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癥狀,發生率為20%-30%,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便秘并不是一種疾病 ,而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胃腸道器質性病變所致的便秘,臨床表現為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未盡感的功能性疾病。通過對150理便秘患者的護理干預和分組實驗,取得了改善便秘的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便秘 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089-01
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見之胃腸道癥狀 ,對生活質量有重要影響。據我國老年人便秘流行病學分析,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便秘總患病率達11.5% ,便秘不僅可以引起腹脹不適與營養不良,甚至因為濫用瀉劑而嚴重影響老年人健康。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65歲以上的老年住院便秘患者150例,均排除器質性因素引起的便秘,其中男88例,女62例,年齡65歲—87歲。
1.2 分組方法。將15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75例,兩組病人入院后與醫生商量不用任何用通便藥,觀察組按下述護理方法由專人進行具體指導,示范并檢查落實情況,對照組只告訴其有下述護理方法,不予以指導示范。兩組年齡、性別、疾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3 方法。
1.3.1 培養良好排便習慣。老年人生活應有規律,每天最好定時排便,不抑制排便,排便時精力集中,避免排便時看報,讀雜志或聽廣播等不良習慣[1]。
1.3.2 合理調配飲食。每日飲水1500-2000ml,每天清晨飲1杯溫水開水或淡鹽水,經常飲用蜂蜜水,以保證機體有足夠的水分潤腸軟便。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如香蕉、芝麻、海帶、豆類食品、葡萄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
1.3.3 適當活動。協助臥床患者經常翻身,鼓勵床上運動,有意增加腹肌、膈肌、肛提肌鍛煉。視病情安排適量全身運動,如散步、做體操、打太極拳等,可促進腸挪動加快。
1.3.4 物理治療。對臥床不能行動的患者指導其腹部按摩,即取仰臥位,曲膝,全身放松,依結腸走向環形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方法是:護士坐在病人右側,指導患者用單手或雙手的食、中、無名指重疊在左下腹乙狀結腸部深深按下,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按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順序做環狀按摩,以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手掌力量由輕到重,穩而持續,促使腸內容物流通。一般每次按摩時間約10~15min,早晚各一次,最好在早餐后30min進行,也可根據病人的排便習慣,在排便前20min進行,可起到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的作用[3]。
2 效果判定標準
顯效:出院時排便間隔時間比原來縮短2-3d,且大便黃軟;有效:出院時排便時間比原來縮短1-2d,大便黃軟;無效:排便間隔時間無改變,大便干硬,伴排便費力。
對照組中顯效者20例,有效者30例,無效者25例,觀察組中顯效者40例,有效者25例無效者10例。
3 討論
慢性便秘患者需接受綜合治療,恢復排便生理。應重視一般治療,加強對排便生理和腸道管理的教育,采取合理的飲食習慣,增加膳食纖維含量,增加飲水量以加強對結腸的刺激,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用力排便,同時應增加活動。治療時應注意清除遠端直結腸內過多的積糞。需要積極調整心態。在護理患者的同時,護理干預的行為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如果僅僅使用常規護理,取得的效果遠遠低于實施護理干預的患者。因此得出結論,老年便秘患者的護理干預在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艷梅.老年護理[M].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6(1):124
[2] 張孟喜.護理干預對老年住院病人便秘的效果觀察[J].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4,4(7):657
[3] 程莉,石春鳳.肝膽手術病人便秘的原因及護理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3):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