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臨床經過,提高診治水平。方法:回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門診及住院確診的46例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臨床資料。結果:多數患者表現典型,臨床治療效果好,部分留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結節。結論:臨床上甲狀腺炎不少見,多表現為甲狀腺腫大并疼痛。治療效果明顯,臨床治愈后尚需隨訪并發癥的情況。
關鍵詞:亞急性甲狀腺炎 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005-01
亞急性甲狀腺炎又稱肉芽腫性甲狀腺炎、巨細胞性甲狀腺炎(簡稱亞甲炎),臨床表現多樣,是臨床內分泌科較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我們總結了2003年1月~2011年12月間診治的46例亞甲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46例亞甲炎患者中男16例,女30例。年齡16~53歲,平均33.9歲。
1.2 臨床癥狀。41例發病前有不同程度的前驅感染史,38例不同程度的頸項區不適或疼痛,發熱者36例,心悸29例,消瘦26例,腹瀉8例,怕冷2例,便秘1例,記憶力減退1例。
1.3 體征。46例甲狀腺均有不同程度腫大(100%),其中甲狀腺腫大可觸及結節者12例,彌漫性腫大者22例,輕度腫大者4例。甲狀腺質硬者33例,質軟者13例。甲狀腺有觸痛者40例,3例僅有頸項區不適感而另3例無明顯不適。
1.4 輔助檢查。①血沉:所有患者均增高,值介于35~140mm/h。②甲狀腺激素及TSH:T3、T4增高,TSH降低者33例;T3、T4,TSH均正常者2例;T3、T4降低,TSH增高者5例。③甲狀腺吸131I率下降或甲狀腺攝99m锝功能下降43例。④甲狀腺穿刺:9例做甲狀腺針吸活檢可見特征性多核巨細胞或肉芽腫樣改變。
1.5 治療。根據患者的癥狀及體征,重癥患者6例,予以強的松及消炎痛聯合治療,較重的患者32單用激素治療,激素劑量30mg/d,在癥狀緩解一周后激素每7-10天減5mg,直到每日5mg,維持6-12周,總療程9周左右。輕癥病例8例,可僅給消炎痛75mg/d,療程約2周左右,甲亢期的甲亢癥狀明顯者予以心得安控制癥狀并隨癥狀減輕而減量或停藥,甲減期給L-T4片25~150μg/d或干甲狀腺片20~60mg/d口服,甲狀腺功能正常后停用,其中4例留有永久性甲減。
2 討論
亞急性甲狀腺炎是一組甲狀腺腺體炎癥性、破壞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亞甲炎與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關系密切,已知多種病毒感染后發生亞甲炎,但機理尚不明確,多數認為是感染后產生的抗原與甲狀腺腺體有結構的類似,引起了對甲狀腺的免疫攻擊,破壞了甲狀腺[1],也有報道在甲狀腺中發現了多種病毒,認為是感染直接引起的甲狀腺破壞[2]。
2.1 亞甲炎的診斷依據。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綜合判斷:①甲狀腺腫大、疼痛、質硬、觸痛,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和體征:發熱,乏力,食欲不振,頸淋巴結腫大等;②血沉增速;③甲狀腺攝131I率受抑制;④一過性甲亢;⑤甲狀腺抗體:Tg-Ab、Tm-Ab或TPO-Ab陰性或低滴度;⑥甲狀腺穿刺或活檢:有多核巨細胞或肉芽腫改變。符合4條可以診斷[3],本組患者均有全部或部分如上臨床表現,化驗更是所以患者均有血沉增快,大部分有甲狀腺功能異常,部分活檢證實診斷,本組46例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
2.2 典型的亞甲炎多見于女性,表現為甲狀腺腫大疼痛,起病急,部分患者病有上呼吸道感染,嚴重者可有頭痛等全身癥狀。不少患者起病1周后出現體重減輕、怕熱、多汗、心悸、手抖等甲亢表現,持續2~4周。甲狀腺呈彌漫性腫大,多為雙側,少數為單側,局部疼痛并向頜下、耳根及枕部放射。可伴發單個或多個結節,質硬,光滑,壓痛明顯。病程2~4個月,極少數可遷延1~2年。大部分患者能完全康復,部分患者出現一過性甲減,個別甲狀腺嚴重破壞者導致永久性甲減。
2.3 非典型者臨床變化較大,本組有一粒患者以耳痛就診者,還有患者表現耳痛、耳鳴、失音、聲音嘶啞等;還有中年女性以午后中低熱表現為主,甲狀腺僅Ⅰ°腫大,易被疑為結核等感染性疾病而貽誤診治,但臨床觀察若注意到患者體溫與脈搏不成比例,脈搏較快,查甲狀腺功能與甲狀腺吸碘率呈分離現象等,多能盡早明確診斷。
2.4 亞甲炎常需同下列疾病鑒別:①甲狀腺囊腫或瘤樣結節急性出血,常見于用力活動后驟然出現疼痛,甲狀腺局部有波動感,血沉正常,甲功正常,超聲包塊內有液性暗區。②甲狀腺癌:亞甲炎的甲狀腺可以很硬,10%患者甲狀腺部分腫大,且無明顯癥狀,掃描可為冷結節,需與甲狀腺癌鑒別。但亞甲炎的疼痛可自行緩解或迅速波及他葉,血沉快,攝131I低,應用強的松治療療效顯著,可資鑒別。必要時可甲狀腺穿刺活檢。③橋本甲狀腺炎:也可伴輕度甲狀腺疼痛、觸痛,但較少見,一般不伴明顯的碘代謝紊亂和血沉加速,甲狀腺微粒體和球蛋白抗體顯著升高。④無痛性甲狀腺炎:發病突然,甲狀腺不痛亦無壓痛,早期伴甲亢者易反復,病前多無上呼吸道感染史,甲狀腺活檢在無痛性甲狀腺炎顯示為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而不是肉芽腫性甲狀腺炎。
2.5 治療。既往有用非甾體抗炎藥及激素兩種治療方案,也可兩種藥物同時應用,但最近日本學者研究256例亞甲炎證實,應用激素治療的患者癥狀改善更快,尤其是在遠期并發癥方面,發生甲狀腺功能異常的機會更少,可以明顯改善預后。
2.6 隨訪。因亞甲炎是一種部分復發性的疾病,并可能遺留有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后遺癥的疾病,應該長期隨診,有報道亞甲炎患者治療后甲狀腺結節逐漸增大后確診為甲狀腺癌[4]。尤其是那些有結節的患者更應該監測結節的變化,避免誤診、漏診延誤治療。
參考文獻
[1] Desailloud R,Hober D.Viruses and thyroiditis: an update.Virol J,2009 Jan 12;6:5
[2] Fooks AR,Johnson N,Müller T,Vos A,Mansfield K,Hicks D,Nunez A,Freuling C,Neubert L,Kaipf I,Denzinger A,Franka R,Rupprecht CE.Detection of High Levels of European Bat Lyssavirus Type-1 Viral RNA in the Thyroid Gland of Experimentally-Infected Eptesicus fuscus Bats.Zoonoses Public Health.2009 Aug;56(6-7):270-7
[3] 白耀.甲狀腺炎診治的最近進展.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0,20(1):32-34
[4] Nishihara E,Hirokawa M,Ohye H,Ito M,Kubota S,Fukata S,Amino N,Miyauchi A.Papillary carcinoma obscured by complication with subacute thyroiditis: sequential ultrasonographic and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five cases.Thyroid.2008 Nov;18(11):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