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保險統籌城鄉、覆蓋全民,是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以來,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響應自治區黨委、政府“加快推動富民強桂新跨越”的偉大號召,著力打造“實惠社保、和諧社保、廉潔社保、便民社保、人文社保”,獲得22項全國性榮譽,創造了8項“廣西經驗”,濃墨重彩地譜寫了廣西社保新篇章。
實惠社保:
待遇水平大提高
社會保險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是最廣大人民群眾最基本最現實的利益。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堅持以“實現參保人利益最大化”為己任,不斷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不斷增加人民群眾實惠、提高幸福指數。五年間,連續5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區企業退休人員人均基本養老金由721元/月提高到1550元/月;失業保險金由最低338元/月提高到最低585元/月;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由9.85萬元提高到43.62萬元,凈增33.77萬元;全區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8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門診慢性病種由10種增加到17種;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提高到250元/月;各統籌地區普遍提高了生育保險補助標準,降低了住院起付線,擴大了個人賬戶支付范圍。2009年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010年啟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截至2012年6月,全區共有391.96萬人領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金。此外,還出臺實施了一系列社會保險惠民政策:一是積極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出臺了“五緩四降三補貼”政策,為全區企業減輕負擔50億元以上,力助困難企業轉“危”為“機”;二是出臺降低國家和自治區重點產業園區繳納養老保險費費率政策,企業繳費費率由20%降低至16%,助推廣西打造“14+10”千億元產業;三是利用失業保險基金為在領失業金人員繳納醫療保險費和大額醫療保險統籌,受益失業人員超過10萬人。
和諧社保:
覆蓋范圍大拓展
社會保險是安國之策、和諧之基。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堅持一手抓拓展“新領域”,一手抓解決“老問題”,著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將更多的城鄉居民納入社會保障“安全網”。五年間,廣西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由1234萬人次增加到3626萬人次,占全區人口的70%,其中,截至2012年6月,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520.26萬人、241萬人、984.3萬人、285.03萬人、246.27萬人、1349.7萬人,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并比全國提前半年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廣西還在全國率先將政法干警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率先實行因各種原因未參保或斷保人員補繳養老保險費政策、率先出臺民辦教師和代課人員參加養老保險政策,基本妥善解決了80萬人補繳養老保險費、25萬民辦教師和代課人員參加養老保險、17.67萬國有關閉破產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1.38萬“老工傷”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等歷史遺留問題,涉及社會保險的信訪事項持續大幅下降。
廉潔社保:
監管手段大提升
社會保險基金安全領導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堅持把確保基金安全當作“頭等大事”,打出“組合拳”常抓不懈。首先,嚴把“收錢”關,確保基金應收盡收。與相關部門聯合行動,將新設立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參保范圍,確保應保盡保。創造性地借助“第三方力量”會計師事務所,對參保單位參保人數、繳費基數進行專項審計,確保基金應收盡收。運用法律手段,加大追繳清欠工作力度。其次,嚴把“管錢”關,確保基金安全完整。建立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出臺實施社會保險風險管理暫行辦法、養老保險待遇支付定期檢查制度、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分級管理制度、失業保險定點培訓機構退出機制。實施“陽光社保”工程,促使社會保險經辦工作全過程“全公開”,實現社保政策、社保信息、基金管理、社保服務“陽光透明”。設立社會保險反欺詐舉報獎,建設醫療保險實時監控系統和領取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系統,扎實推進社會保險反欺詐工作。再次,嚴把“用錢”關,確保基金合理使用。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險待遇審核支付財務程序,及時查處冒領和異地重復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行為,連年開展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基金專項檢查和基金運行分析,啟動全區醫療保險聯審互查工作,防止基金“滴、跑、漏”。