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剖宮術后產婦的臨床護理體會。方法:選擇富源縣計生服務站127例剖宮產產婦進行有預見的術后護理,對效果進行分析。結果:本組患者除1例產后出血、1例術后腹脹,1例下肢深靜脈形成,1例產褥感染,其他123例恢復良好,平均住院6.5天。結論:通過對剖宮產術后有預見性的護理,能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減輕了產婦的痛苦,促進產婦的順利康復。
關鍵詞:剖宮產 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48-02
妊娠和分娩是婦女的一個自然生理過程,每個孕婦和胎兒的生命與健康在此過程中都將而臨巨大的危險。剖宮產是處理高危妊娠、異常分娩、搶救孕產婦和圍生兒生命的有效手段[1,2]。術后的護理對產婦的恢復起著重要的作用,護理質量的高低,與產婦的恢復密切相關。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對127名剖宮產婦術后進行了有預見性的護理,現將護理方法及觀察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年齡21歲~37歲的孕產婦127例,平均年齡33歲,其中前置胎盤6例,胎兒宮內窘迫82例,過期妊娠15例,高齡初產7例,臀位3例,巨大兒6例,胎膜旱破7例,頭盆不稱1例。
2 結果
本組患者除1例產后出血、1例術后腹脹,1例下肢深靜脈形成,1例產褥感染,其他123例恢復良好,平均住院6.5天。
3 護理
3.1 認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及產婦術后的體位。嚴格執行“六查十二對”的護理查對制度,有效地杜絕上作中的漏洞,降低護理缺陷的發生。詳細了解產婦術中情況,認真聽取手術醫師交代的注意事項,做好產婦及新生兒交接,了解病程的一切經過,掌握病人的具體情況,有效地做好各種護理。對剖宮產術后患者除做好基礎護理外,同時給患者去枕平臥6h、頭偏向一側,術后24h產婦取半臥位以利惡露排出。
3.2 生命體征觀察。觀察產婦的呼吸、脈搏、體溫,有無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如血壓逐漸下降至收縮壓小于12kP,脈搏>100-120次/min,病人出現口唇蒼白、煩躁不安、出冷汗等癥狀,應警惕產后出血性休克的發生。一旦發生休克應立即采取果斷有效措施,同時通知醫師進行緊急處理。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婦,要嚴密注意血壓變化,是否有頭痛、眼花胸悶等癥狀,警惕子癇發生。對糖尿病產婦要觀察術后是否存在低血糖反應。
3.3 皮膚觀察及護理。床鋪應整潔,干凈,護士應協助患者早翻身,勤翻身,按摩受壓部位,避免發生壓瘡。
3.4 宮底高度及切口觀察的護理。觸摸產婦腹部,了解宮底高度及子宮收縮情況。若子宮收縮欠佳,陰道流血增多,應立即按摩子宮靜滴縮宮素以保證子宮的收縮,專人守護記錄生命體征和陰道出血量,防止剖宮產術后大出血的發生。觀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無血液,無異常情況時再加壓沙袋6h,否則應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3.5 督促排尿和排便。在術后24h停用尿管,應指導產婦盡早進行自解小便。如不能自解者,可采取相應方法進行幫助,包括用熱水熏洗外陰、誘導排尿使膀胱逼尿肌興奮促其排尿。若以上方法均無效時可給予導尿。同時因術后臥床休息和食物中纖維缺少,產褥早期腹肌張力下降,腸蠕動減弱,易發生便秘,應采取溫肥皂水灌腸或口服緩瀉劑。
3.6 個體化心理護理。醫務人員單純宣教作用有限,對一些產婦尤其是前次無孩者,再次急診剖腹,其心理顧慮及社會應激問題多,應因人而異,采取更切合產婦實際的方法,傾聽、安慰、支持、鼓勵產婦相信醫生,相信科學,利用同病室其他手術順利完成患者作示例,進行暗示療法等心理護理,會起到更好的護理效果。
3.7 術后切口護理。術后24h內對剖宮產后的患者傷口進行密切觀察,是否有滲血或滲液的發生,并注意有無感染。及時對敷料進行更換,保證傷品的清潔和干燥。術后3d對腹部手術切口的產婦進行更換敷料,并檢查有無出現硬結,若有應給予理療,促進其吸收,若有感染者應及時處理,拆除縫線進行擴創引流,并定期換藥。
3.8 胃腸道護理。通過近期觀察發現,術后6h產婦進食喜好的普食,鼓勵24h后下床活動,不但能促使其旱日排氣,提前泌乳及增加乳汁,還能促進子宮復舊,惡露排出,大小便排出。
3.9 預防并發癥。術后2h鼓勵并協助產婦翻身,有痰者協助其及時排出,防止發生肺部感染;每30min按摩雙下肢1次,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拔尿管后,鼓勵其多飲水,勤小便,防止尿路感染,做好會陰護理,保持會陰清潔。
4 結論
剖宮產是產科常見的手術,醫護及護患之間配合通過對剖宮產術后有預見性的護理,能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減輕了產婦的痛苦,促進產婦的順利康復。
參考文獻
[1] 胡小萍.剖宮產術后排氣方法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8,22(supp1.2):37
[2] 梁彥萍,趙翠娥.我院初產婦剖宮產率及適應證變化分析[J].護理研究,2008,22(suppl.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