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第四中學(以下簡稱南寧四中)創建于1949年12月13日,是一所底蘊深厚的學校。近十年來,南寧四中深刻思考“辦什么樣的教育、怎樣辦好教育”和“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德育教育方面探索出了一條多元發展的特色辦學之路。
南寧四中針對學校“后進生”相對集中的問題,提出“德育立校”的國民教育模式。該校確立了“學生為本、發展為先、體驗為主”的德育理念,并確定德育的兩大核心任務——學生人格的培養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開展以“校本特色德育活動”為載體的陽光德育,圍繞“感恩、尊重、責任、自信”的陽光德育內涵,策劃和組織養成教育、體驗教育、激勵教育三個系列德育活動,使學校的德育之花在校園里美麗綻放。
養成教育,習慣鑄就品格
初一剛開學,09(4)班班主任就給班上的同學們樹立一種意識——成績只是說明一個人暫時的能力,守紀卻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于是,班主任和全班同學一起制訂了一項符合本班實際的制度:每天早上提前10分鐘到校早讀,下午2點50分到校午讀。這樣做既增加了學習的時間,又給一些因為特殊原因來晚的同學10分鐘的緩沖時間,不至于上課遲到。如果有同學路途比較遠,班主任會和這些同學的家長溝通,要求家長負責督促學生提早出門。慢慢地,班上每個同學都默默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能違反紀律,尤其不能遲到,不能給班級拖后腿。“對自我負責,對自我形象負責”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同學們心里,久而久之,“不遲到”便成了09(4)班同學們良好的習慣。通過制度保證、自我保證、家長保證“三個保證”遏制遲到現象,09(4)班成為了一個“無遲到班級”。
09(4)班創建的“無遲到班級”活動是在學校的倡導下開展的。以前,由于學生遲到人數較多,影響第一節課的上課質量,該校決定倡導各班開展“無遲到班級”建設活動。在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之后,學校緊接著開展每日“三省教育”。“每日三省”包括:“今天我想做什么,今天我做了什么?今天我必須做什么?”以此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在每日的自我反省中,看到自身的缺點并及時進行修正,逐漸養成“日日有反思,天天有計劃”的習慣。
為了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南寧四中倡導學生做“五好”陽光學子,促進學生向著自主、獨立、規范的方向發展。“五好”要求是:把目標定位好,能走的走,能跑的跑,能飛的飛;把三年規劃好,努力每一天,進步每一點,成就每一事;把責任擔當好,微小之事不懈怠,該做之事不推脫,遠大之事不退縮;把形象樹立好,言行舉止傳文明,舉手投足顯自信,音容笑貌溢陽光;把身體鍛煉好,強健筋骨,錘煉體魄,健康生活,快樂學習。
體驗教育,享受成長的快樂
幾首悠揚的經典詩歌誦讀之后,隨著“啪啪啪”響起的十八響禮炮聲,兩名高三學生主持人用歡快的報幕詞拉開了晚會的帷幕。大屏幕上播放著高三各班精心制作的5分鐘短片,在短片里,大家都能看到自己三年來在班集體中的學習生活歷程。短片過后,由4名舉著國旗的學生代表走上舞臺,帶著全體同學一起宣誓:“今天,我18歲,成年了。我宣誓:我要肩負起成年的責任,用信心對自己負責,用誠心對他人負責,用愛心對家庭負責,用熱心對社會負責,用赤心對國家負責,要勇敢、理智、謙和、誠信,珍惜友誼,珍惜生命,報效社會和人民……”
在接下來的感恩師長環節,是學生擁抱家長、擁抱老師,對父母、老師表示謝意和感激之情的一幕幕感人畫面;在殷殷祝福聲和“給力”高考鼓勵中,學校送給每個高三班學生“生日蛋糕”和賀卡慶祝成年,那是學校領導和教師、家長對學生的祝福和寄望,它將使學生帶著這份感動走進高考考場……
這些是5月18日晚上,南寧四中舉辦的“高三成人儀式暨畢業典禮”的場景。校長許秋鳳告訴記者:“教育不能只盯著學生的分數,也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成長。讓學生負責全程活動策劃及主持活動這一過程就是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最好途徑,學生在活動中既得到鍛煉,又受到感動。以前高三教師的滿意測評率是全校六個年級里最低的,自從我校舉辦了‘高三成人儀式暨畢業典禮’這一活動后,學生在策劃節目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老師在高中三年對他們的辛苦付出。如今,高三教師的滿意測評率變成了全校最高。”
南寧四中通過精心策劃和傾力實施涵蓋初、高中三年的莊重儀式——“入學典禮”“成長典禮”“成人典禮”“畢業典禮”,讓青年學子學會擔當,引領著學生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讓參加活動的每一個人在活動中互相學習、用心溝通、信任、支持和欣賞,重新發現彼此之間更有效、更密切的溝通方式。