五年間,廣西社會保險基金年征繳收入由2007年的155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406億元。此外,著力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實現養老保險自治區級統籌、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并將于2012年底實現失業保險自治區級統籌,有效提升廣西社會保險基金支撐能力。制定實施全區統一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城鄉居民社會保險業務經辦規程,強化社會保險業務檔案規范化管理,扎實推進社會保險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加強警示教育,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確保基金安全、干部廉潔,切實提高社會保險公信力。
便民社保:
服務方式大優化
社會保險工作直接面對百姓、服務群眾。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堅持以“便民”作為社會保險工作的最高準則,五年間,推出了一系列“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的便民措施:一是在全國率先提出整合社會保險經辦資源的前瞻性構想,于2007年1月1日在自治區本級實現“五險合征”,同時大力推進市縣經辦資源整合,有望于2012年底前完成各市組建“五險合一”社保局工作,在為參保人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上邁出決定性的步伐。二是深入開展創建優質服務窗口單位活動,加強基層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推行退休人員檔案預審等上門服務,實現失業人員登記—培訓—就業無縫對接,“硬件、軟件”兩手抓,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涌現出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優質服務窗口單位12個。三是全面提升社會保險信息管理服務能力,自治區本級及南寧、柳州、玉林等市順利建設運行“五險合一”信息系統,自治區本級、南寧、柳州、桂林與海南省開通了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系統,生育保險實現即時結算,部分經辦機構開展了網上申報業務,自治區本級“網上社保局”即將開通,全區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正在加緊建設。四是從2012年7月起全區統一為廣大參保人員免費寄送社會保險個人權益記錄單,讓參保人員實現“我參保我明白”。五是大力宣傳社會保險政策,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發放小冊子、在各類新聞媒體開設專欄、組織《社會保險法》知識競賽以及送法入企進村等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宣傳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政策和業務辦理流程,方便群眾釋疑解惑、參保繳費。
人文社保:
特色文化大發展
文化是窗口,是臉面,是軟實力。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堅持按照“一年一亮點”的思路打造出廣西特色社保文化,成效顯著。2007年,開始開展職工素質教育系列講座,并按險種分批對全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干部職工進行系統培訓,五年間,基本完成了輪訓任務,進一步提高了隊伍素質和能力。2008年,舉辦職工體育運動會,強身健體、凝心聚力、振氣提神。2009年,舉辦廣西社會保險老工作者代表座談會,大力弘揚廣西社保人“甘于寂寞、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精神;2010年,舉辦首屆廣西社會保險經辦系統文藝匯演,集中展示廣西社保文化建設成果;2011年,舉辦首屆廣西社保金融杯氣排球比賽,充分展現廣西社保人良好精神風貌;2012年11月,將舉辦“社保心·民生情”詩文朗誦比賽,熱情謳歌廣西社保人在落實黨和政府為民便民惠民社保政策中涌現的好人好事。此外,還持續組織開展了“多讀書、讀好書”、“讀一本經典、出一個金點子”讀書活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思想大解放社保大發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及“廣西社保智多星”征文比賽,為廣西社會保險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廣西打造至誠為民、敢做善成的社會保險工作隊伍的做法在全國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介紹。
這五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郭聲琨、馬飚、馬鐵山、陳際瓦、李金早、陳向群、石生龍、黃道偉、林念修、余遠輝、周新建、楊道喜、陳章良、李康、李達球、蔣培蘭、李彬等領導同志先后到自治區社會保險事業局檢查指導社會保險工作。在黨委政府的關懷重視和領導同志的關心支持下,廣西社保人明白了責任。
這五年,廣西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人均管理服務對象增長了160%,而人員編制僅增加了10%。在“五加二、白加黑”的努力工作和無私奉獻中,廣西社保人學會了堅持。
這五年,廣西社會保險經辦系統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獲得了無窮的前進動力。在廣大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助、傷有所保、育有所補”的期待和充分理解、大力支持、嚴格監督、真心批評里,廣西社保人懂得了感恩。
責任、堅持、感恩,必將激勵廣西社保人乘著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的東風,在富民強桂新跨越的偉大實踐中譜寫更加絢爛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