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水平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及人口迅速老齡化,心血管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趨勢。目前我國因心腦血管疾病所致死亡者約占總死亡構成比45%左右,每年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約有260萬,平均每小時死亡約300人。我國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花費的醫(yī)療費用及勞動力損失逾2000億元,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國內外的研究結果表明,心血管疾病發(fā)病因素中遺傳只占15%,而個人生活方式占60%,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是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有效藥物來預防和治療的。
關鍵詞:心血管病 生活方式 防治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068-01
在社區(qū)工作,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是社區(qū)工作人員逢人必講的宣講內容。實際上糖尿病患者對這四大基石更應該積極遵循,糖尿病主要就是危害大小微血管,怎樣避免心臟疾病成為糖尿病的伴友,健康的生活方式永遠是你的第一選擇,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天然良藥,自己就是最好的醫(yī)生。戒煙,一支香煙中尼古丁含量隨煙葉質量和加工工藝而不同,一般每支含1.5—3毫克。吸煙時,約20%的尼古丁被燃燒破壞,10%殘留煙頭內,50%擴散到外界,被人體吸收的尼古丁只有25%,所以有的人一天吸兩盒香煙也未出現中毒現象。但尼古丁對人體心肺等器官的刺激損害作用卻日積月累,尼古丁能使心血管狹窄加重,血壓增高,心跳加快,甚至竇性心律不齊并誘發(fā)心臟病,減肥,肥胖的人除了皮下脂肪堆積過多,內臟和遍布全身的血管內也都堆滿了脂肪,所以容易引起多種心血管疾患,特別是對健康和生命危害嚴重的心腦血管疾患。
1 糖尿病患病癥與防治
糖尿病患四分之一是肥胖體型,幾乎所以肥胖癥空腹血糖都升高,體重減輕5-15公斤,能明顯減輕病情,減肥很簡單,合理的運動和合理的飲食、七分飽飲食清淡,必要營養(yǎng),特別是對健康和生命危害嚴重的心腦血管疾患,二型糖尿病患四分之一是肥胖體型,幾乎所以肥胖癥空腹血糖都升高,體重減輕5-15公斤,能明顯減輕病情,減肥很簡單,合理的運動和合理的飲食、七分飽飲食清淡,必要營養(yǎng),有氧運動鍛煉,人的心臟會更健康強壯,每搏輸出量大些,就能夠有效地鍛煉心、肺等器官,能改善心血管和肺的功能,傳輸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常見的有氧運動有騎自行車跑步跳繩等,打太極拳、跳健身操,控制血脂,高血脂對身體的危害是緩慢的進行性的,因為全身器官就是莊稼需要水,一旦水管被油糊住了,問題就會很嚴重,高血脂就是促進糖尿病的一個重大殺手,據統(tǒng)計大約30%的糖尿病病人有脂代謝紊亂。其特點是甘油三酯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糖尿病引起血脂增高的原因是由于糖尿病人胰島素不足時,體內脂酶活潑性是減低的,因此容易血脂增高。、血脂,血漿總膽固醇<5.2mmol/L是理想水平;5.2~6.2mmol/L為臨界;≥6.2mmol/L為過高。血漿甘油三酯<1.7mmol/L為理想;1.7~2.3mmol/L為臨界;>2.3mmol/L為過高。限制高脂肪食品多吃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少油少鹽盡量蒸煮涼拌限制甜食降低體重,飲食原則是低脂肪、低糖、足夠的蛋白質。
2 日常行為方式探討
適量飲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顯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適量飲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長期飲酒,則可以刺激肝臟合成更多的內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增高引起高膽固醇血癥。因此,中年人還是以不飲酒為好。嚴格控制血糖,控制血糖,馮憑教授認為,對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來說,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內,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內,糖化血紅蛋白在7%左右,就已經很好了。馮憑教授強調,目前被視為“金標準”的糖化血紅蛋白,也應該客觀對待,治療和評價不能僅僅盯著這一個數值看。同時,也要重視糖尿病患者的整體情況,充分考慮患者的病理、生理狀況,除了血糖也要參照別的指標,在降糖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減輕體重、控制血壓、調節(jié)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等。一般認為,綜合治療比單純地控制血糖收到的效果會更明顯。
在治療糖尿病的時候,無論是醫(yī)生還是患者,都應該好好思考這樣的問題,制定出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而不要一味地追著生化指標跑。畢竟,人不是單純地讓人遺憾的是,臨床治療的實際情況是醫(yī)生和患者往往過分依賴藥物,而忽視了真正落實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教育也存在不足。事實上,單靠醫(yī)生一個群體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做到面面俱到的,而這種局限又會反過來影響藥物治療的效果。在醫(yī)生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患者的自覺和自我約束將發(fā)揮很重要的作用。
3 結論
飲食和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不但可改善高血糖、脂代謝紊亂、高血壓狀態(tài)和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還可減少降糖藥的用量。全科醫(yī)生對患者的指導重點是:讓患者科學地飲食和有規(guī)律地堅持運動。在醫(yī)生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患者的自覺和自我約束將發(fā)揮很重要的作用,長期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必須醫(yī)患雙方共同參與和努力。
參考文獻
[1] 鄭琳穎,李博萍,潘競鏘,肖柳英.葛根降低D-gal誘導大鼠血糖和改善糖耐量減退的作用[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5年04期
[2] 朱玉珍,汪波,馬明信.葛根素中毒的實驗室診斷及致病機制(附四例實驗報告)[J].北京醫(yī)學,2003年06期
[3] 鄒大進,吳鴻.肥胖癥及脂代謝紊亂的診斷[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06年01期
[4] 韓瑚.葛根素注射液治療糖尿病36例[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5] 張峻.190例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應分析[J].廣州醫(yī)藥,200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