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兒高熱 賴氨匹林散 治療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038-02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2010年5月—2011年1月我院確診并住院治療,資料比較完整的小兒高熱患者90例。按住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齡6歲—12歲(平均8歲);對照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齡6歲—12歲(平均8歲),病種有上呼吸道感染15例,支氣管肺炎18例,病毒性肺炎15例,感染性腹瀉15人,支氣管炎27人,其中治療組15例口服賴氨匹林散(安徽豐原藥業),對照組口服對乙酰氨基酚片(錦州九泰藥業有限公司)。
1.2 方法。將入選的病歷隨機分為兩組,賴氨匹林組46人(男31例,女15例),劑量10—25mg?kg-1[1],用藥前平均體溫(39.0±0.52)℃,對乙酰氨基酚組44人(男26例,女18例)劑量10—15mg?kg-1[2]按年齡計:6—8歲,320mg;9—10歲,400mg;11—12歲,480mg,每4小時或必要時口服一次,劑量不意過大,以免引起肝臟損害[3]用藥前平均體溫(39.1±0.51)℃,兩組病例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均不輔以其他退熱藥。
1.3 療效判斷標準。兩組病分別于用藥后30,60min后測體溫。顯效:用藥后體溫下降≥2℃,有效:用藥后體溫下降≥1—1.9℃,輕度有效:用藥后體溫下降≥0.5—0.9℃,無效:用藥后體溫下降≤0.4℃。
2 結果
兩組經治療30—60min后,治療組46例,顯效36例,有效5例,輕度有效2例,無效3例,有效率93.47(43/46);對照組44例,顯效36例,有效4例,輕度有效2例,無效2例,有效率95.45%(42/44),兩組患者治療顯效差異無顯著性(X2=0.35,P>0.05)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
表1 兩組治療方法比較
組別 N 顯效 有效 輕度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賴氨匹林組 46 36 5 2 3 93.47%
對乙酰氨基酚 44 36 4 2 2 95.45%
注:總有效率指輕度有效以上的比例。
兩組均在用藥后30,60min后退熱效果最為明顯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方法各時間段的體溫情況(X±S,℃)
組別 治療前 30MIN 60MIN
賴氨匹林組 39.0±0.52 38.7±0.64 38.2±0.46
對乙酰氨基酚 39.1±0.61 38.6±0.74 39.1±0.56
3 討論
發熱是兒科感染性疾病中常見的癥狀,尤其是高熱,持續性高熱引起機體調節功能紊亂,甚至引起驚厥,(高熱驚厥,或稱熱性驚厥,系指在小兒發育某一特定時期,由于發熱而誘發驚厥性疾病,臨床特征是在發熱性疾病的早期,體溫驟升階段發生驚厥,發作時體溫多在38.5-39℃以上,發作時前后一般狀況良好,除原發病表現外無其它異常[4]),因此,需及時退熱在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中不可忽視,對乙酰氨基酚作為非那西丁的代謝產物,通過調節體溫中樞擴張外周血管而起到退熱作用因為胃腸刺激小,一般不致消化道出血,而賴氨匹林為乙酰水楊酸和賴氨酸復鹽,吸收后在體內分解成賴氨酸和乙酰水楊酸,乙酰水楊酸又水解為水楊酸,其作用與乙酰水楊酸相同具有良好的解熱,鎮痛作用,可抑制環氧合酶,減少中樞神經系統中前列腺素酶及前列腺素,緩激肽,組胺等合成,阻斷痛覺神經末梢的沖動,產生鎮痛的作用,并能作用于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抑制前列腺素在下視丘的合成,引起外周血管擴張,皮膚血流增加,出汗,促使散熱,增加解熱作用,本品主要用于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發熱和疼痛[5],用藥后迅速分布到各組織而達到最高濃度,起到解熱,鎮痛,抗炎作用,它的起效時間15min,作用維持時間長,大約6h,而賴氨酸又是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具有組織修復,增進神經代謝,修復受損腦組織的功能,所以能保護大腦,具有營養的功能,我們臨床應用賴氨匹林散治療,并經過對照觀察,治療組有效率為93.47%,對照組有效率為95.45%,兩組患者治療無顯著性差異(X2=0.35,P>0.05),而且賴氨匹林散起效快,維持時間長,能保護大腦,具有營養功能,我們經過半年多的觀察,均未發現任何不良反應,綜上所述,賴氨匹林散是一種穩定,良好的小兒解熱,鎮痛藥品。
參考文獻
[1] 張永信.臨床藥物使用手冊.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486
[2] 張愛知.實用兒科藥物手冊.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364
[3] 郝玉衍,孟瑞雪,鄭清芬.臨床實用藥物手冊.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4
[4] 萬力生,袁雄偉.兒科疾病門急診手冊.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1,ISBN,978-7-5359—4807—6
[5] 沈剛.新編實用兒科藥物手冊.北京:人民軍區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