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課題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討論。本文基于新課程標準實施的背景下,就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研究。文章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進行了解讀,并歸納了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體育教師應當從課堂教學的課前準備、課堂教學的組織、課后評價這幾個環節來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對更好地實現課程教學目標,實現教學相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課標 體育教學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9-0152-02
一 “有效教學”概念的解讀
從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來看,對“有效教學”的界定各學者表達不一,但大致含義是相同的:所謂有效教學,是指既能促進學生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全面發展的教學;又能促進教師本身業務素質得到快速提升,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的教學。
因此,從以上定義來看,“有效教學”中的“有效”,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因此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有效教學之后,學生必須真正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二是通過教學進程的延續,就教師而言,是否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提高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同時,自身的業務能力也應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從而能夠滿足將來的教學任務。相反,教師的教學如果不能做到這些,即使再辛苦,也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
二 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特點
1.課堂授課對象的特點
初中學生作為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授課對象,從生理來說:他們處在身體快速發育的時期,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快速發育;從心理上來說:他們正是調皮活潑好動的年齡,自制力差,逆反心理強。因此,如果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處理不當,容易造成課堂教學失控,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這一階段,他們的心理、生理兩方面可塑性很強。學生的模仿能力強,自尊心強,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快,學生也想證明自己在身體素質方面的優勢,這段時間教師如果引導學生得當,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
2.體育課堂教學環境的特點
體育課堂教學大部分是在室外進行,時間和空間都無限放大,學生受外界因素干擾增加。如,一個班做一個很有意思的游戲,學生很積極,經常發出笑聲,其他班的學生很自然的就被吸引過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空間擴大,教師在發出命令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導致學生不能第一時間接收到教師發出的信號,不能保證體育課堂教學有序的進行。所以,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必須認真組織,讓學生緊緊圍繞教師的課堂組織。
三 新課標下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探討
在正確理解了“有效教學”概念的內涵和正確把握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特點的基礎上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結合工作實踐,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做以下探討:
1.充分的教學準備和優化教學設計,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
體育課的課前教學準備與設計,是指體育教師為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進行的必要的充分準備與合理的設計,既能保證教學行為的成功又能保證教學在時間與投入的精力的合理性。因此,體育教師應在上課之前調節自己的心理、生理和對課程內容的熟悉,以使自己達到最佳狀態。
教學設計方面,要在充分遵循新課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角度并通過其結合來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在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增刪,所增刪內容必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例如:把跳躍性的游戲安排在籃球單元里,學生會感到新鮮、有趣,練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提高了,對促進學生學習籃球內容有一定的作用。在對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指定與選擇后,還應考慮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使教學有效。只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所設計內容,使教學達到最優化。
2.對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創新,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的體育教學存在著“放羊式”教學,也存在著沿襲了蘇聯模式的注重運動技能灌輸的教學現象。近年來廣大體育教師在新課標的推進背景下,紛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我認為,體育教學中不管采用哪種方法,都應當落腳于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體育課堂教學,只有結合了體育教師自身的特長和教學風格,靈活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才能實現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例如:在學習短跑蹲踞式起跑動作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短跑要采用蹲踞式起跑動作?為什么一側腿要跪地?為什么臀部抬起的高度要像壓下去的彈簧一樣?通過誘導啟發,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白蹲踞式起跑,前傾角度大,重心低,后蹬有力。通過蹲踞式起跑的動作原理,建立了動作表象。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都能按照要點完成動作技能,有效地縮短了學習新動作的時間,增加了有效的練習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提高了課堂效率。
3.教學條件的充分準備,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
對于初中體育課教學來說,必要的教學條件準備就是場地器材的妥善安排。良好的場地器材布置,不僅能夠優化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和鍛煉上來。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學器材的選擇要保持適量的原則,過多不利于管理,易導致安全隱患的發生;過少無法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使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無所事事,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器材的各種玩法,提高課堂效果。例如:在器材上涂上各種不同的顏色,刺激學生的視覺神經,提高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也可以優化器材組合,如用海綿墊練習俯臥式跳高,效果就比用沙坑練習效果好得多,因為前者可以減輕學生的恐懼和怕臟的心理負擔等。
4.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是促使有效教學實現的重要途徑
教學評價一方面是對教學效果的檢驗,另一方面它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客觀的進行教學評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反,不合理的教學評價會給學生帶來嚴重打擊。我認為要發揮體育課堂評價的功能,首先,激勵要適時。激勵只有在最需要的時候才能夠有效發揮最大的作用。當學生取得好成績時,表揚能讓他再接再厲,當學生面臨困難時,表揚就像及時雨,讓他振作起來。其次,激勵要適度。要把握好表揚的分寸,要做到恰如其分,言如其實。同時,更要講策略。所以,我們在評價學生時,應從關注學生學習的優缺點入手,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區別對待,實現評價的多元化、激勵化,充分考慮學生的努力程度、學習態度、學習過程等情況,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充分調動學生有效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 結束語
新一輪體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入開展中,我們廣大體育教師必須通過體育課堂教學,運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來實現。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可以作為衡量教師教學質量與教學方法的重要標準。只有圍繞教學目標,積極探索與創新教學手段與方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才能真正實現新課改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秀蘭.體育課堂中的有效教學方法探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08)
[2]裘松杰.有效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思考與設計[J].中國學校體育,2010(06)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