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類正在探索的新型課程,教師和學生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利于建立民主、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本文從六方面闡述了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對指導教師提出的資歷和能力要求,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興趣 實踐 收集 指導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9-0092-02
兩年多以來,通過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及大量閱讀有關資料,對“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的開設、操作、設計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首先使本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這門課的全面性、重要性及可行性。綜合實踐活動是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塑造學生完美性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追求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結合為價值取向;以貼近學生現實生活中最為關注的自然現象和社會問題為基礎內容的非學科性綜合課程。教師和學生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利于建立民主、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 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對指導教師提出了一系列的資歷和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掌握知識和獲得技能,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復雜的認識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推動這種復雜的認識活動的重要動力。首先,要創設輕松愉悅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活動主題的選擇和確立要依據學生所在社區和學校的特色,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再次,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活動,樂于參與探究。因此應在每次的活動中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和學習方式。從活動一開始就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體驗實踐過程中帶來的喜悅。在《烹調技術》教學中,首先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提問導入新課,“同學們你會炒菜、做飯嗎?”“你最拿手的飯菜是什么?”“當父母吃你做的飯菜時你心里是什么感覺?”之后用直觀形象的畫面、圖片、多媒體等形式給學生講解幾種菜肴的烹調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生動形象的畫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直觀形象的教學有利于讓學生在綜合實踐課中既學到知識,又體驗到生活中的樂趣。此外,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一些激勵語言,像“你真棒!”“不錯!”“我為你自豪!”等,久而久之就能培養學生形成愛好綜合實踐課的興趣。
二 綜合實踐活動促進了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領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要通過調查、觀察、咨詢、實驗等方式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印證事物的正誤,這樣,學生在具體的、不可替代的實踐活動中去思考、觀察事物、搜集整理、歸納、概括,取舍一些紛繁復雜的信息材料。教師要在實施過程中實現從知識傳授者到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的角色轉換。還應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發生。比如:在《了解我們周圍的環境》活動中讓學生上學或回家時留心觀察身邊的環境,注意觀察沿途的景物,如建筑、街道、河流、綠地和名勝古跡等,并認真做好記錄,尤其是途中的環境現狀,如水是否清澈、空氣是否清新、垃圾的堆放是否科學等。發現了問題,拍一些照片,收集一些實物資料。考察結束后讓學生把發現的有價值的信息整理出來,在課堂上展示與全體學生共同交流分析,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 綜合實踐活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課堂上,在教師創設的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生的興趣能得到充分激發,學生能發揮出超乎尋常的潛力,平時鮮見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趣盎然的活動中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滿足;同時,學生的觀察、思維、實驗、交往、語言表達等能力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激勵學生努力克服困難去解決問題,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并且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比如:《發明與創造》活動是先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一段關于古今中外的發明視頻,并講解科學家由聯想到創造發明的故事。如從帶齒的茅草到鋸片、從壺蓋會動到蒸汽機等。之后鼓勵學生大膽設計,試著制作《彈射模型飛機》并在班里展示。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什么是發明創造,對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棘手的小問題,發揮自己的創意和靈感想出方法來解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四 培養學生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要明確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渠道,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來收集信息;教師還要掌握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調查、考察、文獻檢索、測量、實驗等方法在活動開始階段,可以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另外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如索引、文摘、百科全書等)、使用視聽媒體、記筆記、訪談、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只要這樣,才能指導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收集和處理信息。比如:在《我們身邊的植物》活動中,我首先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查閱相關的書籍,了解植物的分類、特征、作用等知識。其次,讓興趣相同的同學自愿組成小組,對校園內的樹木花草做一個調查,并做好記錄。回到教室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讓學生展示交流。
五 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
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全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地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內在動機。引導學生提出活動問題或活動主題,并在活動方案的制訂、活動的實施過程、活動的總結與評價等環節,給予學生必要的、適度的指導。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教師的指導作用更不可忽視,要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要組織和管理好學生,引導學生組成活動小組,并協調學生活動中各部門的關系,通過與相關部門或人員的溝通,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此外,還要協調好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活動得到有益的指導。如《綠色食品進行曲》活動中采取了如下方法進行指導:(1)針對學生的經驗背景和知識基礎,在開始實施階段,要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如如何進行調查、如何進行記錄與統計數據等,以便使學生順利完成綜合實踐活動。(2)在過程中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和督促。(3)要改變傳統的做法,注意保護學生的探究欲望,充分相信學生,創造機會幫助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別人分享成果。
六 教師對學生活動內容要及時全面的評價
每一次主題活動結束后,教師應當及時全面地做一個總結和評價,通過回顧、反思、討論,讓學生把自己參加本次活動的體會、感想、收獲整理出來,這樣有益于學生的更好發展,增加學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興趣,便于課程的開展和評價。
1.正確看待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就是要注重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思維方法的合理性、操作程序的科學性、感受領悟的深刻性。至于課題研究結果本身的物化效益和價值,并不十分看重。有時,甚至是一個沒有“結果”的學習過程,其意義仍然不可低估。
2.要強調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
小組成員合作中有深入的接觸了解,能根據合作的情況作出自己的判斷,最重要的是用一顆平常心作出獨立的選擇和判斷,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責任感。
如:學生初次設計問卷到社會上去做調查,往往會遇到挫折,他們受挫后沒有氣餒,相反從中發現了問題所在,發現自己與人交往不禮貌等問題,并及時改進和調整,達到理想的狀態,所以我們在評價他們時,只看到最終的結果和統計數據,而沒有看到他們背后思維的歷程和過程中所經歷的波折,就不能適時肯定他們的努力、智慧和成果,鼓勵和強化他們這種積極思考、勇于發現問題的好習慣。所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些課題,也可能最終沒能得出結論,但學生認真的實踐和主動探究必然會給學生帶來收獲。
參考文獻
[1]付剛.新疆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用書(初中)·上冊[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9
[2]付剛.新疆綜合實踐活動·七年級·上冊[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4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