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運用“益腎補氣,祛瘀通竅”法,對近兩年在臨床上所見到的38例泌尿系結石患者進行治療和觀察,分析其治愈率、好轉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73.68%、18.42%和92.11%。筆者今把臨床體會寫下來,供同行參考并發表各自見解,吾倍感榮幸。
關鍵詞:泌系結石 補氣祛瘀療法 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76-01
1 臨床資料
病例均來源于門診,病例選擇的條件是:具有典型的泌尿系結石癥狀(尿痛、腰腹絞痛、尿血或排瀉過結石),或經過B超確診,結石的長、橫經均小于1cm者。
本組病例共38人其中男性23人,女性15人,年齡最小為24歲,最大為63歲。病史最長的約20余年,最短者為5個月。
2 治療方法
本組病例均運用補益腎氣,通竅化瘀的藥物擬成的湯方治療,方藥的基本組成是:生黃芪、黨參、補骨脂、石斛、菟絲子、茯苓、冬葵子、王不留行、郁金、石葦、雞內金、扁蓄、瞿麥、金錢草、海金沙、赤芍。如熱象甚者去黨參、黃芪、補骨脂,重用金錢草、冬葵子、扁蓄、瞿麥,或隨癥選用太子參、石決明、大黃、牛膝;腰痛腹痛者加甘草、白芍;疼痛靜止,氣虛者重用黃芪、黨參,在必要時可改用人參;病程長的,可選用莪術、丹參、血余炭、三棱,并用烏藥、木香以調理氣機;陽虛者重用補骨脂,陰虛重用石斛。
水煎服,日一劑,重者可日服二劑,同時多飲水,多活動,禁食辛燥之品。
3 治療分析
治愈標準:臨床癥狀消失,結石排出。共28例,治愈率為73.68%。
治療有效的標準:臨床癥狀顯著減輕,部分病例經B超探查,結石下移或縮小;或雖有結石排出,但仍有臨床癥狀者共7例,治療有效率為18.42%。
經治療6個月無排石,臨床癥狀不減輕者為無效共3例,占7.89%;治療總有效率為92.11%。
排石最快的服藥僅7天,最短的為6個月。結石部位越低,排石率越高。對伴有尿道感染的5例病例的治療觀察,除排石療效未受影響外,對感染也有一定的療效。
4 體會
泌尿系結石,中醫稱為“石淋”,是濕熱下注,煎熬尿液成石所致。臨床上對治療泌尿系結石,多采用利尿、清熱、通淋的方法。筆者在臨床上運用益氣,補腎通竅的方法治療泌尿系結石,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法用化瘀通竅益氣補腎的藥物,因勢利導,攻補兼施,調動機體自身能力,以促進結石排出。
方中黃芪、黨參補中益氣。菟絲子、補骨脂補腎溫陽,增強腎的氣化功能。茯苓、石斛利濕清熱以養陰。冬葵子、扁蓄、金錢草清熱、利尿、通淋。海金沙、石葦、雞內金化石、通淋、利濕。王不留行、郁金、赤芍活血化瘀、通竅以散結。諸藥合用,促進腎的氣化排瀉功能,通達氣機,使結石易于消散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