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精神因素不僅對冠心病的發生有促進作用,而且,對心絞痛,心梗,心源性驟死等冠心病的急性發作也有促發或觸發作用,所以,有必要就精神因素方面簡單介紹一下,以利患者順利康復。
關鍵詞:精神因素 冠心病 防治與康復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053-01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迫血管腔狹窄或閉塞,使心肌缺血缺氧甚至部分心肌產生壞死的心臟狀態。冠心病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危害最大的心臟病,是目前中國成人心臟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趨勢。
我國古代就對本病有了深刻的認識,將其命名為“胸痹”。《內經》的《靈樞?五邪》篇曾指出:“邪在心,則病心痛。”《靈樞?厥論》篇還說:“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這種真心痛講的就是胸痹的重證,相當于醫學的“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多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年老體虛等因素有關。
其中情志失調即精神因素對冠心病的防治與康復有著重要的影響。可見,我國古代就已對冠心病的誘發因素有了明確認識。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精神因素不僅對冠心病的發生有促進作用,而且,對心絞痛,心梗,心源性驟死等冠心病的急性發作也有促發或觸發作用。此外,冠心病患者在發生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后,或者在治療前夕或治療過程中,甚至在出院后的康復時期,還會并發焦慮等一系列精神并發癥,這些精神并發癥又會反過來加重或再次觸發心絞痛和急性心梗。
生活中,什么能成為引起冠心病急性發作的精神因素?
這因人而異,即主要取決于個人對一些常見精神刺激現象的脆弱性以及對某些事情后果估計的不同而不同。
據證明,心絞痛患者受到精神刺激時,不僅容易發生焦慮或抑郁,而且肉體上也容易出現多種新癥狀。此外,據測定,心絞痛患者的疼痛閾在發病前很早就已降低,即容易出現疼痛感。據觀察,生活中觸發或加重心絞痛的精神因素是很多的,例如焦慮,恐懼,憤怒,狂歡等等。
生活中的精神刺激與驟死之間的因果關系,不僅在民間早已流傳,而且在各種書刊中時有報道。
據有關資料顯示,誘發因素加上近期生活方式的急劇變化會導致精神生理上的創傷,這種創傷以介導因素的形式存在。它會進而加重冠心病的病情或隨時觸發心源性驟死。引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驟死的因素很多。其中常見的有喪偶,失愛(人或物),焦慮,恐懼,狂歡,恫嚇,懼怕手術等。所以,對已經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來說,要預防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心源性驟死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嚴重并發癥的急性發作,就得避免接觸上述各種不利的精神刺激。
從行為或態度的角度來看,要全面認識患者對其冠心病的反應情況,最好還得從患者入院前,住院期間和出院后恢復期間對其冠心病的情緒反應說起。
1 患者入院前夕對其冠心病急性發作的態度
此期患者態度可分為兩種:即在癥狀明顯之前,持輕視態度。癥狀明顯之后,又會出現恐慌。據統計,從癥狀開始出現到就診,期間平均每人耽誤四至五個小時以上,60%的心源性驟死中都發生在這一期間。通過觀察,只要縮短就診時間,50%的冠心病患者都能避免死亡的發生。為此,急需在社會上,特別是對高險性患者及其周圍人員,進行冠心病就診常識的教育。
2 患者入院時和住院期間對其冠心病及其治療的態度
2.1 患者對其冠心病的精神反應。
2.1.1 客觀地承認并正確對待自身疾病,并在整個恢復期采取謹慎態度。
2.1.2 伴或不伴精神變態或精神抑郁的過分依賴態度或行為,即配合不主動。
2.1.3 縮小或否認其冠心病的嚴重性,即有意或無意采取輕視態度。
2.1.4 用其冠心病來對付或刁難醫護人員或周圍其他人員。
其中,最可取的是第一種心理和行為,最危險的是第三種心理或態度,此種心理常被稱作“否定”心理,除否定心理外,輕視心理對其冠心病的康復也極為不利。
2.2 患者對其冠心病治療的精神反應。目前,治療冠心病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種,①內科冠心病特護室治療;②植入心臟起搏器;③外科心臟手術。心臟手術后,25%-50%的患者出現精神并發癥,主要表現為以下四種:精神綜合征:①譫妄;②幻覺;③偏執型精神病;④合并不同程度抑郁的混合型鐘情性精神綜合征。
2.3 患者對換床和出院通知的精神反應。患者病情穩定后,轉入普通病房,對少數的精神患者來說,會引起嚴重焦慮,因為失去了特護室的安全感,但大多數患者卻把換床視作好轉的象征,有利于病情較好的方向發展。在院內恢復期間,絕大多數患者變得樂觀,但準備出院時,有的患者變得過度興奮或激動,或者由于路途活動量大的原因,往往出現心源性驟死的惡性后果,故應特別注意預防。
3 患者出院后對其冠心病的精神反應和行為
據觀察,院外恢復期的主要精神并發癥為抑郁。這種抑郁在類型上屬于反應性的,其促發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失愛(包括人和物);②失去獨立生活能力;③活動和工作受限;④失去周圍人的尊重;⑤喪失技藝;⑥擔心冠心病復發及由此引起的心源性驟死。
除以上促發因素外,心肌梗塞患者運動耐量低下時,還會出現其他一些體力上的并發癥,這些并發癥有加重抑郁的傾向。總之抑郁癥狀輕微時,可視作一種正常反應;但嚴重時,卻實屬一種極為不利的或病態的精神反應。
故在急性心梗的整個恢復期,特別是在梗塞后抑郁高峰期內應特別注意這方面的護理。
在冠心病患者的精神治療中,重要的是通過以上介紹明確什么時候會出現什么樣的精神并發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采取相應的精神護理措施。同時還應向患者說明精神護理在冠心病防治和康復中的重要作用。
可見,在冠心病的防治與康復過程中,精神治療與其它內外科治療手段是同等重要的。有時,在患者預后的康復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通過以上的介紹引起廣大醫護人員及患者的高度重視。珍愛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忠志.冠心病的防治與康復,西安出版社,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