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賓市第六中學(以下簡稱來賓六中)的目標是讓學生在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中充分感受到嚴格與關愛、挑戰與成長,讓學生回憶在來賓六中時,除了有嚴謹的學習印跡外,更有對班主任、對任課教師的思念與敬佩。這才是我們教師的真正價值之所在,教育工作的愉悅之所在。
來賓六中是一所年輕的學校,成立于2010年8月27日。辦學兩年來,學校先后榮獲自治區“愛科學月”活動先進集體、來賓市2011年科技教育創新優秀學校及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學校等榮譽稱號。我作為該校校長,也伴著學校一起成長,先后被評為來賓市“教師成長年”先進個人、來賓市德育優秀工作者,成為廣西中小學名校長培養工程培養對象。
校長要做教師的貼心人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到來賓六中任校長之前的多年校長經歷,使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只有和教師心貼心,贏得他們的支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學,關注教師的精神需要,實現教師自身的發展,學校才有活力,才能真正實現內涵式發展。
對待教師,我始終堅持做到六個字:讓教師有信心。信心的來源是教師的學習和成長,讓每一位教師都懂得,不學習就無法勝任工作,不學習就無法有幸福的生活,把學習內化成一種習慣,一種品質,一種責任。在如何構建教師團隊精神這個問題上,我提出管理教師不如培訓教師,堅持主動做好“傳、幫、帶”。我校每半月定期召開一次針對學校中層管理人員的干部培訓大會,統一辦學思想,逐漸形成一支緊密團結、戰斗力強,有威信、肯實干的干部隊伍。對青年教師,我更注重言傳身教,在平日工作中,首先鼓勵青年教師自身要努力,做好最基礎的事;其次要給他們定目標,壓擔子,給條件,出成果;同時開展新老互助,老教師對青年教師要有人格示范、業務幫助、生活關心、人生指引。作為校長,我也經常聽青年教師的隨堂課,課后還與他們逐一評議和互動。
來賓六中積極為教師創造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條件。兩年來,在來賓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我校先后共派出180多人次參加國家、自治區級遠程培訓、聆聽專家講學、參加課題教研等,參觀走訪名校,拓展教師視野,同時在學習中營造一種“合作、研究、互動、分享”的氛圍。教師外出學習歸來都要向全校、全組匯報交流,充分利用外出學習的有效資源,給予教師專業的整體引領,促進共同成長。為進一步鼓勵和激發廣大教師向身邊的榜樣學習,提高廣大教職工的幸福指數,2012年,在評選學校年度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的基礎上,我校開展了以“人生因理想而美麗”為主題的來賓六中月度人物評選活動,每月末召開全校師生大會進行表彰,當選人物通過走紅地毯的方式享受學校給予的榮譽。
堅持以人為本是對所有教師的尊重。在人本管理過程中,圍繞激發人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進行管理。強調人本管理,不是要以自我為中心,照顧消極者的利益和感受;不是在工作中一味遷就、嬌寵教職工,哄著干事;不是對工作草率應付,遇事退縮,不愿多作一點努力;更不是可以喪失原則,不要約束,不要規矩,不守紀律,不講良心。在實施人本管理過程中,教職工對職業、對制度必須心存敬畏。此外,人本管理堅持統一要求與區別對待。如我校實行統一坐班制,但對于接送十歲以下小孩上學和放學的教師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可適當推遲到校時間或提前離校。通過這樣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真誠地關心每一位教職工的生活,真正做教師的貼心人。
校長要做學生的呵護者
悉心呵護學生健康成長,是一名校長的責任。我堅信“唯有嚴格才能提高辦學水準,唯有品格為先,才能培養出品德高尚的人才”。將“嚴格紀律、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列為學校辦學的基本原則,并不斷豐富其內涵。全體教職工圍繞“學生是需要教育的,教育是需要管理的,管理是需要嚴格的,嚴格是需要愛心的,愛心是需要策略的,策略是必須優化的”的指導思想開展各項工作,來賓六中的“嚴愛”獲得社會各界的贊譽。
在剛施行“嚴格辦學”理念時,社會與家長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我們從嚴治校過“嚴”了,比如學生休息時間不得說話;也有人認為我們搞從嚴治校、規范管理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但我始終認為,如果一味強調和追求“活力”,不講規范,就構不成執行力;管細并不意味著“管死”,規范化管理只涉及行為習慣范疇,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想,其根本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規范化管理過程中,來賓六中注重個性關懷,而不是生硬的“禁止”或“不準”。比如在班會、校會上,通過播放視頻錄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生動的事例和鮮明的反差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注重儀容儀表、宿舍內務、早睡早起等行為習慣上樂于接受學校的各種規范。記得有幾名初二年級的男生告訴我:觀察從外校轉來的同學,發現他們在很多方面與自己有差距,那些從初一開始就在我校就讀的學生,在各方面上的表現要好得多。對比之下,這幾名初二男生感到很自豪。
