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揮著奠基作用,直接關系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盡快、盡早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已成為世界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例如美國1997年提出8歲的孩子實現獨立閱讀,這對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小學語文第一學段閱讀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 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是閱讀活動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學生的學校學習生活正式開始,讓學生逐步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至關重要。2001年課程標準對此特別強調:“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痹诰唧w閱讀要求中也特別地突出這樣的要求,如“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對這些課程目標的表述,至少可以做如下的理解:首先,這樣的表述意味著閱讀的過程應該是感受快樂的過程,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還處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戲狀態,突然進入嚴肅、規矩的學校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閱讀為學生認識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為學生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樂趣。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認識世界的視野在拓展的同時也是學生獲得快樂的時候。在現實世界中得不到的快樂,孩子可以在想象世界中獲得。閱讀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揮灑自由與快樂的場合與機會。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從開始上學就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跟隨教師和教材編寫者的思路與理解,照搬別人的東西,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多彩也由此而快速地發展。
二 改變原來詞、句、段、篇的分析思路,注重對課文的整體把握
從靜態分析的角度,課文內容的構成及其構成要素可以這樣分析,基本單位是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但從學生的學習來說,至少有兩個因素決定了學習順序正好應該反過來。首先,從課文作者的寫作過程而言,有了表情達意的需要才創作,在寫作的過程中,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意充分地表達出來。其次,從學生閱讀過程而言,學生首先關注的是課文的整體。隨著年級的升高,應側重段與篇的教學。雖然在總體要求中也強調要處理好課文的部分和整體的關系,但是由于突出各年級的側重點,尤其是各年級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明確地提出從低到高年級的閱讀重點是詞、句、段、篇。
三 閱讀內容應符合兒童閱讀心理特點,注重個性化的認識和情感體驗
在大多數課程標準中,閱讀教學目標的要求隱含著對一定閱讀內容的要求,這些內容理所當然地反映著各個時期對學生閱讀心理的認識。2001年課程標準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閱讀內容,提出了不同的閱讀要求?!伴喿x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薄罢b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與以往的大綱相比,至少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兩個閱讀目標的要求指向了小學低年級的主要閱讀內容。也就是說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以及兒歌、童謠和古詩是小學低年級閱讀的主要內容。這個問題自然又引發了對閱讀內容確定的主要根據,以及課程標準對此做出明確要求的意圖的思考。因為無論是教材編寫者還是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具體的閱讀目標要求,在實際的課程實施中對不同體裁的內容進行不同的設計和教學。例如,富有情節變化的閱讀材料,學生主要關注的是人物、情節和事件,而對于韻文,學生直接感受的是語言、情感和意境。關注的重點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也應該多種多樣。
另外,閱讀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特點,暗示著教材內容的選擇和教學也必然以此為原則。不難發現,這樣的要求有利于解決語文教科書長期以來內容陳舊、單調的問題。調查發現,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的重要原因就是對課文沒有興趣。長期以來,教科書內容單調、枯燥、乏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小學語文教學,幾十年的選文范圍和思維定勢很難突破。特別是現代社會對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培養學生創造性應滲透和貫徹于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同時,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他們不僅生活在現實世界,還生活在想象世界,學生喜歡“做夢”。學生想象世界的豐富程度與學生思維發展密切相關,在學生喜歡“做夢”的時候,應該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和條件,至少允許學生“做夢”,不必擔心學生會永遠生活在“夢”中,低年級學生喜歡做的事情,到了中、高年級學生就不屑而為了。但是,如果在適合“做夢”的年齡沒有去做,甚至被剝奪了做的權利,這就違背了孩子的天性,不符合客觀規律。
在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如果能發揮想象空間的課文太少,學生的想象力發展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錯過了機會,以后再彌補會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童話、故事等內容中,不僅蘊涵著思維發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有些甚至是在現實世界中無法實現的。在閱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中,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感受情節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而正是這些豐富多樣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個性、人格的形成至關重要。有些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或無法體驗的情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