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使用酮替芬聯合茶堿緩釋片對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的于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120例進行研究,隨機的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患者使用酮替芬聯合茶堿緩釋片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使用普通治療,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在臨床療效對比方面,治療組的有效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方面,兩組相比較差異無顯著性。討論:使用酮替芬聯合茶堿緩釋片對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進行治療,不但療效顯著,而且不良反應小,治療方便快捷,值得在臨床使用。
關鍵詞:酮替芬聯合茶堿緩釋片 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 療效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048-02
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在人群中經常多發,同時也是患者到呼吸科門診患者就診的最主要的癥狀[1]。做為一種臨床常見病癥,此病具有發病率高,且治愈周期長的特點,為了能夠找到合適的藥物提高對于此證的治療療效,我科選擇的于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60例進行研究,對患者使用酮替芬聯合茶堿緩釋片對其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病例選擇的于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120例進行研究,患者的年齡最小為18歲,最大為82歲,其平均年齡為47.2±0.6歲。選擇的患者均符合以下條件:主要癥狀為咳嗽,病程均在3周以上,有痰或者是無痰,在進行治療前都有咽痛、咽癢、鼻寒、流涕的癥狀,部分患者伴有發熱等,且有23例患者之前曾服用抗生素或者是靜滴抗生素進行治療,臨床基本癥狀在治療后得到緩解,但是咽癢、咳嗽的癥狀持續存在,經聽診肺部無啰音,胸部X線正常。在爭得患者的同意之后將其隨機的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患者有60例,其中有男性33例,女性27例;對照組的患者有60例,其中包括男36例,女性2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咳嗽時間等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的患者:茶堿緩釋片每次0.1g,每日2次進行口服,酮替芬每次1mg,每日2次進行口服;對照組的患者給予一般止咳化痰藥物進行治療[2]。兩組患者均以7天為一個治療療程,對患者在用藥治療前后的咳嗽輕重程度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詳細的觀察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在患者服藥治療期間,要注意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特點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治療。
1.3 評分標準。①0分:咳嗽治愈。②1分:輕度咳嗽,有間斷性的咳嗽,但是對其正常生活以及工作沒有影響。③2分:中度咳嗽,持續咳嗽且不適感較強,但是可以進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④3分:重度咳嗽,有晝夜頻繁咳嗽或者是劇烈陣咳的情況,對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有很大的影響。
1.4 療效判定。①咳嗽得到完全的緩解,病情總積分的改善率超過80%為治愈;②患者有間斷性的咳嗽,但是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沒有影響,病情的總積分改善率早60%~79%之間為顯效;③持續咳嗽且不適感較強,但是可以進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病情總積分改善率為30%~59%為好轉;④有晝夜頻繁咳嗽或者是劇烈陣咳的情況,對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有很大的影響,病情總積分的改善率在30%以下為無效,總有效率為治愈和顯效之和乘以100%。
1.5 統計學方法。對于收集到的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差異的比較采用t檢驗的方法。
2 結果
2.1 在臨床療效對比方面,經統計學分析治療組患者治愈32例,顯效21例,好轉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88.3%,對照組患者患者治愈16例,顯效7例,好轉16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為38.3%,我們可以看出治療組的有效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組別 例數 治愈 顯效 好轉 無效 總有效率
治療組 60 32(51.7%) 21(35.0%) 4(6.7%) 3(5.0%) 88.3%
對照組 60 16(26.7%) 7(11.7%) 16(26.7%) 21(35.0%) 38.3%
2.2 不良反應。經統計,治療組有14例患者有不良反應發生,主要表現為便秘、口干、嗜睡以及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但是上述不良反應較輕微,持續時間較短,在用藥3天之后未經治療逐漸好轉,且在停止用藥之后消失,兩組患者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一般來說,導致患者出現急性咳嗽最常見的原因即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而且這種情況會根據患者具體的情況持續3天到8天不等,病癥嚴重的患者持續的時間甚至更長,以急性支氣管炎、鼻咽炎為主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目前來說最為常見的一種感冒性疾病,據有關的統計顯示,有90%以上原發病原是病毒并的感染[3]。此種感染可能會導致患者的自主神經出現功能性失調,主要包括呼吸道的P受體功能減退,使患者的自身機體對于P受體的反應降低,最終引起支氣管發生痙攣,以及炎性介質產生并釋放,這就直接導致了患者的支氣管粘膜上皮受到損害,而且暴露上皮組織內傳遞感覺的神經末梢。
酮替芬作為一種新型抗組胺藥物,可以有效的下調患者的氣道炎癥反應中的氣道上皮細胞的活性,并且可以對黏附分子的表達以及炎性介質的釋放產生抑制作用。所以,酮替芬的抗炎作用較強,可以降低氣道的高反應性。茶堿可以對細胞內的3,5-環磷酸腺苷的濃度帶來提高,從而可以對抵制肥大細胞以及單梳細胞等產生作用,低濃度的茶堿通過發揮其多元化的抗炎效果,可以對氣道的炎癥產生抑制,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所以說這兩組藥物想聯合,可以起到較強的協同作用,使療效得到增強。
總之,通過本次的研究發現使用酮替芬聯合茶堿緩釋片對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進行治療,不但療效顯著,而且不良反應小,治療方便快捷,值得在臨床使用。
參考文獻
[1] 胡艷平,胡艷芳,翟成凱.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療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0(8)
[2] 杜樂英,李美霞,王留新.酮替芬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療效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0(31):83-84
[3] 李江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48例臨床分析[J].云南醫藥,2011(2):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