這兩年的辦學實踐證明,一所學校對教師和學生嚴格要求與否,將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發展,一盤散沙式的學校不會是家長們的首選。“嚴格”已成為來賓六中辦學的亮點,家長們也慢慢理解了學校的嚴格是出于“愛”,家校合作教育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在辦學過程中,我們始終注意嚴情合一的疏導。只有單邊嚴格沒有雙邊慰藉的管理也必然導致學生的抗衡心態,失去了嚴格的本意。因此,學校在堅持“從嚴治校”的同時,全體教師始終以平和的愛來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樹立教育服務意識,打造教育服務品牌”逐漸成為來賓六中辦學的又一閃光點。來賓六中嘗試實施全員育人導師制,班級任課教師都是導師,對班級實行班主任與導師的雙軌管理模式:一是師生關系密切,改變過去少數學生受關注的現象,讓每位學生都得到關愛;二是在師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三是形成全員參與、齊抓共管、全程管理、個性化教育的格局。
全員育人導師制以學科小組為單位,全體科任教師都參與育人,每個導師負責一個學科小組。導師從學習、生活各個環節確立整體性和一貫性的理念,不放松對學生的教育和指導。班主任負責班級團隊管理,是第一責任人,也稱首席導師,其他導師負責小組的學情管理,也是直接責任人。導師指導學生的場所可以在教室、會議室,也可以在操場,方式靈活,不受場地限制。導師應該詳細制定幫扶計劃,在工作中時刻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責任、寬容。學校管理層同時建立導師工作檔案,定期進行追蹤,要求定期上交工作匯報。
一般認為,不擔任班主任的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就可以“萬事大吉”了,但在來賓六中,教師的任務不只是教學,更要育人。育人者不是教完書就一走了之,而是經常與學生在一起,了解他們的思想與心理,讓他們的人格更加健康飽滿,更加快樂。學生從教師的關懷中感受到教師的可親可敬,也會以同樣的心態對待老師,回饋老師。全員育人導師制成效顯著,為來賓六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2011年9月,來賓市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就來賓六中開展全員育人導師制專題進行采訪。
作為老師,總是希望學生的成績不斷提升,但如果只是讓學生死學習,死用功,學生很快就會失去信心。來賓六中嘗試進行“班級協作會”進行教學,如今已形成了“學情會商制度”。學情會商的研究內容包括學情收集、學情分析、學情跟蹤、學情落實、學情反饋、考核評估等,研究如何營造班級學習氛圍,研究個別學生的引導教育。會商時間為班級每兩周一次(班主任主持召集),年級每兩周一次(年級主任主持召集),學校每月一次(主管校長主持召集)。班級任課教師突出問題意識,每次會商解決一或兩個問題,并且要求教師多從自身找問題,找責任,找原因,提升智慧,努力讓學生喜歡自己的教學,讓學生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讓學生喜歡課堂,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全面提升。
校長要做學校的守望者
在2012年來賓市初中校長會議上,來賓市教育局局長侯代忠建議校長們善于學習別人的經驗,并結合學校自身加以實踐,不斷修正完善,逐漸轉化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辦學能力。回想自己的學習經歷,我對侯代忠局長的講話感同身受,我始終認為學習使人前進,學習是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為此我自加壓力,2010年參加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全國聯考并考取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在繁忙的工作與學習之余,自定讀書計劃,堅持每季讀完1—2本理論書籍,堅持寫學習筆記。目前,我已讀完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家長工作、課程理論、親子教育等各類理論書籍近百本,廣泛的學習促使我飛速的成長,同時也為辦學工作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使自己辦學的視野更加寬廣。
另一方面,“感恩”也是我追求卓越與進步的不竭動力。感恩組織的信任,給我提供平臺,為來賓市的教育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恩我的家人,他們的鼓勵使我能安心地投入到來賓六中的教育事業中;感恩來賓六中的同事們,他們的幫助及默默耕耘激勵我不斷學習,勇于迎接挑戰,他們是我精神力量的源泉;感恩來賓六中的家長、學生們,他們的熱愛使我對工作多一分敬畏,多一分眷念;感恩社會各界及同行們的理解,使我能靜心辦教育,每天隨著朝陽而來,與六中師生們快樂地度過一天,伴著星空靜靜而回。
美國作家塞林格在《麥田里的守望者》中描述的主人公霍爾頓說:“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看護著孩子們在那里快樂地玩耍。”作為一所年輕中學的校長,我愿意付出我的愛與責任,愿意與這所學校共成長,愿意做這片麥田的守望者。(責編 阮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