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護理對腦出血患者的影響。方法:將我科收治的34例腦出血患者給予中西醫結合的護理干預方式護理。結果:治愈23例,好轉9例,死亡2例。結論:中西醫結合護理可以明顯提高腦出血治療的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護理 腦出血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56-01
腦出血是指血壓急性升高、急性顱腦外傷等造成腦血管破裂后出血。近年來該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和復發率高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腦出血形成的血腫占位容易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給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因此,精心細致的護理對腦出血的預后至關重要?,F筆者就所在科室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法護理34例腦出血患者取得的療效作一總結。
1 臨床資料
34例腦出血患者,均為2011年01月~2012年03月我科住院患者,均經頭顱CT證實,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齡68.2±9.3歲。所有病例均在發病后24小時內入院,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完全癱瘓10例,不完全癱瘓29例。治愈23例(67.6%),好轉9例(26.5%),死亡2例(5.9%)。
2 臨床護理
2.1 急性期護理?;杳哉邞⒓辞宄谇患吧虾粑婪置谖?,嘔吐頻繁者應取側臥位,防止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其次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及時應用甘露醇等脫水劑,可預防腦水腫和腦疝的發生。在這過程中當觀察患者意識和瞳孔的變化。一般在出血量較少的情況下,患者通常神志清楚或者僅有輕度意識障礙;而當出血量較大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意識障礙,甚至陷入昏迷狀態。瞳孔的大小、位置及對光反射可初步判斷腦出血部位和早期發現腦疝,瞳孔時大時小,要警惕腦疝形成。
2.2 基礎護理。嚴密觀察基礎生命體征,包括血壓、脈搏、呼吸、心率計體溫的變化,作詳細的記錄。保持病房內安靜,避免強光、強聲刺激,絕對臥床至少4周,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搬動。給予高蛋白、高營養飲食,對昏迷患者,可鼻飼或靜脈滴注營養物質以維持機體正常需求。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纖維飲食,多飲水,預防便秘,如果患者排便不暢,可給予開塞露、中藥灌腸等。
2.3 預防感染。腦出血患者由于長期臥床及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并發出現各種感染,據文獻報道,最常見的為肺部、泌尿道感染及褥瘡。因此需定時給患者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對于氣管切開的患者,更應注意維護呼吸道的通暢和清潔,以預防肺部感染的發生。保持會陰部清潔,留置尿管患者,定時更換尿袋及尿管,同時還要用酒精消毒尿道,防止出現泌尿道感染。加強對患者皮膚的護理及觀察,勤翻身,每2小時翻身一次,保持床單的干凈清潔,并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完整,以預防褥瘡。
2.4 心理護理。因為腦出血的危害性極大,患者易出現煩躁,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甚至喪失生活的信心[1,2],所以護理人員應在心理上給予患者無微不至的照顧,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多與患者進行心理溝通及給予疏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有利于病情的好轉。
2.5 中醫護理。腦出血屬于祖國醫學中風范疇,在現代醫學發達的今天,中醫藥治療腦出血仍然具有一定的優勢,尤其是辨證論治給予中藥及針灸療法的應用。便秘患者予大承氣湯加減保留灌腸以通腑瀉下,痰較多的患者予鮮竹瀝口服液口服(鼻飼)或者霧化吸入。同時配合針刺百會、風池、合谷、足三里、懸鐘、太沖、解溪;中臟腑者加用點刺水溝、十二井,針四神聰、勞宮;舌強語蹇者加廉泉、通里;便秘加支溝、照海[3]。
總之,腦出血起病急、病死率高、致殘率高,預后不良。及時有效的護理,特別是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模式,可顯著降低病死率,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國家和患者家庭負擔,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袁莎莉.腦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復治療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8):746
[2] 王月娥.腦卒中患者心理評定及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9):46-47
[3] 靳淼,侯文靜.針刺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早期96例[J].山東中醫雜志,2002,21(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