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綜合護理措施。方法:痛風性關節(jié)炎36例,制定科學合理人性化的護理策略,通過營養(yǎng)治療,調整飲食結構,加強心理護理,嚴格控制嘌呤的攝入,多飲水,健康指導,定期復查血尿酸、肌酐、尿素氮等綜合護理措施。結果:36例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受累的關節(jié)紅腫疼痛與活動障礙等癥均明顯改善,達到臨床治愈。結論:加強痛風的綜合護理是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重要手段,嚴格低嘌呤飲食是預防和減少痛風性關節(jié)炎急性發(fā)作的關鍵。
關鍵詞:痛風性關節(jié)炎 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05-02
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主要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患病率在歐美國家較高,文獻報道0.3%~10%不等。該病過去在我國較為少見[1],我科自2009年11月~2012年4月共收治36例,通過實施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36例患者中,其中年齡最大78歲,最小20歲,男32例,女4例。病程最長18a,最短7d。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81年制定的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分類標準[2]。36例中30例血沉增快,32例血尿酸增高,11例血肌酐、尿素氮增高,26例有飲酒嗜好,肥胖19例,高血壓12例,糖尿病6例。
1.2 臨床表現。痛風性關節(jié)炎以第一跖趾關節(jié)最常見,其次為踝、跟、膝、手指等關節(jié)。起病多急驟,常在夜間突發(fā),多因疼痛而醒并徹夜不能入睡,呈急性關節(jié)炎表現,關節(jié)紅腫疼痛,局部發(fā)熱,活動受限。部分患者關節(jié)肥大、畸形、僵硬、功能障礙。
1.3 治療。在痛風性關節(jié)炎急性期,給予秋水仙堿和吲哚美辛口服以消炎鎮(zhèn)痛,控制癥狀。緩解期給予別嘌呤醇0.1g,每天3次或苯溴馬隆(立加利仙)50mg每天1次,以抑制尿酸的生成或促進尿酸的排泄,同時給予丙磺舒或碳酸氫鈉口服,以堿化尿液,促進尿酸的排泄。
2 護理
2.1 營養(yǎng)治療。
2.1.1 限制總熱量,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為保持理想體重,每日能量攝入根據標準體重,工作性質應取低值。或按正常供能計算后減去10%-15%,尤其限制高糖飲食與高糖飲料[3]。
2.1.2 限制蛋白質,低脂肪飲食限制蛋白質和脂肪攝入,實際上能減少嘌呤的攝入。雞蛋、牛奶不含核蛋白,是痛風性關節(jié)炎首選補充蛋白質的理想食物,蛋白質攝入量約為0.8-1.0/kg.d。在痛風性腎病時,因尿蛋白丟失體內減少了蛋白質,應給予適當補充。但在出現氮質血癥,腎功能不全時應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低脂肪飲食指每日的脂肪應限制在40-50克以內。尤其要限定飽和脂肪酸,高脂肪飲食將減少尿酸的排泄,導致血尿酸的增高。嚴格限制嘌呤飲食,高嘌呤飲食可使血尿酸增高,甚至出現急性關節(jié)炎發(fā)作。
2.1.3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蔬菜、水果為堿性食物,可調節(jié)尿PH,尤其在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尿PH濃度1000nmol/L時,可促使尿液保持堿性,以增加尿酸的溶解度,促進尿酸排泄,避免結石形成。
2.2 飲食護理。①多飲水:水是人體非常重要的營養(yǎng)素之一,對維持生命及其他營養(yǎng)素的代謝都是不可缺少的。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更是要鼓勵飲水,保證充足水分攝入。痛風性關節(jié)炎急性發(fā)作期一定要多喝水,食用含水分多的水果和食品,每天的液體攝入量維持在2000-3000ml,以保證足夠的尿量,促使尿酸排出[3]。另同時要堅持每日沐浴,以助尿酸排出。②正確選用低嘌呤食物:要勸說患者不用或少用富含嘌呤食物,要仔細地給患者介紹含嘌呤量不同的食物。尤要改變患者喜歡富含嘌呤食物的習慣,提倡選用低嘌呤食物,并增加新鮮蔬菜的水果攝入。在飲食治療下密切觀察病情,必要時再用藥物治療。痛風是由嘌呤代謝紊亂引起來的,因此痛風患者不要吃這類食品,以免誘發(fā)痛風病。③忌用或少用食物:在急性關節(jié)炎與慢性關節(jié)炎期間,均應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瘦肉及動物肝、腎、胰、心、腦及肉餡、肉汁、肉湯等;魚類如鯖魚、魚子、小蝦、淡菜等;禽類的鵝、鷓鴣等;含有釀造或烤面包用的酵母。盡量不食用肉類、禽類、魚類等。必須食用時可將少量瘦肉、禽肉等煮沸棄湯后食用。脂肪可阻礙尿酸正常排泄,應適當限制,同時也能控制體重。
2.3 心理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活動,消除影響疾病恢復的不良因素。痛風患者在急性發(fā)作期,由于劇烈疼痛活動受限,會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不安。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和照顧,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作好思想工作,使患者正確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4 加強健康意識教育。對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本病的基本知識要加強飲食管理,使他們了解痛風的預防和發(fā)病知識,介紹藥物知識,告知患者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服用方法,囑患者遵醫(yī)囑服藥,告知患者慢性關節(jié)炎的急性發(fā)作與飲食習慣如喝酒、進高嘌呤的食物有密切關系,這是預防痛風性腎結石和腎病的有效措施。
3 結果
36例患者經過治療后,關節(jié)疼痛癥狀全部緩解,血尿酸、血沉降至正常,8例血肌酐、尿素氮增高的患者其腎功能也得到明顯改善。
4 結論
通過對36例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實施護理知識的宣傳教育,除4例未嚴格控制飲食外,其余患者均不同程度采取了相應控制措施,且達到較好效果。因此,在積極治療該病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營養(yǎng)治療、飲食及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掌握疾病的防治知識,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自我保健行為,在人群中廣泛開展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結構,矯正不良行為習慣,戒煙酒,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可最大限度減少GA患者風險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振文.痛風的危險因素[M].國外醫(yī)學內分泌分冊,1997,17(3):141
[2] 唐福林.風濕免疫科醫(yī)師效率手冊[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1:185-188
[3] 張愛珍.臨床營養(yǎng)學.第2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8(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