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評價64層螺旋CT對主動脈夾層的價值及優勢。方法:本組增強掃描對比劑為碘帕醇,濃度為370mg/ml,劑量為100ml。注射速率為4ml/s,掃描延遲時間為20~30s。將掃描原始數據重建成0.625mm的橫斷面圖像,然后傳送至AW4.2高級圖像處理工作站,分別進行VR、MPR、MIP重建。結果:①11例患者的血管成像掃描時間為7~10s;②De Backey Ⅰ型主動脈夾層3例,De BackeyⅢ型8例;③11例患者在VR、MPR重建圖像上均清晰顯示出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腹主動脈、雙側髂總動脈、雙側髂內外動脈以及腹腔動脈干、腸系膜上動脈、雙側腎動脈主要分支的血管,圖像清晰,血管對比明顯,血管邊緣無階梯狀改變。結論: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可以在無創或微創的情況下清晰地顯示主動脈夾層及主要分支血管的改變,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價值的依據。
關鍵詞: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血管造影 體層攝影術 X線計算機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013-01
64層螺旋CT的出現,在Z軸方向的覆蓋范圍較16層螺旋CT更大,時間分辨力和空間分辨力進一步提高。有關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應用于主動脈夾層診斷的文獻國內外已有不少報道[1]。為了評價64層螺旋CT對主動脈夾層的價值及優勢,筆者采用64層螺旋CT(西門子SOMATOM Definition雙源64層CT)對11例主動脈夾層的患者進行胸腹主動脈血管成像研究,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本組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年齡49~77歲,平均年齡51.6歲。病程1天~3月,11例患者均以胸背部疼痛就醫,3例患者胸背部疼痛劇烈難以忍受;2例患者同時伴有腹部疼痛。身體其他部位體檢未發現明顯異常表現。
CT掃描采用西門子SOMATOM Definition雙源64層CT,檢查前與被檢查者進行談話,說明對比劑注射時的全身反應,讓患者放松心情,同時進行屏氣訓練。
掃描參數,管電壓120kV,管電流500mA,球管旋轉速度為0.5s/r,探測器寬度40mm,準直64×0.625mm,螺距1.375∶1,顯示野(FOV)36cm,矩陣512×512。掃描范圍自主動脈可上方水平至恥骨聯合水平。掃描時間為7~10s。
增強掃描采用高壓注射器(Medrad inc)。造影劑是(碘帕醇注射液)370mgl/ml。注射流率為4ml/s,采用18G靜脈套管針;延遲時間為20~30s。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CT檢查,檢查中及檢查后未出現明顯不適,未出現對比劑反應,11例患者的血管成像掃描時間為7—10s。De Backey Ⅰ型主動脈夾層3例,De BackeyⅡ型8例。
2.1 對主動脈及主要分支的顯示情況。11例患者在重建圖像上均清晰顯示出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腹主動脈、雙側髂總動脈、雙側髂內外動脈以及腹腔動脈干、腸系膜上動脈、雙側腎動脈主要分支的血管,圖像清晰,血管對比明顯,血管邊緣光滑無階梯狀改變。
2.2 對夾層破口的顯示情況。10例主動脈夾層患者在橫斷面以及MPR、VR圖像上均清晰顯示動脈內膜的破口大小和位置,5例破口位于動脈韌帶附近,3例破口位于升主動脈根部,2例破口位于腎動脈開口以下水平。1例為主動脈夾層支架置人后。
2.3 對內膜瓣的顯示情況。10例患者在橫斷面和MPR像上均能清晰顯示內膜瓣的低密度影像,對復雜的內膜瓣的顯示橫斷面顯示更優越;VR像上在三維的主動脈表面可以清晰顯示內膜瓣的凹線,但不能清晰顯示內部的內膜瓣的情況。
3 討論
主動脈夾層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主動脈內膜破裂或中膜彈力纖維層病變,血液通過內膜破裂進入中膜內,導致中膜撕裂、剝離形成雙腔主動脈。內膜與中膜內層形成內膜瓣,內膜瓣將主動脈分為真腔和假腔,真腔通常較小,血流速度較快,而假腔常較大,血流速度較慢,且常有渦流。
主動脈夾層的成因較多,與結締組織疾病有關的中膜囊性壞死、高血壓、主動脈粥樣硬化以及機械力等有關。通常主動脈夾層發生在血流壓力最大的區域,即升主動脈右側壁及動脈韌冊的降主動脈;高血壓增加了血管壁的機械壓力,是血管滋養管的血流減少,中膜缺血,從而導致主動脈夾層形成[2]。
臨床上主動脈夾層有2種分型法:De Backey分型和Stanford分型法。De Backey分型根據病變范圍和破口位置分3型:Ⅰ型,破口位于升主動脈,病變累及升,降和∕或腹主動脈。Ⅱ型,破口位于升主動脈,病變僅累及升主動脈;Ⅲ型,破口位于左鎖骨下動脈以遠,病變只累及降主動脈者為Ⅲ乙型。Stanford分型法較簡單,A型,夾層累及升主動脈,即De Backey分型的Ⅲ型。發病率Ⅰ型為29%~31%,Ⅱ型為12%~21%,Ⅲ型為50%[2]。
主動脈夾層的治療方法有多種,但無論何種治療方法都以準確地顯示病變為基礎。螺旋CT血管成像偉血管性疾病診斷的無創性檢查技術。64層螺旋CT的出現使動脈成像技術和成像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能夠同時實現薄層、快速、大范圍的掃描,使分辨率、速度和覆蓋范圍三因素得到了和諧的統一。本組11例主動脈夾層的患者均獲得高質量的橫斷和重建圖像,重建的血管像邊緣光滑,無階梯樣改變,為臨床準確地評價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血管解剖和病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總之,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可以在無創或微創的情況下準確地顯示主動脈及主要分支血管的血管解剖,能夠準確地顯示主動脈夾層的詳細病變,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有價值的依據。所以,可以作為主動脈夾層患者的首選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 廖明芳,景在平.胸主動脈夾層病因研究進展[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5.20:606—609
[2] 肖文蓮,羅明賢,羅光華,等.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4.20:1714—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