許秋鳳認為,在初、高中有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學生成長的里程碑,在這樣的時刻,特別需要一種激勵。例如學校組織初三、高三畢業班級開展“花花大世界戶外激勵拓展”活動,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在拓展游戲中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在互助中增強班級凝聚力,進而激發學生勇于面對中考、高考的勇氣。讓全體學生回到學校后,備考狀態高昂,提高復習效率。
南寧四中還啟動了校長助理實踐活動。反思以往的工作,該校的領導班子發現,學校的一些管理條例與學生的實際相脫節,學校管理者站在成人的視角,較少聽取學生的意見,管理效果不明顯。于是,校領導對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作了探索:先是在學生中組建學生會,然后啟動學生校長助理實踐活動,讓他們直接參與學校學生管理條文的修訂、德育崗值周、校園衛生保潔、大型活動的策劃和組織等活動,反饋學生的建議和意見。由于參與了學校管理工作,學生開始學會用管理者的眼光去關心學校、觀察學校、管理學校,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對校園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激勵教育,讓校園充滿“人情味”
“她視班級的榮譽為自己的生命,每一分都盡力為班級爭取。她對班級工作盡職盡責,從各項活動的開展到學習生活中的細節,犧牲了太多回家的時間,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她任勞任怨,只要把任務交給她,老師最信任最放心。老師希望她的未來像彩虹一般絢麗……”
這是2011年南寧四中第3屆“陽光之星”頒獎會上,主持人給10(3)班學生阮思敏的頒獎辭。以前南寧四中表彰學生的儀式很簡單:宣布獲獎名單,受表彰的學生上臺亮相,然后領取獎狀或獎品,對獲獎學生的事跡介紹往往是輕描淡寫。后來,受央視“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啟發,學校也模仿著給獲獎的同學寫一段頒獎辭,從不同側面彰顯出獲獎同學的品格或價值。
南寧四中努力使評選活動的過程成為學生成長的過程。陽光之星評選活動分班級、年級和校級三個層面進行“樹星表彰”。首先是學生自己對照申報標準進行申報,然后各班在班會課分組評議,再由班主任會同各科任教師商議確定。在此基礎上,年級競選出年級陽光之星,擇優推薦24位“十大陽光之星”候選人,通過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校園網、星光大道動態宣傳欄等方式大力宣傳候選人事跡。最后在全校評選大會上經過自我介紹、才藝展示、現場演講等環節的競選,由全校師生投票產生校園十大陽光之星,所評選出的“陽光之星”均有一段頒獎辭和一本專屬的證書。經過這樣的活動之后,學校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強,而那金光閃閃的證書、感人心扉的頒獎辭、師生間汩汩流動的真情,也在每一位學生的心里生根發芽,永久珍藏。
除了“陽光之星”,學校每年還在全校范圍內開展“陽光班級”創建工作,制訂星級陽光班級評估標準,引導全校在規范建設的基礎上提升到注重文化建設和特色建設層面上來,每年評選出16個二星級陽光班級和15個一星級陽光班級,并作廣泛的宣傳和隆重的表彰,激勵更多的班級打造陽光品牌。如將《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具體量化為愛校之星、尊師之星、勤學之星、希望之星、讀書之星、文學之星、體育之星等36個星級標準,包括了思想品質與道德修養、學習態度與能力、體育運動與健康、才藝特長與動手實踐四大系列的內容,涵蓋了各類學生以及學生的各類特長。活動目標是人人爭先創星,營造一種人人有特長、個個有優勢的良好氛圍,構建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優良班風和校風。
許秋鳳認為,激勵教育就是真正激發學生的自我理解、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內在動因,所以學校的德育工作就是挖掘學生自身的德育力量,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心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此理念的引導下,南寧四中以激勵教育為突破口,改變了過去用“一把尺子”要求學生、“一卷定成績”評價學生的做法,用“多把尺子”評先進,廣泛開展校級、年級、班級多層次、多類別的表彰活動,盡可能讓每個同學展示優點和閃光點,從而樹立自信,鞏固自信,挖掘潛力,發展個性特長。學校每學期都有超過2 000人次獲學習成績優秀獎、學習進步獎、單科成績優秀獎、學風優秀獎、體育優秀獎、校運會積極分子等表彰,校園充滿表揚,學生滿懷希望。
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也帶動了學校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從2006年至2011年,該校本科上線人數累計超過600人。學校歷年獲得南寧市高考評估卓越獎、一等獎、優秀獎等,每年都獲得南寧市高中畢業班評估優秀獎,而且是自南寧市實施評估獎勵以來年年榜上有名的學校。近幾年畢業會考成績多數科目一次性通過率達到95%,高中2012屆會考還獲得了全科一次性通過的佳績,為南寧二中、三中等示范性高中輸送了大批的優質生源。
(責編 阮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