會抗議政府砍伐遷移樹木,抗議人群與事先來到現場的警察并未發生大的沖突。這就是南京“梧桐樹”事件的網絡傳播過程。騰訊與360互相攻擊、李剛之子校園撞人致死、唐駿“學歷門”、宜黃強拆自焚事件等在各大論壇的轉載,均具有網絡熱點事件的傳播特征。
由此可見,網絡熱點事件的傳播具有如下特征:問題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具有高潮的轉折的促發點;事件觸痛政治記憶、社會神經、公眾情感;通常具有吸引人心的網絡修辭意見的標題;最終形成意見領袖、主流媒體的分流和統一。
2008年12月10日,正值樓市低迷之時,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局長周久耕發表了“開發商低成本銷售將被處罰”的言論,引起爭議并遭到網民人肉搜索。一星期內,周久耕“抽天價煙、戴名表、開名車”的“高檔消費”被網民一一曝光,“一炮而紅”成為“奢侈官員”的典型。輿論直指周久耕與房地產商官商間的權錢關系。12月28日,江寧區委根據區委經研究對周久耕作出免職處分決定。2009年3月20日,周久耕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由此可見,媒體關注度與事件進程具有以下關聯:具備一定的關鍵節點;具備首因效應;冰山假設;釜底抽薪原則。杭州海關家庭暴力事件、鎮江地稅官員打人事件也說明了這些特征。
網絡政治的危機
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恰逢改革開放和趕超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社會階層分化,流動加速,利益多元,社會轉型尚未完成,新老矛盾、政治怨恨疊加交織,網絡雙刃劍的現象表現得尤為突出。外部環境復雜、基礎管理薄弱、社會責任缺失、社會心態不良尤其明顯。
網絡政治中,國家與社會、主流與邊緣、貧與富、中央與地方、普世價值與本土價值、中上階層與弱勢階層、極左思潮與極右思潮這七種矛盾在管理工作中都有集中表現。
中國網民具有年齡、學歷、發言者、心態年輕化的特征,中國社會對青年階層的現實壓力較大。網絡傳播的聚焦、靶向、擴散效應使部分網絡青年階層中存在著諸多消極不良的心態,在網絡社區中,麻木、崩潰、迷惘、低俗、虛無、懷舊和絕望的極端情緒時有發生,網民對法治不夠健全、言論不夠自由、社會不夠公平、生活不夠安全的批評逐漸升溫。
在印刷時代,國家容易形成政府輿論本位、對民眾造成沉默的螺旋,而在網絡時代,自由出版、匿名發表促使輿論本位分散而不確定,社會對輿論的控制力在與日俱增。
應對網絡輿論的基本策略
在處理問題時首要策略是及時性;要生產權威、嚴肅的網絡新聞,贏得公信;采取科學處置,因類制宜方法;在議程設置上,教會公眾應該思考什么;堅持媒體作為智者的智慧策略;意識到這是監督與引導的雙重博弈;用善意的新聞贏得發展;政府、新聞網站需要與危機公關有關的意識、人才與預案;一些形象力的根源是行政力。
在此,我推薦一個危機預案,應對可能發生的危機的處理,危機處理一般分為三階段:首先,確認危機-獲得正確信息;其次,孤立危機-預防危機的擴散;最后,解決危機-擬定解決策略,檢討并提出改進之道。
我們需要成立一個危機小組運作,進行信息搜集,分析危機類型及嚴重程度,迅速掌握正確信息。確認問題及目標、確認對手(要應付的對象)進行狀況分析。草擬對策、評估何種方案最能適應時間壓力,彈性最大,所用資源最少,效果最好?形成一個良好的行動策略,分進合擊,跨部門合作協調。拖延對手,保持談判爭取時間,同時與受害者溝通,與公眾溝通,與媒體溝通,與內部同仁溝通,尋求第三者支持。在危機管理小組的設置上,依危機的種類及性質而有所調整。危機管理小組成員數不宜過多。須得到信賴與授權。
網絡如何執政
在網絡時代,網絡輿論對官員的監督有四個特點:一為民間性,二為即時性,三為互動性,四為常態性。而網絡問政的核心類型有民生、自然災害、法治、官員腐敗、社會群體沖突等方面。
網絡如何執政?領導干部要充分了解輿情,認知輿情,這是前提和基礎;要公開信息,取信于民,贏得公信力;采取建立網絡信息平臺等各種方式,答疑解惑,對話公眾;問政于民,向群眾請教;采用網絡辦公、電子政務的形式,以此來強化管理;不斷規范自己的言行,高標準要求自身;及時發現危機,并善于化險為夷;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贏得群眾信任。
(作者系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