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063-01
異丙酚麻醉前、中、后呼吸循環變:絕大多數患者血壓、心率的波動在正常范圍內,不需處理,但有1例注藥后發生血壓持續下降低于90/60mmHg,經靜注麻黃堿10mg后回升至正常范圍。有2例注藥后心率低于60次/min,給予阿托品1mg靜注后迅速恢復正常。大多數患者呼吸頻率的減慢在正常范圍,血氧飽和度在全程吸氧下能維持平衡,不需處理。
研究過程中,無痛胃鏡組20例與普通胃鏡組20例均沒有發生罕見的穿孔、大出血、心跳呼吸驟停等嚴重并發癥。無痛胃鏡組有6例患者注藥時發生注射部位疼痛,但持續時間短,麻醉藥起效后疼痛消失,不需非凡處理,減慢注藥速度和選擇較粗靜脈注藥可減少疼痛。
1 討論
近年來,隨著鎮靜麻醉藥物的發展和內鏡技術的進步,現已有多種鎮靜麻醉藥用于輔助胃鏡檢查,芬太尼是當前最常用的麻醉鎮痛藥,不僅抑制軀體疼痛,對內臟疼痛與不適也有拮抗作用。異丙酚作為一種快速、短效的靜脈麻醉藥,具有可控性強的優點,有明顯抗嘔吐反射及抑制胃腸道平滑肌的收縮作用,減輕惡心、嘔吐、嗆咳等不適反應,但對呼吸、循環抑制作用大,可引起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呼吸抑制或暫停,故在應用中注重速度和劑量的控制,充分給氧,嚴密監測。
本研究中,普通胃鏡組100%的患者有惡心,12.6%的患者發生嘔吐;而無痛胃鏡組,極少發生惡心、嘔吐,提示無痛胃鏡舒適性高,檢查過程平穩,與報道結果一致。另外,無痛胃鏡組中未見賁門黏膜撕裂和下頜關節脫位,亦可能是其嘔吐反應罕見所致。無痛胃鏡檢查組咽喉腫痛、胃擦傷等并發癥明顯減少,而十二指腸擦傷的發生率卻比普通胃鏡高,這可能是兩者操作過程中的特點所致,分析如下:①無痛胃鏡插入食管輕易,咽喉部損傷概率少,檢查期間患者全身肌肉松弛,不會使舌頭緊貼胃鏡體部引起插鏡困難,且雙側梨狀隱窩,聲門等解剖部位輕易清楚顯示,鏡前端因“盲進”擦傷口咽部的概率減少。且因嘔吐罕見,由此引起的胃內容物和胃酸反流減少,反流物對口咽部粘膜的化學性侵蝕減輕。②無痛胃鏡檢查輕易通過胃底和幽門,操作中不慎擦傷胃粘膜的概率降低,同時患者處于淺睡眠狀態,不會嘔出注入的氣體,胃蠕動減少,幽門擺動幅度小,有利于操作者通過胃底、進入幽門等一連串手法的準確可靠。與之相反,普通胃鏡操作引發的惡心反應使十二指腸向口端逆蠕動,其總縱徑線變短,鏡先端繞過十二指腸上角彎曲部到達十二指腸降段相比于無痛胃鏡輕易,這樣使十二指腸被不慎擦傷的概率減少。普通胃鏡組呃逆和嗆咳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可能與異丙酚,芬太尼等鎮靜麻醉藥改變了呼吸系統對刺激的敏感性有關。另外,資料顯示無痛胃鏡組中,發生嗆咳的患者伴有較高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史,提示伴發急性呼吸道感染可增加無痛胃鏡嗆咳發生率,機制尚不清楚。
2 結論
普通胃鏡與無痛胃鏡的常見并發癥有著不同的發生率,并且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與麻醉狀態下胃鏡操作方式的特點和鎮靜麻醉藥有關。
參考文獻
[1] 徐燦霞,姜希望,唐五良,等.異丙酚和咪唑安定在胃鏡檢查中的應用研究.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2,19(3):327~330
[2] 梁彪,周海燕.胃鏡檢查中應用異丙酚的臨床觀察.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2,19:301~302
[3] 徐燦霞,姜希望.異丙酚和咪唑安定在胃鏡檢查中的應用研究.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2,19:3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