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說話能力是檢驗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一項基本要求。本文從轉(zhuǎn)變學生觀念、解決學生“難開口”的心理問題、多渠道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三方面探討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
關鍵詞:中職;語文;說話能力
從歷年中職生就業(yè)指導辦公室反饋的信息來看,用人單位除了要求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思想品德好以外,還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才能在市場經(jīng)濟中迅速捕捉、正確分析、及時輸送信息,及時與人溝通。因而,在中職語文實操課堂中必須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轉(zhuǎn)變學生觀念,從“要我練”變“我要練”
教師在授課前要轉(zhuǎn)變學生的觀念,可采取的方法一是通過專題講座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口頭語言表達的重要性。讓學生理解未來社會是知識經(jīng)濟的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的人才。由于未來社會是知識不斷更新、信息高速傳播、發(fā)展的時代,所以在市場經(jīng)濟中,迅速捕捉、正確分析、及時輸送信息,將變得極為重要。這就要求人們必須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能言善辯更是競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們明白擅長交際、能說會跳、全面發(fā)展的學生要比一個成績優(yōu)秀但性格孤僻內(nèi)向的學生被聘用的機會多。二是請往屆畢業(yè)生談就業(yè)感想和語言表達在找工作中的重要性。通過活生生的事例表明不善言談和不善表達很容易給人留下能力低下和思想?yún)T乏的印象,就業(yè)成功率就低。
二、創(chuàng)設寬松氛圍,解決學生“難開口”的心理問題
在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上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情景:教師提問后,課堂上只有稀稀拉拉幾個學生舉手,在四十五分鐘的一堂課中,常常是教師一個人的聲音回蕩在“空曠” 的教室里。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成為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巨大障礙,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不再“沉默”呢?首先要找到導致“沉默”的心理原因,然后才能克服。
華中師范大學的閆旭蕾將這種“沉默課堂”歸于一種教育方式的“必然產(chǎn)物”。并具體闡述了三方面的原因:(1)權威性的師生關系給學生套上精神枷鎖;(2)在課堂上學生不敢尋求獨立性,不敢向教師提出冒尖的問題打破課堂教學平靜順利發(fā)展的局面;(3)講授教學法從心理上拉開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教師講授的時間越長,學生被動接受、缺少表達的時間也越長。學生課堂中的挫敗體驗,增大學生的心理負擔。筆者以為,除了閆旭蕾教授提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就是學生的普通話差,不敢開口。
針對現(xiàn)狀,我們應采取以下措施來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
(1)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友好的氛圍,使學生有一種安全感,降低他們在講話間的過度焦慮。如在每次的演講前先與演講的學生進行溝通,演講完畢進行積極的鼓勵。
(2)采用靈活的授課方式,增加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有效主動活動時間。如通過討論、小組學習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參與教學中。
(3)將職業(yè)口語訓練與普通話語音訓練結合起來,增加學生說話的信心。
三、采取靈活方式,多渠道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強化語音訓練增強學生表達的自信心。
在進行演講、辯論、交際、虛擬應聘口語訓練前,強化學生的普通話語音訓練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建立起學生語音檔案,讓每位學生朗讀一篇課文,根據(jù)他們的發(fā)音情況建立具體的語音檔案。其次講授一些基本的語音基礎知識。三是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強化訓練。四是根據(jù)《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測試、考核。通過一系列的考核,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提高了,表達的自信心也提高了。
(二)在口語訓練中讓學生有意識地剔除口語雜質(zhì)。
所謂的口語雜質(zhì)是指那些不起任何表情達意作用的音節(jié)。主要包括濫用語氣詞和使用口頭禪。應該承認,同書面語相比,日常口語中語氣詞是用得比較多的,但口語、書面語的主要區(qū)別并不表現(xiàn)在語氣詞的使用上。在許多學生的口語表達中,語氣詞用得太多而使得語句表達松散、凌亂、拖沓。這種情況往往是學生思維阻滯,缺乏訓練的表現(xiàn)。有時,把學生一段話中這些無關的語氣詞去掉,五分鐘的話可縮到三分鐘。
(三)開展虛擬求職等訓練以提高學生表達欲望及技巧。
在開展演講、辯論、虛擬求職訓練前,教師需要訓練學生的態(tài)勢語,具體的做法是讓每一位學生上臺說一段話,并配上肢體語言,教師和臺下學生及時指出其不恰當?shù)牡胤剑寣W生現(xiàn)場糾正。因這種訓練形式生動有趣,所以頗受學生歡迎,許多學生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教學效果良好。
(作者單位:河源市職業(yè)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