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重癥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治療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78例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資料,依據早期治療方法分為手術治療組49例,非手術治療組29例,應用統計學統計兩組患者治愈率及死亡率并進行比較。結果:早期手術組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和非手術組相比顯著的增高,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小于0.05)。結論:早期非手術治療重癥胰腺炎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且治愈率較高。
關鍵詞:重癥急性胰腺炎 臨床特點 治療方法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254-01
SAP是一種全身性的炎癥反應,以胰腺彌漫性出血和組織壞死為特征,其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確,其中多種致病因素參與發病,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即是胰腺的“自身消化”過程[1]。其典型癥狀是急性上腹痛、惡心、嘔吐、發熱等,但有些患者腹痛癥狀不典型,特別是老年人,臨床上容易誤診,需要提高警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78例病例均為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年齡(42±14)歲,其中49例行內科保守治療者,29例行手術治療(外科手術者17例,超聲引導下PCD術者12例)。依據CTSI分組,CTSI≤8.0患者45例,CTSI>8.0患者28例,其中4例CTSI>8.0患者不愿接受手術治療而選擇行內科保守治療。
1.2 臨床表現。78例患者均在發病6h~2d前來我院治療;向后背部放射性右上腹或劍突下持續性疼痛、惡心嘔吐、腹脹、發熱、寒戰及黃疽為此組患者的初始臨床表現;接著患者相繼出現全腹性疼痛、呼吸變深快、低血容量性休克及臟器功能損傷的臨床表現,體查時發現腸鳴音減弱甚或消失,局限性及彌漫性腹膜炎的體征陽性。
1.3 檢驗及影像結果。31例患者白細胞>20×109/L,78例患者血和尿淀粉酶均高于正常值,77例血鈣<2.0mmol/L,69例空腹血糖>6.1mmol/L,26例血鉀<3.5mmol/L;所選78例均做了X線及CT胸腹部檢查,其中37例提示胸腔不同程度積液,21例腸管有階梯樣氣液平面;78例患者胰腺均做了B超、CT平掃及增強檢查,B超和CT提示78例患者均有胰腺腫大,內部回聲不均質改變伴有無回聲區,輪廓模糊。
1.4 診斷標準。急性胰腺炎診斷成立的前提下,具備以下任何一個條件后即可診斷:①胰腺壞死或假性囊腫或胰腺膿腫;②器官功能衰竭;③Ranson評分大于或等于3;④APACHEⅡ評分大于或等于8;⑤CT分級為D、E。
1.5 治療方法。
1.5.1 內科非手術治療。49例患者早期均行重癥監護和“個體化”強化保守治療方法,具體內容有:①胰腺休息治療療法;②合理應用泮托拉唑或洛賽克、烏斯他丁、生長抑素、加貝酯等藥物行抑酸、抑酶治療;③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積極進行復蘇治療;④合理應用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控制感染治療;⑤鎮靜、止痛、解痙等對癥治療;⑥胃管內靜脈推注“33%硫酸鎂溶液”,以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⑦采取全胃腸外營養方式進行日常營養攝入和不錯;⑧進行重癥監護;⑨進行真菌感染的預防;⑩應用血漿置換或血液凈化進行治療。
1.5.2 手術治療。此組的29例患者于早期行手術治療;其中,15例患者行膽囊切除術+胰周圍壞死組織清除術+腹腔內雙套管灌洗引流術;12例患者行膽總管切開減壓術+膽道T管引流+術膽囊切除術+壞死組織清除術+腹腔內雙套管沖洗引流術;2例患者胰周壞死組織清除+腹腔內雙套管引流術。
1.6 統計學方法。處理數據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用X±S表示計量資料;P小于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外科早期手術組患者死亡率29.4%、治愈率為60.7%,內科保守治療組患者死亡率8.2%、治愈率為88.2%,倆組患者在死亡率及治愈率方面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均小于0.05)。
3 結論
早期非手術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且治愈率較高。
4 討論
SPA的致病因素較多,膽道結石、酒精和暴飲暴食是目前公認的可引發SPA三大原因[2]。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高脂飲食增加并成為引起SAP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引發SPA的致病機理考慮為血液粘稠度由于高脂飲食的攝入而增加,使胰腺微循環出現障礙,起始時胰腺組織發生缺氧、缺血,進而誘發SAP。Berger等指出,當機體血液三酰甘油水平大于1.13×102mol/L時,極易導致及引發急性胰腺炎。臨床上對SPA的診斷除了采用對患者血、尿淀粉酶的檢查之外,更重要的是應用彩超及CT影像檢查,它們可給臨床醫師提供胰腺內外組織病理改變及有無腹腔滲液[3]。
臨床上對于SAP早期治療方式一直存有爭議,尤其是在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的選擇方面至今還沒有做出統一規定。早期手術雖然可及時把腹腔內的胰酶毒性滲液引流出,使面臨可能壞死的胰腺組織得到緩解和恢復;但其會使患者的病理生理變化加重,同時在術中醫師很難對壞死范圍、程度做出準確判斷。胰腺早期壞死組織和周圍正常組織分界不清楚,致使壞死組織無法于術中被全部清除。本組78例患者中大部分經上述綜合非手術治療后獲得了滿意效果,但任有少部分患者仍需手術治療。現在臨床上對SPA手術指證公認為以下幾個方面:①膽道梗阻引起的SPA患者;②胰腺壞死感染;③在非手術保守治療中,病情迅速發展患者、腹脹及腹膜刺激征表現非常明顯及嚴重者、生命體征不穩且很快出現多器官功能不全者,均需在保守治療基礎上再行手術治療。我們這組研究資料顯示SPA早期不適合首選手術方式,其早期行非手術保守治療的臨床效果要顯著高于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1] 師仰勇.急性胰腺炎的診治體會[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6):6
[2] 劉德偉,陳海濤,朱騰開.48例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30):60
[3] 張平平.重癥急性胰腺炎71例臨床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1,40(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