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舉國上下都在推行科學發展觀,共建和諧社會。如何在課堂上構建和諧呢?首先要解放學生的大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身作則用愛心去感染學生;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注意運用批評的藝術,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關鍵詞】興趣 愛心 自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9-0101-01
和諧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動力和目標。作為教師,更應該構建和諧課堂。因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啟迪者,更是人格的教育者和影響者。教師如何把和諧在課堂中貫穿于教學中呢?筆者談談幾點看法。
一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睂W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才會產生興趣,形成動力。在教學中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敢問。由疑引發好奇心,由好奇心引發需要,因需要而進行積極思考,進而促進學生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眲撔乱庾R和創新能力都是從問題開始,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問題,并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培養其問題意識。這是促使個體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老師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之一。這也同樣要求教師自覺地去擴充知識,掌握新的信息,及時更新知識儲備,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發問,并正確解答學生的問題。
老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適宜的環境和氛圍。對于學生萌發的各種問題,老師要以和藹的態度積極引導,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敢問。另外,要注意創設問題的情景,引導學生會問,比如,在講解“淝水之戰”時,師生一起了解了雙方兵力對比,前秦有80萬大軍,而東晉只有8萬,但最終勝利的卻是東晉,這呈現給學生的是一個懸念式、沖突式情景,“80萬對8萬,前秦勝的幾率大,為什么卻是東晉勝了呢?”在學生頭腦中很自然地就會出現這個問題,而好奇與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處。除培養學生敢問、會問以外,還要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孕育問題的意識,捕捉“問的契機”,讓學生敢問善問。
二 用愛心去感染學生
每一位教師都要有愛心,因為愛是每個人最基本的人格品質。對學生充滿愛心是當前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種品質??鬃佑小熬訉W道則愛人”之語。更何況作為教師的我們呢?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他一生中最可貴的東西就是熱愛兒童。一些著名的教育工作者他們的經驗之談中無不談及要對學生有一顆真摯的愛心。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和諧的社會,教師只有認真地分析和把握不同學生的心理變化,以愛心作為前提,要學會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也只有愛護、理解、幫助、尊重、信任地對待學生,教師的工作成果、思想才能使學生樂于接受,才能使學生產生好的人生體驗,才能達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三 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觀念
要想培養學生的自律觀念,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盧梭說:“人一出世就開始自我教育了。”所以要鼓勵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塑造自己。使學生具有“慎獨”的觀念和意識。所謂的“慎獨”,指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在獨處之時,也能自我監督、自我控制,堅持良好的品德行為。老子說:“自知者明,自制者勝。”班主任不在時應該讓同學們相互監督和檢查,由值日班長負責管理,使學生“老師讓我們必須遵守紀律”的意識逐漸改變為“我自己要遵守紀律”的意識,從而增強他們獨處時的自律能力和觀念。
四 對學生要學會批評
有時老師在講臺上批評學生的錯誤,但大部分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去做。犯錯誤的學生也不怕,還是我行我素。批評要有針對性和目的,要針對到具體的人和事,要一針見血,使他們知道那個地方做得不夠好,今后應該如何去做,何時去做。
例如初二下學期的一次考試,成績出來以后,發現我們班的成績考得不理想,我馬上開了一次班會,在班會召開之前我充分了解了幾名成績下降很快的學生,在班會上我做了有針對性的批評。列舉了這些同學在學習上做得不夠好的一些表現,然后給他們提出具體的目標,最后還讓學習好的同學,每人對一名學習成績跟不上的同學進行輔導和督促,并及時向老師反映情況。結果在期末考試中,他們的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要努力做到在批評教育的時候,力求點到即止,給學生一個自我改正的機會。這樣,學生容易接受老師的批評,又會對老師的寬容有所感激。從而使他們不斷提醒自己、改正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盡量少犯或不犯錯誤。
因此,構建和諧課堂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平時的工作中去領悟、去實踐。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