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觀察協同護理模式在剖宮產產婦術后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影響。方法: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鋼中心醫院婦產科接受剖宮產手術的初產婦2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協同護理,讓患者和家屬共同參與護理,通過觀察兩組產婦的術后自理能力和并發癥情況,判斷協同護理模式對產婦的影響。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術后的自理能力明顯好于對照組,相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大大低于對照組。結論:協同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采用,協同護理提高了產婦的術后自理能力,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協同護理模式 剖宮產 初產婦 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15-02
剖宮產手術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幾種方法,生活質量的提高讓孕婦享受到更多的待遇和呵護,日益上升的孕婦剖宮產人數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很多孕婦進行剖宮手術后無法良好的照顧自己,導致引發了肺部感染、下肢靜脈炎、尿路感染等癥狀,這對產婦和嬰兒的身體都是不利的。我們要選擇最適宜的方式對待完成剖宮產手術的婦女,培養她們照顧自己的能力,學習和實施照料孩子的知識,減少甚至消除并發癥現象,這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和群眾都努力爭取的,進一步提高護理水平和社會文明。協同護理模式必須要在保證常規護理的良好前提下進行,引導患者認識到自我護理的重要性和關鍵意義,培養她們的主動性和耐心,同時要讓病人家屬自動參與到這個護理過程中,實現營造和諧溫暖病房環境的目標,這是一種把人力和物力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的護理方法,開通了一種新的有效護理模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鋼中心醫院婦產科接受剖宮產手術的初產婦2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40例。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43歲,平均年齡28.5歲。年齡、職業和文化程度等都無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對照組和觀察組都是采取了剖開腹壁及子宮下段的手術方式,用硬膜外麻醉進行麻醉,手術結束后要服用一定量的藥物才能愈合傷口,并且要配合適合患者身體情況的食物。針對對照組的患者,只需要按照醫院正常的護理方法就行,而觀察組要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使用特殊的協同護理方法,讓患者及其家屬都加入到這個有益患者自身和孩子的康復活動中。協同護理模式可以分為五步:①先了解指定產婦的具體資料、情況,充分掌握產婦的各項要求;②在掌握產婦需求的基礎上安排對其進行教學的目標;③制定和挑選適宜該產婦的教育模式;④真正實施教育模式(其中是由優秀的專業護士進行講解和指導,學習過程參照之前針對產婦具體情況制定的一系列方案,鼓勵產婦及其家屬主動加入到這個計劃中);⑤協同護理模式結束后進行整體效果統計及后期總結。
1.3 評價標準。我們根據產婦正?;謴颓闆r制定了一套評判產婦手術后自我照顧能力高低的標準:①產婦在手術結束后24h內可以較為方便的在床上這個范圍內進行轉身等活動;②手術結束后第二天就可以脫離床這個范圍,能在室內這個環境里進行比較簡單的活動,但吃飯、刷牙洗臉這方面還需要家屬的適當幫助;③手術結束后第三天便能自己獨立完成吃飯、洗漱等日?;顒印?/p>
1.4 統計學方法。我們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17.0預測分析軟件,同時采用卡方這種假設檢驗方法。當P<0.05時表明對照組和觀察組兩者之間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術后自理能力比較。
表1 兩組產婦術后自理能力比較
根據上表分析,對照組產婦手術結束后的自我照顧能力明顯低于觀察組,觀察組的產婦到了第三天均能自理,兩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符合統計學的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對照組140例產婦在手術結束后總共有5例出現了并發癥的現象,發生的概率有3.6%,在對產婦的后續治療中均康復。5例病例中,患下肢靜脈炎的產婦有1例,尿路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經過協同護理的140例觀察組產婦都沒有出現并發癥的現象,康復情況良好,比較兩組之間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存在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現階段剖宮產率不斷增長,手術后的護理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產婦自身及其家屬也在增加對醫院常規護理的特殊要求。研究出正確有效的護理模式是醫院和病人雙方共同追求和努力的目標,也是對患者和嬰兒負責的體現。傳統醫學方法已經被更加完善、有效的方法所代替,醫生不僅僅需要擴大自身醫學知識上的知識面和臨床經驗,更需要關注產婦手術后護理以及后續康復工作,進一步提高產婦和嬰兒的健康狀況,促進婦產醫學的發展。孕產婦在未生產前受到家庭和醫院全方面的細心照顧和關懷,這個過程中逐漸降低了自身照顧的素質,等到手術結束后將面臨無法自理的情況,這就為一系列并發癥、不良反應提供了空間。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護理流程,幫助產婦在產后達到正常生活的能力。
協同護理模式就是針對培養產婦自理能力開發的,它依靠醫生、護士、產婦及其家屬共同的力量才能順利完成,通過產婦具體情況安排教育目標,按照環環相扣的流程進行,把整套有益產婦身心健康的教程融入到治療和后續康復工作中,逐漸培養產婦自理能力。專業護士是整個協同護理模式中關鍵的角色,起著帶頭引導作用,護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指導產婦:①定期或不定期給產婦播放音樂、視頻,提供護理方面的書籍;②組織產婦間的小活動,促進她們之間的交流溝通;③適時開展婦科、護理知識小課堂,幫助產婦解決自身遇到小問題。協同護理模式充分調動了產婦的積極性,幫助她們在快速、有效的掌握產后自理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小鳳,劉小雅.協同護理模式對剖宮產產婦術后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8)
[2] 李文玉.協同護理模式對剖宮產產婦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0):229-231
[3] 楊漢美.子宮下段剖宮產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