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生在心理發展最為迅速而又未成熟的時期,就過早地經歷了中考失利的挫折以及承受了學習、生活、情感和輿論等方面的壓力,這給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蒙上了陰影。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他們未來的成長、成才,關系到國家人才資源整體素質的提高。加強中職學生的健康教育,培養其健康的心理素質,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職學生 健康心理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9-0181-01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職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日益紛繁復雜,這些必然會對中職生產生巨大的心理影響。當他們在學習、生活及社會適應等方面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許多中職學校教師面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甚感棘手,感到課難上、事難管,而且在觀念和行為上存在誤區。因此,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少年時期是精神疾病的多發時期,更是不健康心理及行為的孕育期。為此,針對當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歸因分析,筆者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中職學生的健康心理培養:
一 凈化環境,創造條件
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這個大環境的教育。社會教育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發展,具有強烈的滲透性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而社會大環境的凈化,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共同營造利于青少年及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1)要加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的力度,多制作出版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影視作品和報刊書籍,為廣大青少年學生,特別是為中職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引導學生健康成長。(2)通過社會有關部門加強對網吧、電子游戲和音像產品市場的管理,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向學生推銷、演示、提供宣傳兇殺、暴力、恐怖、色情的電子游戲產品和軟件產品。(3)社會各界要為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提供必要條件。各類文化體育場館應免費向集中參觀及活動的學生開放,以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4)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為學生提供一個安靜、和諧、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以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 更新理念,改進工作
在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教育中,學校教育起著主課堂、主陣地、主渠道的作用。要培養中職學生的健康心理,使其全面發展,成為合格的有用人才,各中職學校必須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認真抓好教育教學改革工作。(1)正確處理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既要認真研究當前中職學生帶共性的思想、心理、情緒、要求等,又要注意分析在少數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具體問題、思想苗頭、個性特征,在普遍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坐標體系中找準對接點,做好工作,以預防和消除中職學生的不健康心理;(2)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主動適應當代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要通過改革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考試評價內容等措施,全面推行和實施素質教育;(3)加強和改進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針對當代中職學生愛好及興趣廣泛性的特點,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情、入理、入目、入耳、入心的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加大感情的投入。
三 轉變觀念,營造氛圍
家庭及父母對學生的影響和感染是持久的、潛在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抓好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同時,必須重視和抓好家庭教育。首先,家長應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正確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通過“三個轉變”,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并用以身作則、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為影響和感染孩子,使孩子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促進其身心的健康成長。其次,尊重學生人格,講究教育方式方法。在家庭教育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對孩子多鼓勵、多激勵,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上進心,要全面關心他們的成長,不能只注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更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品德修養,注意引導他們在社會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響,使其全面健康發展。再次,要努力營造和睦溫馨的家庭環境,使學生能享受到更多的家庭溫暖。尤其要給予離婚及單親家庭孩子以更多的父愛或母愛,以消除或減輕他們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使他們能與其他正常家庭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四 突出主題,豐富載體
課余文體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促進其全面發展的有效載體。中職學生的課余時間相對較充裕,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開展一系列適合中學生特點的主題鮮明、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既可以占領學生的課余文化陣地,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又能為學生才華的施展、能力的發揮、作用的表現創造條件,使學生在寓教于樂、寓教于文的各項有益活動中,知識得到增長,情操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升華,素質得到提高,潛移默化地受到正確教育,使其不良心理得以消除和矯正。因此,社會和學校都要重視學生課余文體活動的開展,要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提供方便,創造條件。并結合中職學生操作技能、動手能力較強的特點,組織開展“社會實踐”“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讓中職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學習、實踐、鍛煉、成才。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