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肩周炎 藥棒叩擊綜合療法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62-02
肩周炎是臨床常見病與多發病,因好發于五十歲左右人群,又稱“五十肩”,中醫亦稱之為“肩凝癥”、“漏肩風”,屬于中醫痹癥范疇?,F代醫學稱之為肩關節周圍炎。
1 病因病機
關于肩周炎的病因病機目前尚無明確定論,但與以下幾方面因素有密切關系:寒冷刺激 當肩關節局部遭受寒冷刺激后,容易引起局部肌肉、血管的痙攣,肩周血供受到影響后,協調能力下降,容易造成軟織組損傷。損傷進行性發展,即可導致肩關節周圍炎的發生和發展。
損傷因素: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肩周炎患者多有肩關節損傷病史。當肩部外傷力量超過肩關節軟組織承受能力,肩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囊極易受損,造成損傷性肩關節周圍炎。在創傷修復過程中,軟組織發生粘連,關節囊攣縮,即可形成粘連性肩關節周圍炎。
年齡因素:人到五十歲左右,由于活動相對減少,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柔韌性、協調性降低和生理性退變,在日常生活中易發生損傷和勞損,而反復的輕微損傷,可導致肩關節軟組織產生無菌性炎癥。尤其是五十歲左右女性,由于內分泌功能紊亂、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從而增加患病概率,這也是臨床上肩周炎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的原因。
2 臨床表現
患者多為五十歲左右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以慢性肩痛為主,呈進行性加劇,“肩痛不舉” 、“肩痛欲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2.1 前期。肩部多為隱痛,且局限于三角及范圍,關節活動尚可。此病程多為1至2月。
2.2 中期。肩痛以持續性鈍痛為主,夜間為甚,關節活動時,疼痛加劇,肩關節活動障礙進行性發展。
2.3 后期。肩關節如刀割樣痛,稍受外力擠壓或撞擊時,肩痛加劇,肩關節功能活動嚴重受阻,三角肌肌群開始出現應用性萎縮,患肢乏力,喪失原有活動能力。病程約為3至5月。此后,患肢上臂肌群則會出現不同程度廢用性萎縮,肩關節活動均受限,痛疼反而不明顯。
3 治療
藥棒叩擊綜合療法是由當代名老中醫王粵珍專家,受清代吳謙編纂的《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記載的“振挺”之外治法啟發,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而首創的。將藥棒叩擊與針刺、艾灸、中藥內服、中藥外敷或熏洗等療法相結合,對治療骨關節疾病有奇效。
本人有幸得到其師承弟子俞曉飛博士指導并在其特色藥棒叩擊綜合療法門診實習近兩年,較熟練掌握藥棒叩擊綜合療法的運用,并結合自己的推拿手法,治療肩周炎,特別是急性發作期,均有很好療效,具體經驗和操作步驟分述如下:
3.1 取穴。肩髃、肩前、肩貞、天宗、臂臑、阿是穴等。
3.2 隨癥加減。虛證者,以針刺督脈為主,加足三里、關元、氣海、腎腧,針用補法,培元固本;實癥者,局部取穴如肩三針,加曲池、外關、手三里,針用瀉法,祛邪通絡;有紅腫者,可在紅腫周圍進行揚刺;筋脈拘攣、關節屈伸不利者,用王老獨創舒經分絡法,即在筋攣部位每隔一寸刺一針,刺下數寸后,拇指向前捻轉三下,留針15分鐘后再起針;經筋結聚,有皮膚陽性物者,則以揚刺或圍刺法治之。
3.3 操作。
3.3.1 先針再灸?;颊呷∽唬鶕鲜銮樾?,辯證取穴針刺得氣后,左右手各持一支艾條,左手艾條靠于針柄部位熏針,右手沿著針身雀啄灸所刺穴位,要求熱感循針傳透至深層組織,以患者耐受為度,灸好全部穴位后,不留針。5分鐘。
3.3.2 藥棒叩擊。叩擊所選穴位,邊叩擊邊撒藥水在叩擊處,并配合肩關節活動,邊牽拉患臂邊叩擊,局部微紅并覺熱為止。若疼痛較甚者或年老體弱者或有皮膚病者或有紅腫者不扣,為四不扣。5分鐘。
3.3.3 推拿舒筋。施術者立于患者背后,先拿肩井3至5次,以酸脹為度;再單掌揉患側肩胛以發熱為度;再以拇食指彈撥勾揉天宗穴及肩胛骨內側緣筋結3至5次,由輕到重,以耐受為度;再配合肩關節活動牽抖上臂,幅度由小到大,頻率由慢到快。5分鐘。
3.3.4 電療藥透。將15至20cm長的藥棉浸入自制藥酒擰干后,貼在患者肩部痛點附近,再以場效應儀敷于藥棉上,開到中檔或低檔,以患者耐受為度,電療藥透20分鐘。
3.3.5 辨證用藥。對久病有淤者,應以活血化瘀治之,擬方:桃紅四物湯加減;對久病不愈,陰陽俱虛者,應以扶正祛邪,自擬方劑,常用藥有:制乳沒、生黃芪、片姜黃、全當歸、桃仁、紅花等。根據“有是證,用是方,有故無隕,亦無隕爾”隨證治之。7付,水煎服,取汁400ml,早晚分服,日一劑。
3.3.6 囑以功能鍛煉。治療結束后,囑患者適當進行肩關節功能鍛煉,每日做2至3次爬墻活動。
4 體會
肩周炎在臨床治療中,有推拿、針灸、芒針、刺絡拔罐、耳針、電針、中藥及穴位注射等療法,但由于現在醫院多分科較細,單一治療多 而綜合療法少,故效果有限。而肩周炎是臨床常見病與多發病,尤其對于中老年人,發病率高而且病程長,反復發病,治療也相對困難,因此要想有較好療效,需要采取綜合療法。扁鵲有云:“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笆且葬槨⒕?、藥三者得兼而后可與言醫??膳c言醫者,斯周官之十全者也”。由此可見,對于肩周炎這類頑疾,非針、灸、藥等單一治療手段可為之。而藥棒叩擊綜合療法集中藥、針刺、艾灸、推拿、藥透、理療于一體,多管齊下,對于肩周炎類骨與關節疾病療效顯著。藥棒叩擊綜合療法強調內外同治,以溫為通,疏經通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使局部組織產生振動源,誘發次聲波,故而使“經脈氣血通暢,皮膚浮絡充血,腠理擴充,邪去正存,痼疾自愈”。藥棒叩擊綜合療法以其獨特的療效,科學合理、系統綜合的治療手段,獲得2010年上海市浦東民間特色療法二等獎,即是對中醫的傳承又是對中醫的創新,為當代發展中醫事業做出了新的奉獻,啟示后人岐黃之術方興未艾,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財富,需要我輩不斷的挖掘和創新,使之更好地服務人民大眾。
參考文獻
[1] 劉嵐慶.人體運動系統疾病的推拿治療.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10
[2] 王粵珍,俞曉飛.藥棒叩擊綜合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