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并分析中醫辨證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2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給予單純西醫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中醫辨證治療。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2.2%和78.1%,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中醫辨證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好,安全、可靠、不良反應小,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 辨證治療 消化性潰瘍 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79-01
消化性潰瘍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酸分泌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腸黏膜的炎癥或壞死性病變,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具有起病緩慢、病程長、不易痊愈、周期性反復發作的特點,臨床表現為反酸、噯氣、上腹痛等[1]。我院近年收治12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按照中醫辨證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12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男76例,女52例,年齡25~78歲,平均年齡(47.1±10.7)歲,病程0.5~17年,平均(6.3±2.9)年。按臨床癥狀分類,肝胃不和型27例、脾胃虛寒型30例、脾胃濕熱型31例、寒熱錯雜型24例、胃絡瘀阻型16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64例,對照組采取單純的西醫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中醫辨證治療。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潰瘍部位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取單純的西醫治療,給予奧美拉唑腸溶片20mg/次,每日2次,餐前服用。治療組:在對照組西醫治療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中醫辨證治療,水煎服,每日一劑,2周為一個療程,持續服用5個療程,服藥期間每周進行復診。
結合臨床癥狀,將消化性潰瘍辨證分為以下類型[2]:
1.2.1 肝胃不和型。臨床癥狀表現為胃脘脹痛、反酸、頻繁噯氣,食后加重或連及兩脅,情志不遂時加重,口干、口苦,大便不暢,舌質淡紅,舌苔多、薄而白,脈弦或沉弦。藥物:柴胡15g、白芍15g、陳皮8g、砂仁6g、元胡10g、佛手10g、蒼術10g、香附10g、砂仁10g、川芎8g、枳殼10g、木香8g、炙甘草6g、黃連6g。
1.2.2 脾胃虛寒型。臨床癥狀表現為胃脘隱痛、喜暖喜按、空腹甚痛、痛有定處、進食痛減,泛吐清水、噯氣吞酸、納差,患者倦怠乏力、畏寒、四肢冰涼、便溏腹瀉,舌質淡,有齒痕,舌薄苔白,脈細弱或遲緩[3]。藥物:黃芪15g、白芍15g、陳皮8g、煅瓦楞10g、黨參10g、白術10g、香附10g、桂枝10g、高良姜10g、茯苓10g、木香8g、紅棗6顆、炙甘草6g。
1.2.3 脾胃濕熱型。臨床癥狀表現為胃脘灼熱疼痛、口干、口苦、反酸、厭食油膩、食欲不振、口臭,患者表現為惡心嘔吐、疲憊困倦,大便溏泄、腹脹肛灼、秘而不爽,舌質偏紅、苔黃厚膩,脈滑。藥物:黃連15g、白芍15g、陳皮8g、厚樸10g、半夏10g、石菖蒲10g、蘆根10g、梔子10g、茯苓10g、薏苡仁8g、炙甘草6g。
1.2.4 寒熱錯雜型。臨床癥狀表現為胃脘劇烈脹痛、疼痛持久、食后易痛、噯氣吞酸、口干、口苦,納差,患者表現為困乏疲憊,尿黃、便秘、舌質紅、舌苔薄黃,脈弦細。藥物:黃連10g、白芍15g、蒲公英10g、白術10g、半夏10g、高良姜10g、紅棗6顆、、黨參10g、香附10g、茯苓10g、梔子8g、炙甘草6g。
1.2.5 胃絡瘀阻型。臨床癥狀表現為胃脘疼痛,脹痛或刺痛,痛有定處,食后和夜間痛甚,口干、吐血、黑便,患者表現為乏力倦怠,黑便,吐血,舌質紫暗或有瘀痕,脈細澀[4]。藥物:當歸15g、白芍15g、生蒲黃10g、白術10g、砂仁10g、丹參10g、紅棗6顆、黨參10g、川芎10g、茯苓10g、香附10g、炙甘草6g。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療效標準:①治愈:反酸、噯氣、腹脹或上腹部疼痛等臨床癥狀明顯消失,胃鏡檢查潰瘍完全消失。②有效:主要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胃鏡檢查潰瘍范圍明顯縮小(>60%),炎癥明顯消失。③無效:臨床癥狀無改變甚至加重,胃鏡檢查潰瘍范圍無恢復甚至增加。總有效率為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2.2 臨床療效的比較。經過5個療程的治療,對照組和治療組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且在治療過程中未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癥狀總有效率分別為92.2%和78.1%,見表1,兩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表1 兩組臨床癥狀療效結果比較[例(%)]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科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易反復發作且具有季節性,嚴重時可導致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緊張,飲食規律,少量多餐,戒煙戒酒,積極治療并發癥。綜上所述,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運用中醫辨證治療消化性潰瘍具有安全、有效、可靠的特點,不良反應少,臨床療效顯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4
[2] 張聲生,趙魯卿.消化性潰瘍的中醫辨證分型與治療[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1,16(4):252-255
[3] 李硯華,王惠萍.消化性潰瘍的中醫辨治思路[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2,26(1):59-60
[4] 陶國水.消化性潰瘍的中醫診治經驗[J].世界中醫藥,2011,6(4):329-331