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高頻腔內凸陣探頭診斷急性闌尾炎的臨床價值。方法:使用高頻腔內凸陣探頭多角度、多切面逐級反復加壓掃查,以顯示病變闌尾。結果:全部病例經手術、病理或治療后隨訪觀察證實189例病例中,超聲檢查符合率達91.2%。高頻線陣探頭與高頻腔內凸陣探頭在測量闌尾長徑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在測量闌尾直徑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高頻腔內凸陣探頭,能較完整的顯示闌尾全貌,易于尋找壓痛點,定位準確的特點,對診斷急性闌尾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腔內超聲 急性闌尾炎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014-02
急性闌尾炎是腹部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占急腹癥的首位。隨著超聲技術在急腹癥的廣泛應用,使得超聲已成為急性闌尾炎最重要的影像學檢查手段,特別是高頻超聲能清晰顯示闌尾壁各層結構及腔內情況,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1]。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使用的高頻探頭常為線陣探頭,本文總結了使用高頻腔內凸陣探頭診斷急性闌尾炎共189例,以探討其在臨床應用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收集2009年7月-2011年7月于我院診治的189例闌尾炎病例資料,其中男性107例,女性83例,年齡14~76歲,平均32.5±13.0歲,病程最短為3小時,最長為15天。
1.2 儀器與方法。使用飛利浦IU22及邁瑞DC-6型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6-10MHz?;颊呷∑脚P位,首先常規用腹部探頭探查腹、盆腔,排除膽道、泌尿系統及婦科疾病;然后,分別改用高頻線陣探頭及高頻腔內凸陣探頭,按照升結腸-回盲瓣-盲腸-闌尾的順序,于右側髂腰肌和右側髂血管前方找到闌尾,或在右下腹或腹部壓痛最明顯處行縱、橫、斜行掃查尋找闌尾,觀察闌尾的形態、直徑、長度、邊界、回聲,特別是管壁有無增厚、管腔有無積液和結石、腸管是否擴張、闌尾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按以下標準診斷急性闌尾炎:壓痛點找到增粗的闌尾;闌尾增粗直徑超過6mm;增粗的闌尾縱切呈典型的“雙層征”,橫斷面呈“同心圓”或“靶環”征。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用配對樣本t檢驗的方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189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中,急性闌尾炎135例,急性闌尾炎合并周圍膿腫或炎性包塊11例。超聲測量闌尾長度約14mm-90mm,外徑約6mm-26mm,壁厚3-6mm。經手術病理證實急性單純性闌尾炎45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77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56例,闌尾周圍膿腫11例,超聲臨床總符合率91.2%。闌尾測量結果如見表1,高頻線陣探頭測量闌尾長徑(圖1)與高頻腔內凸陣探頭(圖2)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測量闌尾直徑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急性闌尾炎的長徑及直徑(單位:mm)
3 討論
闌尾位于右髂窩部,外形呈蚯蚓狀,長度約5.0~9.0cm,直徑約3~5mm,其一端連于盲腸的后內側壁,另一端游離,尖端指向有六種類型[2]:回腸前位、盆位、盲腸后位、盲腸下位、盲腸外側位及回腸后位,位置多變,從而增加了尋找闌尾的難度。
急性闌尾炎的典型癥狀為轉移性腹痛,即腹痛發作始于上腹,逐步移向臍周,數小時后轉移并局限在右下腹。壓痛點常位于麥氏點,可隨闌尾位置的變異而改變,但壓痛點始終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2],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聲像圖表現為[1]:直接征象:闌尾增粗,對稱或不對稱腫大,具有盲端的管狀或蚯蚓狀低回聲結構,縱切呈典型的“雙層征”;橫斷面呈“同心圓”或“靶環”形,其程度與病變程度及炎癥類型有關。間接征象:右下腹局部及周圍腸管淤張,管壁增厚,蠕動增強,右下腹局限性積液,闌尾區固定強回聲伴聲影,超聲麥氏點壓痛陽性。
實時超聲檢查診斷急性闌尾炎的形態大小、管壁結構回聲、腔內有無結石、有無穿孔等,判斷病變的嚴重程度,又可顯示其他臟器有無病變,有利于對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3]。而高頻超聲在確定闌尾位置、顯示闌尾結構上具有較高的特異性[4],但是,超聲對肥胖腹壁厚、盲腸后位或腹膜外闌尾炎顯示困難[5,6]。有學者認為,在探查闌尾時,要把闌尾根部和末端全部探查到,要顯示闌尾的全貌,防止闌尾根部或末端的急性闌尾炎的漏診[7]。然而,由臨床實踐看,超聲測量闌尾長徑與手術測值差距較大。
本組資料表明,與高頻線陣探頭相比較,使用高頻腔內凸陣探頭在顯示闌尾長徑上有明顯的優勢,能較完整的顯示闌尾全貌,闌尾長度更
接近于手術測值,總結原因如下:①凸陣探頭扇角大,顯示范圍廣;②探頭體積小,加壓后可使闌尾周圍的腸管及其內氣體受擠壓而更易于被排開,使探頭與探查目標(即闌尾區)之間的距離更短;③探頭與腹壁接觸面積小,不受髂骨阻擋更便于旋轉,更易于尋找壓痛點。
綜上所述,高頻腔內凸陣探頭具有易顯示闌尾全貌,易于尋找壓痛點,定位準確的特點,能大大提高急性闌尾炎的超聲診斷準確率,降低漏診率,尤其適用于肥胖腹壁厚、盲腸后位及妊娠者,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從而為臨床及時采取合理的治療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伍于添,主編.超聲醫學基礎與臨床應用指南[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57-258
[2] 吳在德,吳肇漢,主編.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66-468
[3] 陸文明.實時超聲診斷急性闌尾炎合并闌尾結石的臨床價值[J].實用全科醫學,2008,6(5):532-533
[4] 張萬蕾,李建國,等.基波、自然諧波和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J],2005,21(6):447
[5] 劉明瑜,何小梅,等.超聲對闌尾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3,19(7):536-539
[6] Pieter Poortman,PauI N M Lohle,et al.Comparision of CT and 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appendicitis:a blinded prospectice study[J].AJR,2003,181:1355-1359
[7] 薛利芳,張秀霞,等.急性闌尾炎超聲分型初步探討[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4,20(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