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色市田陽縣實驗小學(以下簡稱田陽實小)的校園里有一座文化氣息濃郁的雕塑,它是由眼睛、書本、太陽組成鑰匙的抽象造型和壯族圖騰基座組成的雕塑,彰顯著該校現代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特色;旁邊的二十四孝文化長廊伴隨著校園蔥郁的榕樹,訴說著田陽實小悠久的校史和厚重的中華傳統孝道文化積淀。作為一所百年老校,田陽實小立足于發展校園特色文化,以科學管理作為支撐,以和諧校園、孝親尊師作為起點,以編織美好未來作為主體目標,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探索,已經成為一所享譽桂西南的特色品牌學校。
以“節”文化為代表的藝體活動
2012年6月1日,在兒童節來臨之際,田陽實小全體師生在布洛陀文化中心禮堂隆重舉行了第四屆“校園之聲”合唱節。本屆合唱節的主題是“學會感恩,與愛同行”,全校39個班表演了精心準備的合唱節目。選手們精彩的演出、嘹亮的歌聲充分展示了他們全面發展、健康活潑、積極上進的時代風采,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校園之聲”合唱節是田陽實小以“節”文化為主要特色的藝術活動項目之一,每2年舉辦一屆。這些項目主要由校園文化藝術節、校園之聲合唱節、學校運動會三大節組成,相互錯開舉辦,保證每年都有大型的藝體活動開展。這些豐富多彩的藝體項目如音樂舞蹈、書畫攝影、話劇表演、手工制作等,質量高、制作精,吸引了不少周邊縣市的兄弟學校前來觀摩學習,并獲得好評。
田陽實小開展的課外藝體活動有計劃、有措施、有制度,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參加。該校利用課外時間,全校學生都可以參加各種藝術培訓班,比如國畫高級班、西畫班、電子琴班、鋼琴班、聲樂班、書法班、藝術體操班、籃球班、足球班、乒乓球班等。學校每逢節假日,還組織舞蹈隊、合唱隊和聲樂愛好者深入中山社區、敬老院、特殊學校、武警支隊等進行慰問演出,得到了社會各屆人士的贊譽。該校籃球隊代表田陽縣參加百色市校際比賽榮獲第三名,田徑隊多次榮獲田陽縣體育運動會第一名。2010年8月14日,田陽實小由60名學生組成的舞蹈隊赴北京參加“全國特長生藝術展演暨‘紅燭禮贊’教師節電視晚會”的錄制,參演的節目《敢壯山勒節》以濃郁的壯鄉文化特色和震撼的音樂舞蹈打動了現場評委,被組委會評選為優秀節目,并于同年9月10日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
藝體教育獨具特色
6月18日,從北海傳來好消息,田陽實小的美術教師黃海峰代表百色市參加第六屆廣西中小學美術教師五項技能基本功比賽以總分第三名的成績榮獲小學組五項全能一等獎。這是榮獲一等獎中惟一一名縣級選手。他為百色革命老區爭得了榮譽,為田陽實小爭得了榮譽。翻開田陽實小的教師榮譽榜單,一項項頗具分量的獲獎榮譽映入眼簾:黃海峰被評為右江書畫院院士;黃學鋒和孔暉兩位老師榮獲廣西中小學美術教師五項技能基本功比賽指導一等獎;潘彥羽等多名音樂美術教師參加省級、市級優質課評選獲一等獎或二等獎……
田陽實小正是憑借這樣的師資力量,開辦了獨具特色的藝術教育。為了加強藝體教師的培訓力度,田陽實小每學年對藝體工作都提出具體的工作計劃和要求,并專門成立全校藝術體育教育工作會,定期對藝體教育工作進行研究、檢查,對藝體教師工作成績作出公正、全面的評價。在表彰獎勵、職稱評定、崗位考評、增資等方面,田陽實小充分照顧到藝術教育工作的特點,做到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對待。學校積極鼓勵和支持藝術體育教師參加本專業的進修學習和各種教研活動,為藝體教師在職進修創造條件。該校專設藝術教育經費和體育比賽專用經費,確保藝術體育教育工作和各項活動正常開展。近年來,田陽實小已投資10多萬元用于修建學校游泳池、體育館、藝術館,還投資建設了舞蹈室、電子琴室和書畫室等。
該校開設書法課程,每學期都組織書法比賽,使學生的書寫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還成立了書法興趣小組,培養了許多品學兼優的書法特長生。在全國首屆大中小學生規范漢字書寫大賽中,該校的李偉晨、李曌華、莫瓊玉等學生分別獲得小學組一、二等獎。
音樂教學也是田陽實小的亮點之一。學校設有專門的舞蹈室、電子琴室等設施,組建了各類器樂、聲樂、合唱、舞蹈小組。在2009年百色市首屆小學生音樂舞蹈比賽中,由田陽實小選送的舞蹈節目《飛得更高》《時間之光》榮獲銀獎,賴柯妃、李倩演奏的電子琴和鋼琴榮獲器樂比賽一、二等獎,方薈琪、黃翼霄等學生榮獲聲樂類二、三等獎。
田陽實小的美術教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特別注重審美、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教學內容貼近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課堂教學富有情趣和啟發性。在每個班級開設美術課的基礎上,每個年級還設立美術興趣小組。在老師指導下,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多次參加國家級、區級、市級比賽榮獲大獎。
傳統文化教育深入人心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田陽實小二(7)班的凌韻同學不但能流利背誦《弟子規》,而且努力踐行《弟子規》。在母親節這天,她給媽媽寫下了這樣的話語:“感謝媽媽讓我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媽媽夸她比以前懂得感恩了。“爺爺,感謝您來參加韻韻的生日,這塊蛋糕您先吃。”爺爺樂呵呵地接過蛋糕。“這個大的果給阿祎表妹,這個給小姨。”小姨說:“一段時間不見韻韻,發現她懂事多了。”這是家人及親戚對凌韻的贊揚與評價。凌韻說:“這得感謝在學校學習的《弟子規》。”
近年來,田陽實小堅持奉行“以德立校、以孝育人”的理念,致力于推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膽創新,把《弟子規》引入課堂,大力推行《弟子規》中的孝道文化。舉辦“誦經典,傳美德”《弟子規》背誦挑戰賽,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情,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弟子規》等國學教育課剛開課時,不少家長提出疑問:“現在功課這么緊,學這些老古董有什么用?”面對家長的疑問,該校的老師們耐心解釋,并用事實證明思想品德的培養與學習成績之間沒有沖突。為打消家長的顧慮,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該校在校園內大力建設傳統文化學習場所,如利用文化長廊的板報欄張掛《二十四孝》圖、五常八德等內容,舉行《弟子規》誦讀比賽和主題班會,把每周五定為“感恩教育日”,還利用早操時間組織師生聽感恩小故事、集體誦讀《弟子規》和感恩宣誓。此外,各個班級均開設國學課程,期末進行校園“十大孝子”及“十佳孝親尊師”評選活動。孝道文化在校園內得到升華和拓展,全校形成了師生、家長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接受熏陶,思想品德悄然發生著變化。
該校不少班主任老師深有感觸地說,以前教育孩子往往要說上很多大道理,但效果不佳,通過學習實踐《弟子規》等國學經典,并適時利用經典對孩子進行教育,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以前打掃衛生時,班級的小組長總喜歡對同學指手畫腳,自己卻不干,后來學了“正人先正己”的格言后,孩子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凡事帶頭搶著干。有的學生主動幫老師把作業本放到辦公室,有的學生溫馨地叮囑老師“您要早點休息”。不少家長也欣喜地說,下班回到家,孩子能為父母端上一杯茶,道一聲“您辛苦了”……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讓人看到了學生在不斷成長,也彰顯了田陽實小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成效。
自2005年以來,田陽實小先后被評為“全國字理識字教學實驗學校”“愛國基礎教育全國示范性學校”“廣西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實驗學校”“廣西課程改革課題研究先進學校”“廣西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自治區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課題組”“陶行之教育思想實驗學校”“自治區經典誦讀優秀學校”“廣西中小學常規管理先進學校”等,贏得了社會的贊譽和家長的信賴。
田陽實小一直有這樣一個辦學理想:將學校辦成一所關注師生生存與發展,滿足師生成長需要的學校;一所同家長一起踐行“你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咱們共同的家園”家校合作的學校;一所能讓孩子們都能得到公平的關注和愛護,使之感覺到有著“家”一般溫暖的學校。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田陽實小正在編制著美好的未來。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